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工业经济转型升迁的解决办法

时间:2022-02-26 02:03:07

市区工业经济转型升迁的解决办法

作者:马良华 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存在即合理,如果与预期有偏差,应当反思其存在的环境。浙江包括杭州自21世纪以来,工业制造业走下坡路,在我看来有以下原因:浙江经济以民营为主,但全国大环境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由于浙江的企业对国际市场有较大的依赖,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成本上升;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杭州实体经济有困难。

杭州发展实体经济主要要解决以下问题

企业高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源严重短缺。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高层次和专业化人力资源。企业创新意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高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源的支持。杭州这几年在政府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同时,企业的R&D投入强度也明显增加,但高层次和专业化人力资源对创新的约束比较大。根据浙江省经济普查年鉴2008年数据计算,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只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96%。从更深层面探析,在杭州市企业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的占比高达50.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2.1%,大学及以上学历只占9.4%。企业家作为企业创新决策的关键,我个人认为,浙江包括杭州市的企业家中由于多数缺乏专业背景,虽然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愿望,但缺乏对创新机会和风险的把握能力。企业研发设施条件严重短缺。根据浙江省经济普查年鉴2008年数据计算,在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办科技机构的企业数只占11%,占有科技活动企业的67%。不仅企业自建科研机构比重小,有科技机构的也经常缺少研究任务、研究经费和测试条件,并有相当多的企业技术人员不具备研发能力。产学研融合不够紧密。中小企业受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以致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按理在这种情况下,外部研发创新力量就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和购买技术等途径。然而从杭州市的情况看,产学研的融合仍然不够理想。几年前杭州市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的结果显示,在2004~2006年间,调查企业中仅有11%和9.5%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活动。现在,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很大改观,从近年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构成看,外部支出只占科技活动支出总额的10.7%;对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经费支出则更少,仅占2.76%。

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

我的观点是,“制度推动,政策引导,服务支持,合力促进”,制度设计和执行要严格,政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服务支持要加强。要“软硬兼施”,系统治理。这里特别强调平台服务建设,这也是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内容。核心是要通过“借智借脑”、“借资”、“借力”,解决企业转型升级的短腿和困难。促进产、学、研资源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产业外部的科研力量解决杭州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此,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来降低融合成本,调动融合的积极性,减少风险。鼓励科研资源以合作、折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研发和从事技术创新,或以转让、折股的形式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政府引导基金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推进关键技术的协同研发与攻关。对战略性或者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共性技术难题,建议由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力量协同研发攻关解决。对于企业遇到的关键性个性技术,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平台为依托,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购买加以解决。建设好四个平台:

一是以政府为依托,加强相关法律、政策法规、行政管理、办事流程等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质量管理,提供管理咨询。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

二是以政府下属专业技术单位如质量监督与检测机构或者行业协会为依托,多方共建,充实技术力量,改善设施条件,通过公共检测平台的投入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检测服务和标准的规划引导,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

三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建立产业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解决关键性技术、设施改造和工艺流程优化提供支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四是投融资服务平台,有效缓解融资难和投资难“两难”问题。政府要在组织机构建设、资金投入、财政政策和制度上予以体现。

上一篇:工业经济新产品的研发 下一篇:机床工业经济与质量监管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