从走近学生到走进学生

时间:2022-10-02 04:27:19

从走近学生到走进学生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一群聋哑孩子,我站在讲台上语无伦次,一脸窘迫。我胡乱地挥舞着双手,孩子们瞪大双眼,一脸茫然。一双双因渴望、尊敬而显得格外认真的眼睛,使我越发地尴尬,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下去。就在我感到“英雄气短”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模糊的犹如鹦鹉学舌般的声音:“老师,您别着急。您来说,我来打手势给大家看。”天哪,教室里居然有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尽管口齿不清楚,但我却听懂了。循声望去,是一个圆脸蛋、扎两个辫子的女孩。在她的帮助下,我总算顺利完成了师生的第一次见面。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慢慢了解这些孩子。他们是一群经过九年聋校义务教育学习后考入我校的中专生。那个会说话的女孩耳聋损失程度属于中度重听,戴着助听器,大声的面对面的对话基本能听懂,讲话也基本能让健听人听清,属于俗话中的“半哑”。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从她那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开始跟着她重学手语,因为在学校时学的手语一是没有经过运用,打起来呆板,二是学生间有许多地方手势,犹如方言,是在学校时所学不到的。

正因为有了这位会说话的学生的帮助,我的教学生涯开始得比较顺利,这也奠定了我做为班主任的工作风格,那就是尊重学生,努力创造朋友般的师生平等关系。学生做错事了,我从不当面批评,总是请到没有第三者的地方谈话聊天;劳动时,我身先士卒,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学生生病了,我端水喂药;每逢节假日,也常会买一些食品送给住宿生……这一切的付出换来孩子们的敬重有加。班级秩序井井有条,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

就在我沉湎于已得成绩而意气风发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我看清了我所做的一切,仅仅是走近了学生,还没有走进学生。

一个周末的晚上,那个会说话的女孩家长打来电话询问女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在我眼里,她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何况她帮了我那么多的忙。我极力赞扬这位学生,随口说道:“她今天向我请假,说家中有事要回家。”电话那头家长却说:她没回家呀!撂下电话,我赶紧拨到学校生活老师那儿,得到的答案是不在宿舍。这下我慌了,打了一圈电话,均无消息。我赶紧来到学校,经过反复询问,总算从一名学生那儿了解到,她可能去了省城的一所聋人高校。深夜两点,我总算弄清楚她的下落。

后来我了解到,这名学生已与那所高校的一名男生谈恋爱,经不住男孩的再三邀请,加之早已想去看看向往已久的大学,请假时又不敢向老师说明,这才撒了谎。

平静下来的我,细细反思着自己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猛然醒悟。这群孩子已经十七八岁了,正是多事之秋,但因为聋生的知识水平较常人往往低3到5年,他们的单纯迷惑了我,使我忽视了他们的青春期教育。这件事使我认识到,我还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

于是,我开始努力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

首先,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笔记本,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记载一周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难或困惑等等。开始,很多学生不会写,有的学生不愿把心里话说出来。我耐心引导,认真阅读每一篇周记,写上批语,写的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渐渐地,学生开始接受周记这种师生交流的方式。

其次,我没有放过寒暑假这个学校教育的空白期。在暑假中,我选择班级一好一差两名学生分别给他们写了信,对他们一学期来的表现做了肯定性的评价,在提出希望的同时,要求他们分别写信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告诉其他同学在假期中可以和老师互相通信。结果一个暑假下来,我和每一个同学都互相通了信。开学初,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学校,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说我孩子在学校很能干,孩子可高兴了。每天扫院子、洗衣服、涮锅做饭,还在家摆弄布料,为我们及亲戚做了不少裤子呢!不像以前放假就会到处乱跑。”

最后,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改变以往班会课上我讲孩子听的模式,而是与大家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或者采取讲座的形式,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与学生聊天、沟通。与学生接触多了,做讲座时举例子可信手拈来,这样学生爱听,也听得进去。

教育是一门艺术,博大精深。以往,我为能走近学生而沾沾自喜;今天,我为能走进学生内心而幸福自豪。我知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继续努力。

上一篇:特殊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 下一篇:嘉兴市秀洲区残疾人看病报销比例为何全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