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业经济与质量监管的实用性

时间:2022-10-02 02:47:31

机床工业经济与质量监管的实用性

作者:凌天白 朱静 李忠明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一、机床工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机床工业企业发展管理不均衡目前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市场还未成熟,表现在各企业的发展方向各有不同:有的企业产品种类多,市场涵盖范围广;有的产品已定型,并形成规模需求;有的开发了新产品,刚刚在开发新市场;有的抓产品质量已有一套成功的经验;有的降本增效、成本管理积累了经验;有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已经比较完善。在这样的企业发展类别之下,机床工业的整体性、同步性技术革新和管理方式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比较其他工业门类更为明显,这主要与中国机床产业整体落后的现状有关,企业自身只有在摸索中前进。为了转变这样的现状必须要尽快形成多元化的市场发展空间,进行不同类型的多方面市场拓展。

(二)机床工业管理技术非常落后我国机床工业管理技术十分落后,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制(JIT)、最优生产技术(OPT)、精良生产、迅捷制造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基本上没有应用。多数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管理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对于机床工业而言,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是不适应其发展的。

(三)机床工业技术管理人才匮乏机床企业内部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培训机制还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机床工业技术管理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缺乏人才,使企业领导在决策和实施改造项目中缺乏有力的参谋助手与骨干力量。由于机床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现有的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加上目前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欧美国家也急缺机床工业技术人才,因此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也不容忽视。

(四)机床工业工艺管理问题严重中国机床技术,无论在精度、效率、自动化、智慧化、环保化各个方面,与美、德、日等先进国家的差距很大。而这与机床工业工艺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国机床企业缺乏各种人才和强大的科研系统和机构,虽然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先进产品,长期却不能掌握关键技术和创新。其次,各类机床,缺乏强有力的大型先进企业,在各类产品方面起到带头、示范和帮助作用。另外,企业内部开发新产品能力弱、应变能力差,在激烈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二、机床经济与质量管理模式探索

(一)机床工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机床工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管理主要以产品质量的内部检验为主,是最为简单的检验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很少,主要以事后检验方式为主。(2)工序质量控制阶段。机床工业发展的后期对产品的工序控制更为全面,形成了体系化的质量管理模式,从事先设计、事先预防、事先检验等方面都做出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控制。(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中国加入WTO之后机床工业的质量管理必然要走向全面质量管理,从立足于单个产品质量的控制,到批量质量的控制,再到整体系统的控制;从重视生产硬件的管理,到重视整个系统软环境和人员的管理的发展过程。

(二)机床工业管理模式的展望机床工业质量管理不能独立地存在,而是以通过质量管理形成竞争合力的方式存在的,这种管理形式必然要通过质量管理的转变而获得。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机床工业质量管理要考虑到对技术的把握与创新的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机床工业资源的策划与运用。现阶段提出的将质量管理与经济管理相融合的方式就是在保证机床质量发展一致性的前提下,对产品的实际服务能力和特性做出经济指标,承诺给顾客产品所具有的功能。

三、机床经济与质量管理的协调措施

(一)形成加盟联合的均衡发展机床工业经济与质量管理的协调必须要以各类企业的均衡发展为前提,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均衡发展联动机制,最终形成拓展的“第三利润源”。目前,很多机床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很多机床企业内部均有多元化的能动性,能够转变原有的企业发展不足之处,逐步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在这种连锁加盟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下,机床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形成更为优势化的整体服务水平,形成联合化的重组,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发展模式,最终引导我国的机床企业向着更高的国际化管理模式前进。

(二)形成体系化人才培养体系机床企业的发展要保证经济管理要实现对经济型人才的培养,而要实现质量管理与经济管理的融合就需要更为全面化的人才作为管理支持,因此企业内部必须形成人才培养体系。要创设企业人才环境,为人才发展创设空间;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各种人才脱颖而出;要以培养高技术复合人才为目标,对现有的企业人才进行培训,并通过合同签署和待遇的提升来巩固原有的企业人才,保证通过人性化管理来建设企业文化,通过文化形成规范企业的人才体系,保证企业的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形成品牌文化提升竞争力品牌文化定位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品味,而且可以使品牌形象独具特色。对于机床工业的发展而言,产品的质量自然是企业形成品牌文化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质量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经济学的传媒作用,要给予机床产品一定的价值观,并通过对产品的艺术、科技含量等的赋予来形成品牌的独特文化,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建立其消费者和经销商内在的心智认同模式,从而得到消费者认可,使他们获得情感和理性的满足。综上所述,我国机床工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管理问题必须要针对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进行协调发展的研究。通过形成加盟联合的均衡发展;形成体系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品牌文化提升竞争力;形成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最终形成机床工业的飞速发展。

上一篇:市区工业经济转型升迁的解决办法 下一篇:行业差异的兵团工业经济利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