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城:品质教育,高水平崛起

时间:2022-10-02 03:48:05

东莞东城:品质教育,高水平崛起

后教育强镇时代的东莞东城,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作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从以外延扩张转移到以内涵发展的决策。走进东城,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育内涵发展的东城品质衍生出无数亮点,璀璨夺目,精彩纷呈。

品质教育

1. 强化战略地位

多年来,东莞东城区委、区办事处始终举全区之力办教育,带着感情办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东城的跨越发展,东城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东城”工程,全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东城区委、区办事处围绕区内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和实际,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落实东莞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研究推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心全意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做大事。按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要求,对教育事业进行超前部署,做到“三优先”: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

2. 强势经费投入

东莞东城区始终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逐年增加教育投入,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2008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1.54亿元;2009年总投入1.86亿元;2010年总投入2.15亿元,其中投资2600多万元对东城一中和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改造扩建。2011年投资9000多万元新建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校交付使用。由于各级各方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东城区教职工待遇和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为东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东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 强力奖教助学

在确保正常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的情况下,东城还积极动员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干部群众踊跃捐款,共筹集善款三千多万元,成立了“东城区教育奖教助学金”,主要用于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对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中小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积极上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2008年发放157.28万元,2009年发放169.46万元,2010年发放184.89万元,2011年发放190.51万元。此外,2010年各社区、居民小组对1183人次,发放了315.85万元奖学助学金。2011年,各社区、居民小组对1215人次,发放了270万元奖学助学金。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激励机制。

4. 强调均衡发展

东城区有户籍人口6万多人,外来人口30多万。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近年来,东城区坚持“扶持引导,规范管理”的方针,大力鼓励、支持企业、集体、个人办学,使民办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民办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是解放思想、政策扶持。近年来,东城区旗帜鲜明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并将这种支持落实在具体政策上。规定凡在东城筹办民校或幼儿园,区城建、教育、物价、供水、供电等部门都给予政策的优惠,并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奖教奖学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二是扩大总量,满足需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现状,我区积极增加民办学校数量,不断提高民办学校覆盖面。目前,全区共有民办中小学12所,民办幼儿园46所;三是提高质量,做大做强。在实现数量优势的同时,东城区还积极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开展财务检查和办学资格年审,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帮助民办学校建立董事会,评估办学质量,鼓励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以支持发展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政策体系。

优质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

近年来,为提高教师素质,东城区重点实施“三大培训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工程、校长培训工程、师德培训工程),逐步建立了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课程改革为核心,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培训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实现了教师教育培训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已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 构建模式,抓牢为着力点

东莞师范附小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一个三年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包括学校分析、个人分析、成长内容、成长目标、主要措施、条件保障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主要模式有:专业对话自主发展;校内专题系列讲座;同级同伴互助成长;科组专题教学研究;分类搭建成长平台。这种明确校情,依据科情,基于个人实际定目标,基于个人教学问题开处方,基于课改理念寻依据,基于教师个性找良策,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以个人成长规划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以个人反思为前提,以同伴互助为基础,以专业引领为保障的教育成长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在莞师附小逐步形成体现学校个性的教师专业成长文化。

2. 大力培训,打开提升突破点

东城区中心小学通过加强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提高。培训的内容包括:学历的提升、教学技能、管理能力等,学校组织培训与教师自身学习相结合,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进修计划,建立成长档案。学校组织培训包括组织教师外出培训,例如到其他先进的地区跟岗学习或外出听课学习;邀请相关专家到校为教师开展培训等。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各科组、各年级组根据科目的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开展专题教学研讨等,通过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东城三小的培训则以“立足课堂”为指向。自2007年以来,学校构建了“主研人”平台:即每个学科先把4名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坚持三年不间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既注重教材处理培训,也注重教学策略培训;既注重学案为载体的自学方法的指导培训,也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培训;既注重课堂口述语言的培训,也注重课堂调控能力的培训。因而,“主研人”素质快速提升,造就了一批素质优秀的年轻教师。而他们的成长,带动了其他教师的转变:从安于现状的“终结型”转变为努力上进的“学习型”,从循规蹈矩的“经验型”转变为追求创新的“科研型”。

3. 引导阅读,抢占思维制高点

长期以来,教师是怎样的一种工作方式?就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凭着自己在学生时期学到的知识,拿着教科书、教学参考,在那里教书、辅导、出卷子考学生,能够坚持读书,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人很少,教书人不读书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怎么能够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东城区朝天实验小学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着力引导教师阅读学习,努力改变教书人不读书的现状,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工作方式,一种职业习惯。

朝天实验小学把引导教师读书和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把教师读书学习分为两大快:一块是共读,一块是自读。学校每学期都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推荐2、3本共读数目,要求教师阅读,还在局域网中设置“校本研究学习资料”专栏向老师推荐专家、名师具有指导性或借鉴意义的好文章;设置“校本教研视窗”专栏,向大家推荐本校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撰写的好文章,确保老师们能够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卓有成效地读书学习。自读的书目和文章则完全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满足自身个性化的读书需求。

学校许多教师的读书都经历了一个由不情愿、不自觉,为完成任务而强迫自己学习,到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东西,逐渐尝到甜头的过程。为促进教师读书,朝天实验小学改革教师例会,每次都安排一定的时间作为教师的读书交流,老师或推介好书,或发表读书心得,或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

美德精进

德育是难题,尤其是在当今价值多元化、观念碰撞冲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东莞市东城区立足区域实际,对德育进行内容拓展、方式创新、领域延伸,通过健全体制、丰富载体、深化模式、完善平台,成功构筑起具有东城品质的“大德育”体系,全区学校德育百花争妍,呈现出学生品行优异的人文胜景。

1. 注重健全体制

东城区中心小学把健全相关体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学校相继健全和完善了教学绩效奖励机制、班主任岗位津贴月评机制、学校文明班考评机制、日常行为量化评价机制等德育体制机制,为德育工作的执行落实提供了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学校德育部门创新工作方法,发挥了学校、家庭、关工委及社区等方面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东城五小通过德育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健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感恩教育常态化,学校每学年都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使学生“知恩、懂恩、感恩”。二是关怀教育常规化,每年寒暑假,学校都组织学生到东城敬老院看望老人,使尊老敬老活动落到实处。三是实践活动多样化,学校相继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真正增长见识,丰富体验。

2. 侧重丰富载体

东莞东城第一中学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原则,以“学会做人”为德育核心,以“体验式教育”为手段,每年定期举办“朝阳伴我行”读书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动会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这些丰富多采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校形成蓬勃向上、积极向善的校风、教风、学风。

东莞师范附小在德育工作中推行扁平式管理,强调管理者要“用人人德育的眼光发现德育”,育人者要“用人人德育的思想做好德育”。学校要求老师们拥有“德育无小事,事事关我事”的思想,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德育工作。首先,开展“一班一品”创建工作,班主任根据班情选择切合本班实际的主题进行创建,创建做到有规划,有方案,有秩序。学校在检查班级的创建工作时,注重考核学生的参与性,资料的全面性,落实的有效性。其次,学校推选“新三好”评价,即“好习惯、好品格、好思维”。坚持用细化的标准每双周做好各项指标的评价工作,期末评选出“新三好”学生。

东城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塑造文化品位。学校在寒暑假开展的“160朝阳读书”活动中,结合德育课题《校园学生贴吧的引导与管理探索》,在校园网站上的“风采贴吧”榜上中开辟“班组读书活动平台”,由教师和迁出的学生做管理员,在网站上进行班组读书门外汉活动。倡导“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既促进了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展,又引导和培养了学生在网上文明发贴的意识。

东城六小以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为载体,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学校朝着“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润泽校园,让美德在读书中发扬光大”的目标,每个学期通过实施“一、二、三”读书活动策略(“一”即一个家庭读书主题,“二”即建设学校、家庭两个读书阵地,“三”即完善“举行校园读书周、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160工程”三个载体),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 着重深化模式

东城初级中学始终坚持“德育优先,育人为本”的德育原则,把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每年组织学生军训,在艰苦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每月进行文明班、文明宿舍的评比。德育处总结出“激发动机――明确要求――强化行为――反馈激励”这一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个性特色的《东城初级中学学生管理手册》,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责任到人,上下共抓”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 推重心育平台

花园小学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学校定期召开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会议,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在学科教学、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心理环境健康素质得以正常进行,在学校日常工作中,该校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心理环境。该校从校容校貌的建设入手,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一进校园,就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孕育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为了更好地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工作,该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在这里,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苦恼、困难、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他们在这些地方可以得到心情的调节、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从而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品味优教

教育科研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推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东城区立足区域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确立并推行了“135”教学研究方案:“1”指的是一个中心,即以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3”指的是三个结合,倡导每位教师做到读书、实践和写作三者结合;“5”指的是教师通过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和教育论文写作(反思)等五种形式,及时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并且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东城注重引导学校和教师全员思考科研、投入科研、成就科研,并始终坚持教研活动贴近、贴紧、贴实教育教学实际,从而使东城教学研究逐渐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特色,为东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1. 创新模式

东城初级中学狠抓教育科研,创新课堂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学科教学唯书、唯授、唯练的程式化弊病,在教学中能注重探索、强调知识迁移与反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提升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设疑提问―激励探索―建构创新―巩固拓展,充分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学,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2. 革新制度

东城区花园小学设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四个教研组,学校对教研组实施制度化管理,落实学校行政领导分组管理责任制,提高教研组建设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创新机制,实施策略。学校积极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建立层级分明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学校――科组――级部科组”立体教研网络,实施“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开展“以专题课例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行动研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际效益。(1)“学研共同体”的组织机制。以学校科组为高层研究集体,以现有的级部为基层研究集体,以完成共同的研究任务为载体,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层次分明地发挥学校名优教师和级部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交流和分享各种教学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达到促进研究集体成员全面成长的目的。(2)“三位一体”的研训机制。以专题课例研究为核心内容,以学习反思为基础,为教师搭建一个“教研训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具体措施是开展任务驱动下的“磨课”,即专题课例研究,分级分层分专题研讨。

3. 更新思路

东莞师范附小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在做好资源的整理、建设的同时,强调引导教师形成五个共识:教师成长需要公开课,我们更需要真实的公开课;让教师明确校本教研是教师的成长路径;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什么样的课算是优质课;科组长结合科组实际开展有价值的教研;让科组内每一位教师学会议课。当教师们形成共识后,对于教研便能步调一致,科研工作的开展便变得顺畅起来。

东城区中心小学则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两个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教研能力的提高)。确立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拟定了“加强理论学习、教学观摩研讨,专题研究,实践体验”的教研程序。在此基础上,不同学科根据科目的特点进行教学研讨,如:数学科围绕数学计算、解决问题等专题进行研究。

东城五小的教研工作坚持既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教研形式多样化:理论学习、心得交流、集体备课、听评公开课、观看录像、同课异构、小专题研究等。在开展常规教研的同时,结合学科实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项目。比如语文科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数学科组的数学智慧乐园备受学生关注。

4. 变新载体

东城三小将教研、科研、课题研究有机融入常规教学活动中,将研究过程深层内化为常规教学的工作环节,创新教科研载体,不仅利用“学案”教学打造了五个平台(“先学后教”预学平台、“口述表达”交流平台、“小组合作”互动平台、“主研教师”成长平台、“反馈验证”评价平台),还借助“学案”教学实现了五个创新(创新了由“教”转变为“学”的教学资源,创新了“评―议―点―练―升”的课堂结构,创新了口述表达模式,创新了“小组合作”形式,创新了自学能力评价体系)。

特色品牌

东城区进一步深化“创名校、育名师”工程,打造教育品牌。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主张,努力做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进一步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以“立足本土、立足实际、满足市场”为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名校,以优质等级学校推动区域教育上台阶和上档次,初见成效。

1. 书香家庭见实效

自2008年以来,东城一小开展了创建“书香家庭”活动。由于东城一小地处市郊,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长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引导教育孩子的方法总不理想。因此,东城一小通过开展创建“书香家庭”活动,引导家长利用空余时间,放下要看的电视节目,放下要玩的麻将、扑克,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东城一小创建“书香家庭”活动分自荐和班组推荐两种形式。经过学校检查验收,达标的家庭,由学校统一颁发“书香家庭”的牌匾。在检查验收的过程中,学校发现不少家长为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都会和孩子一起拿起书,一起学习。家长陈亮珍说:“以前我只是全力工作,忽视了给孩子引导。现在只要我有空,就会跟着孩子一起看书,孩子学习起来也特别认真。”

2. 口才训练进课堂

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谁拥有自信与胆量,谁就能为成功加码;谁拥有一流的口才,谁就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教学生六年,想到的是学生六十年。东莞市东城区第二小学精心为学生搭建演讲与交际的口才训练平台,开创特色办学新路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为了能让学生的口才训练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体现和实施,东城二小在学科教学管理中明确要求:不管哪一门学科,哪一位老师授课,都必须把“口才训练引进课堂,保证学生一节课至少有十分钟的自由表达时间。”为了达到学校的“口才训练”要求,老师们尝试了“三五五”教学模式(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课中五分钟小组交流、课后五分钟谈学习体会),除了遵循这一模式以外,老师们还根据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授课内容的可诵可说可演点。

3. 校园满溢百草香

走入东城八小的校园,浓厚的中草药文化氛围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绿树成阴、绿草如碧的美丽校园中,一条长140米的中草药文化长廊,犹如一个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文化展览馆,将我国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无论是关于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华佗、扁鹊等中医药名人的历史介绍,还是反映岭南特色的“凉茶文化”和“药膳文化”的展览,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坐落于八小校园西北角的百草园内,金银花、凤仙花、珍珠草、薄荷等四百余种中草药争相吐翠,向校园散发着中草药的迷人芬芳。步入百草园内,只见假山瀑布与鱼池碧水相连,凉亭小道与瓜棚花架相接之处,名医李时珍的雕像掩映其中,构成了“百草园”别样的景致。为给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草药学习的实践基地,东城八小从2008年先后投入20万元改建百草园,引进400多种中草药,并按照草药的功效分成解表类区、止咳化痰类区、理气止痛类区、抗癌类区等十三个区分类种植,便于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参观学习,在百草园的一块学生试验地上,学生还可以自己种植和管理中草药,这里已成为最受学生们喜欢的学习基地。

上一篇:话题:教师之慎、戒、调不要让教育“有害” 下一篇:试谈提高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