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09:50:07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床拆装 教学做一体化 实训中心 多媒体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当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也应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技能训练为主。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信息反馈调查、走访用人企业单位后发现,随着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企业不再单纯需要机加工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即懂得加工,又懂得机床维护管理及维修的人才。

一、建立多功能机床拆装实训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努力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和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以工作过程或生产任务为载体,最终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

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是延续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单纯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环节,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只懂得理论,不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机床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甚至在日常的使用中,不会基本的维护和保养,因此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所学的知识成为纸上谈兵。

为顺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改革形式,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应当积极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只有课程教学真正具有实践性,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具有把知识熟练应用于工作过程的能力,这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实训中心构建设想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在积累了近5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后,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一些实训中心建设的想法,现阐述如下。

1.多媒体仿真拆装实训中心建设及使用

鉴于机床机构的复杂性,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拆装过程中能顺利进行,节省人力和物力,应建立多媒体仿真拆装实训中心,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仿真拆装软件进行拆装,掌握机床的实际结构,为在真实机床上进行拆装做准备。为此,必须购买机床调试维修仿真软件,通过软件建立虚拟机床、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实际场景,模拟机床拆装过程和故障排除过程,并对机床进行虚拟维护保养,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为以后进行机床实际拆装、维护、维修做准备。

2.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建设及使用

要完善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实现多种教学手段并举,开展实训教学,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组建机床拆装与维修实验室。由于机床价格较高,可充分利用机加工实训中心的淘汰机床,结合购进的新机床,为学生进行真实拆装提供设备支持。笔者学校实训室主要包括CA6140、CAK6132型普通车床、X6132普通铣床和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等设备,结合部分CK6140数控车床、XKA714数控铣床、VMC850E数控加工中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床拆装中心,并配有其他用以加工生产的机床,提供真实加工过程供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理论教学和前期在电脑上的仿真拆装后,对机床的结构和相应的维护维修要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有了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学生就可以通过模拟实训再现实际工作情境,充分开发和利用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内的各种设备与器材,然后再进行对机床实物的拆装,并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在机床上设置一些常见的故障,让学生分组进行故障排除,让各组间进行竞赛,以最先排除故障的小组为胜。老师还可以采用小组间互评和小组内自评的形式,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判,激发学生的团队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的机床上模拟常见故障,让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越来越显现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对实训中心的建设,期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乙琦.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J].企业导报,2012(10).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根据课程的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扣当地南通科技投资集团、南通柴油机厂等大中型企业对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等工作岗位要求,按照“行动导向理论”和将工作流程课程化的改革方向制定课程改革思路,确定了本课程设计的职业定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等三个前提。其中职业能力为基于数控设备装配与调试、维护维修职业的能力。工作过程为基于数控设备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设置。从软件和硬件两大方面对课程进行建设。软件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强课程小组执教水平和能力建设,通过教学理念培训、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同时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课程实施小组的成员,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联合开发项目化教材、实训报告与指导书和课程网站建设等;硬件建设方面主要是进行课程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数控机床装配、调试实训室建设与完善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岗位需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FANUC系统的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为对象,以“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将五大项目十六项任务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任务的设计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原则。在每项任务中设置了学习目标,任务分析,必备知识,课后思考与任务,知识拓展等环节。编写了项目化教学教材以及对应的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书和实训报告,并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的平台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项目化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作用是资讯的提供者、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每个任务都按“任务告知、任务的引入、分析讨论、知识讲解、行动演示、分组训练、交流评估”七个步骤顺序执行。每个任务开始前,教师给学生下发工作单,告知学生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工作单完成执行任务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引入相关任务并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分析任务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摩教师的操作示范,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并予以说明和展示。最后教师要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每项任务考核过程中,除了具备任务完成的效果与质量的考核项,还设置了考核学生软技能的项目,旨在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形成安全操作规范意识,学会应用知识,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项目化教学手段

1.采用引导方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受到抑制,影响学习效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给学生营造解决某个项目任务的氛围与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起机床某个故障可能的因素有哪些,再引导对其中的部分因素是否能排除等,最终使得学生找到故障的原因并解决。

2.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该课程的前续课程有数控机床及应用等课程,学生虽然对数控机床的结构与运行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动手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可提供一些专门供拆装的机床机械结构,如主轴,工作台,丝杆等,让学生在实验时间和实训周动手拆装体验,掌握机械结构装调维修中的关键与注意环节。

3.采用仿真软件教学

让学生亲自实践机床设备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但受到实验室开放时间,场地等情况的制约,时刻动手实践真实设备也不现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使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在软件仿真环境中执行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中的各项工作任务,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便于教学互动。另外学生在课后可随时随地使用仿真软件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数控机床维修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

4.采用团队学习法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在接到工作单后,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能力,相互帮助、分工合作,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进行执行任务前的工作准备,并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和行动步骤。

5.采用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维修人员,教师扮演维修主管人员或设备使用人员下达或提交维修任务,学生根据工作单进行技术准备,进入设置好故障的模拟现场,观察和确认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维修方案,此时教师转换为技术支持者,审核维修方案,学生按照批准的维修方案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清理现场,最后填写维修工作记录。

五、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为课程项目化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课程使用的校内实训室主要有数控实训中心、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室和CAD/CAM仿真机房等。数控实训中心具有多台XH714加工中心,XK5032数控铣床、线切割机床和高速数控雕刻机等。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提供了多台供拆装的CK6132数控车床,多台西门子802C数控车床维修综合实验台、发那科0i-M数控铣床维修综合实验台和西门子802Dsl加工中心维修综合实验台等。CAD/CAM仿真机房的计算机安装了数控机床维修仿真软件。校外实训基地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有摇臂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和龙门加工中心等。这些产品涵盖了课程教学所需的数控机床典型机械部件装调和维修、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调和维修、数控机床整机调试和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和恢复等内容,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程实践场所。

学生通过在工作现场的实习实训,在担任兼职教师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学和指导下,能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之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贯穿于整个项目化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某个任务的相关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控机床维修人员具备的知识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要求也在提高,还需不断改进和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训 机电类产品拆装 工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5-01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三、结论

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实现,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具体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英杰,邱俊,金星.基于现代工程师的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49-151.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教学方法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NC machine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Guan Wei

Dali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Dalian, 11603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NC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ourse approaches, the author explores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aximize teaching effects in NC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lass.

Key words: NC machine tool; fault diagnosis; maintenance; teaching method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的普及和数控设备的大量应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或机电专业都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在本课程教学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有如下两方面:(1)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较多,如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数控编程与工艺等,而高职学生底子薄,课程教学安排时间又有限,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2)数控机床维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故障判断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出来。因此如何保证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该课程学习方法,提高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1 教学内容选取

作为教师,只有了解现场维修人员的工作,才能知道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数控维修人员要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有较深刻的理解,他们通过电烙铁、万用表、示波器修理损坏的电路板。但今天的数控技术紧随IT技术发展,电路板已被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取代,数据传送也由“并行传送”为主改为“串行传送”为主,目前示波器、万用表仅作为一些并行信号或静态信号的检测工具,对于CNC本身和数字伺服部分维修帮助非常有限。可以这样认为,今后现场维修人员能够处理的硬件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借助各类软件及相关技术资料(厂家和数控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判断故障类型,确定维修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数控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的多样性,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应用,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跟上现代数控机床的发展。为了体现这一思路,可以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下:

(1)注重3个层面训练:即学生阅读电气图纸的训练;查阅相关维修资料的训练;故障检测与排除的训练。(2)6个教学内容模块:即数控机床低压电器部分的故障分析;数控系统的硬件装接;数控机床机械拆装及故障;可编控制器的应用;数控机床机电联调;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排除。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维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做好相关知识拓展的教学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的经验,认为要想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必须拓展相关知识,加强理论基础。如本课程所需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在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原理、液压原理、数控机床结构等课程中。学生如果在学习数控机床维修之前,对上述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或者遗忘,在上课时会感到很吃力,听不懂,更谈不上有自己对故障现象的分析理解,在实践中无从下手,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专业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典型故障分析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所学内容,拓宽维修思路。如在讲解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时,就必须增加数控原理中光电编码器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回参考点工作原理。而讲解电动刀架常见故障分析时,需补充霍尔开关的相关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刀架转不停的故障检测方法。有理论做基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控机床故障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信心和兴趣。在数控故障中,往往是同一现象,原因却很多,没有理论作基础,光靠经验是不行的,这也是目前部分企业在岗电工,至今仍无法承担数控维修的原因。

3 教学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由于数控机床采用的数控系统专业性非常强,不同品牌数控系统,其结构、诊断方法、参数设置差异非常大,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数控维修授课及实训设备应该有针对性,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实训设备不能完全跟上数控系统的更新,因此很难培养走出校门就基本满足企业需要的数控维修调试人员,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数控维修仿真─数控系统连接调试─数控机床整机故障维修。

(1)仿真实训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和系统连接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结构及数控系统主要接口的硬件接线,使每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①机械部件的安装:在仿真实训中完成数控车床刀架、主轴、加工中心整体拆装等训练。②系统连接:根据给出的电气图纸,选择典型数控系统完成电器连接。在仿真实训中,可以确保每名学生都有操作机会,为后续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方法;实施效果

当代高职学生的现状主要有如下特点:(1)入学分数低,有很多学生入学分数300分左右。(2)学习习惯不好,主动学习和总结能力不高,学习自信心不足。(3)理论基础差,不愿意上纯粹理论讲授类课程。(4)头脑灵活,动手能力不弱。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比较弱但技能操作应用学习能力并不弱的特点,实施卓有成效的技能教学?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效人才”,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我们经过认真讨论摸索,认为可以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并在08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3班、4班、5班开始实施,而对同专业的1班和2班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进行理论教学。

一、机床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

针对实际情况,总的思路以“先认知再学会,最后巩固”的教学理念,改变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理论要求是以“够用”为原则,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我们采用了“认知(学理论)——学会(实践操作)——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安排上,先安排课堂理论教学(粗略),再安排实践操作,最后巩固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课堂的简单了解之后再进行实践,最后带着问题回顾理论知识,回顾理论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前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为下一实践环节做准备。整个教学是认知——实践——回顾——再实践——直至贯通的过程,实现了以实践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的新型教学理念。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现以本课程中的CA6140型卧式车床教学改革为例,利用校内已有的车床拆装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装拆车床,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一定的先进工艺操作;能熟练地使用、调整本工种的主要设备;能拆装、更换易损件、检修、排除一般故障,独立进行一级保养;正确使用工具、夹具、量具、刀具;具有安全生产知识和文明生产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可以先在课上分析车床的传动系统图,列出车床的主运动,车螺纹的进给运动,纵向横向进给运动以及刀架的快速移动的传动链。简单介绍车床的结构组成:主轴箱、溜板箱、进给箱、尾座、刀架等,使学生对车床传动系统及结构有一个初步印象。在车床拆装实验室,学生可以结合课上的理论知识亲自动手拆装车床的主要部分结构,对知识巩固加深。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边引导,边帮助学生回顾理论内容,并且可以先行示范操作。最后,教师对学生拆装车床部分结构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因为是初次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所以我们并没有把车床的所有结构都让学生拆开分析,而是只把CA6140型车床的主轴箱部分以及刀架部分拆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两部分学生的不同授课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学生依据课堂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操作有以下的益处:(1)实践操作有目标,每项动手操作内容与要求一目了然;(2)实践有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实习与训练;(3)技术有标准,有利于学生自查和自测;(4)知识有要求,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使学生实践操作有序化,标准化。第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施,避免了“满堂灌”,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理论与实践交融结合,联系实际学理论,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理论,在应用中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做中学、学中做。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因此学习主动,积极性很高。第二,充分掌握了岗位核心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实在在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对机床整体技术的认识,避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应该说,通过本学期对机制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分析原因如下:(1)本专业是技能操作为主的专业,适合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2)专业课程体系能否反映就业岗位的最新要求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根本。(3)具有企业级实训设备的完备的实训室是成功的物质保障。(4)具有强大的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是成功的师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李铁尧主编.金属切削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1 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是在我院机电设备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针对企业对机械设备维修岗位的要求,通过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机修钳工的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原有课程《金属切削机床》、《钳工工艺学》、《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有机的融合,融合后的课程打破了原有的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重新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1.1 校企共建,构建行动导向课程

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建”:在本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宝鸡机床厂、秦川机床有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宝鸡钢管厂等企业的一线专家全程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建设工作,构建行动导向课程。

共建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依据专业工作分析所确定的设备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共同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参与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序化,制定考核标准等。

共建师资队伍:与企业合作,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增加专职教师队伍中的企业实践经历,构建“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教学。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主动融入地方制造工业产业链,在“双赢”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营造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相融的氛围,创设生产与教学相一致的场景,用企业的标准来检验学生的“产品”。

1.2 工学结合,促进职业能力培养

强调“工作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课程设计中不仅充分考虑完成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还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需求贯穿于职业能力培养之中。

强调“技能和素养统一”:本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具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五位一体” 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生产两大功能,让学生参与实训基地的设备维修与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实际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 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通过与宝鸡机床厂、秦川机床有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宝鸡钢管厂等企业的一线专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任教师,针对企业机电设备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讨,确立本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以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课程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专业能力目标:

(1)能执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能看懂机械设备技术文献、设备主要部件功能及装配图;

(3)能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制定机械设备拆卸与装配工艺规程,选择正确的拆装方法,对固定机构、传动机构、轴承和轴组机构进行正确的拆卸与装配;

(4)能进行零件测绘,并根据零件的损坏程度重新设计,绘制标准零件图;

(5)能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机械设备、拆装和维修工量器具,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些方便实用的拆装、维修工具;

(6)能根据设备状况和修理要求,编写修理工艺,确定修理方法,对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进行修理;

(7)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精度检验设备、仪器和工具及保养方法;

(8)能对机械设备进行总装配、调整、试车及精度检验;

(9)能根据设备安装要求,设计安装方案,制定安装工艺规程,合理选择和使用安装设备和工具,正确安装与调试机械设备;

(10)能正确诊断机械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故障;

方法能力目标:能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能正确理解设备精度、质量、效率的相互关系,具有良好的质量效率意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达到举一反三,能力迁移的目标。能在工作中通过听、看、感知等方式,判断机械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并能及时作出分析、决策;能通过工具的使用、设备装调与维修的过程,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CDIO项目教学法 数控机床维修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47-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进行升级换代,而数控机床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备,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控机床是以数控技术为核心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技术涉及多门学科,如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虽然数控加工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精度和效率,但是由于数控机床体系结构复杂,发生故障后,对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比较麻烦,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就会影响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就对数控机床维修工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数控机床维修工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和检修工作,一名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工不仅要有较高的数控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判断故障,快速准确地维修好机床的能力。当前,多数数控机床维修人员来自高职院校,然而高职数控机床维修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学生的职业素质离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导致了工厂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数控维修工、数控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对口就业的矛盾。对此,需要对高职数控机床维修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学校、学生和企业都能共同参与、共同获益的教学方法。CDIO项目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CDIO项目教学法概述

CDIO是一种工程教育模式,它代表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工程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C代表构思、D代表设计、I代表实施、O代表运行。CDIO理念核心为“做中学”,它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从项目构思到项目运行整个过程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职业技能,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CDIO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目前国内外多所大学引入CDIO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CDIO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

数控机床维修这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开展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不容易。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知识点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缺乏弹性,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DIO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将课程的培养目标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规划、设计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教学法的引入将枯燥刻板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实验项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应用CDIO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根据CDIO教育模式的原理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机床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围绕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展开,按照CDIO大纲对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以“项目构思―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运作”为主线构建课程项目,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学生以4~5人为单位组成项目小组。在项目的构思阶段,指导老师给学生讲明项目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开展工作。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小组的全体成员通过学习讨论,设计出项目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检验自己设计的实施方案。在项目运作阶段,考评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及项目开展的情况,对项目小组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CDIO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项目的构思

CDIO项目教学法在工程的背景下,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学生亲身体验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课程项目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还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课程项目的开发最好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按照课程相关的技能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依托真实的生产环境实施项目制教学,充分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项目的构思首先要考虑如何将工程案例融合到项目教学中。在项目的选题上,尽量采用企业做过的项目。来自产业一线的项目既贴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又能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同步。也可采用与企业联合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项目,在保证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也实现产学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开发一些简单的课程项目或者引导学生自选一些有意义的项目。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笔者将数控机床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提炼为四个大项目,分别为:GSK980TA数控车床机械结构的拆装与维修、FANUC0i数控加工中心系统的连接与调试、西门子802s数控铣床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PLC控制的应用与调试。根据课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及包含的知识点,再把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各模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很多,以西门子802s数控铣床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为例,将该项目归纳为开关故障诊断、主轴启动故障诊断、机床坐标轴不移动故障诊断、刀架换刀故障诊断、伺服电机故障诊断等模块。

(二)课程项目的设计

在CDIO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指导老师要善于扮演好配角。围绕确定的项目模块,学生项目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项目模块的设计方案或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以“刀架换刀故障”诊断为例。首先,分析故障现象。“刀架换刀故障”可以分为“刀架换刀时不转”、“刀架换刀时不停旋转”、“刀架换刀时找不到刀架”等若干个故障现象。其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指导老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分析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的检测办法,指导学生查阅机械零件图、电子零件图、机床使用手册等资料。最后,项目小组集体学习,运用课程的有关知识与技术,寻找处理故障的办法。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项目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撰写和提交工作方案。在这个阶段,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另外,也要重视CDIO实训场所的设计与建设。传统的实训室功能简单,不能满足CDIO面向工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设计和建设开放式的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把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生产加工、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三)课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项目小组提交的工作方案是否能够正确地排除故障,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例如,对“刀架换刀时不停旋转”这个故障,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小组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共同协作对机床进行机械部件拆装、电子元件检测、系统调试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绘制图纸、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反复实验,逐一排除不可行的方案,最终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案。项目完成后,指导老师要给学生讲解故障的正确解决办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检测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导学生加以改进。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体现了CDIO “做中学”的理念,学生边做边学,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的思维模式。

课程项目完成后,接着是项目的展示。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项目小组要进行项目实践演示,对项目工作方案的设计思路、故障原因、检测与诊断的关键要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实验失败的原因等进行汇报。答辩完后学生负责撰写项目报告,总结课程项目的学习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四)课程项目的运行与评价

课程项目在学校的环境中运行有一定难度,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创办校办工厂,面向市场承接数控机床的维修业务,实现学习、工作、生产的有机结合。课程项目在社会的环境中运行,接受市场的检验,可以直接获得客户的意见反馈,有利于项目的不断改进和提高。CDIO的评价方法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项目的完成效果等。课程项目的每个阶段都有考核标准和考核成绩,通过开展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完成学生阶段考核成绩的评定,各阶段考核成绩按比例构成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

五、结语

在实施CDIO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工科教师缺乏产业经验,CDIO能力不足。对此,各高职院校可考虑与企业建立人才共同培养的机制,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课和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同时,课程项目教学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指导老师。此外,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技改项目、产品设计开发,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总之,CDIO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为目标,通过项目来组织和实施课程,给学生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体验。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实施了CDIO项目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潜力被激发出来,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机床,做实验分析、检测故障,设计维修方案和完成机床维修的工作任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害怕数控机床维修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每个故障的成功解决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CDIO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很快,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周美茹,沈春宝,纪春明.“教学做一体”的CDIO教学模式实践[J].职业,2011(26)

[3]陈文杰,任立军.新加坡理工学院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作者简介】岑 华,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控专业。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机床夹具;载体;课程项目;理实一体化教学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获得了飞跃性发展,整个制造技术不断升级,机械制造与相关接近专业应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以适应机械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

先进制造技术在各制造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急需大量掌握加工技术及工装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紧密对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学校必须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对加工制造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实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以行动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模式,并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等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继续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加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教学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接轨,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深入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把纯理论课《机床夹具设计》改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市场对高职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课程标准的制定

1.1 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依据机械装备、工程机械、机床、汽车等制造企业中工装夹具设计与制造(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典型机床夹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基本知识内容,掌握机床夹具装调的基本方法,掌握专用机床夹具设计步骤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1.2 课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1)熟悉典型机床夹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熟悉机床夹具中各种常用的定位元件与定位方法;(3)熟悉机床夹具中各种常用夹紧装置与夹紧方法;(4)熟悉机床夹具的夹具体和其它装置;(5)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步骤。

1.2.2 能力目标

(1)查阅机床夹具设计的标准、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2)按零件加工要求合理确定机床夹具的定位装置的能力;(3)按加工要求合理确定机床夹具的夹紧装置的能力;(4)按夹具中的定位元件和夹紧装置要求确定夹具体和其它装置的能力;(5)能按零件加工要求完成设计一副中等复杂程度的专用机床夹具。

1.2.3 素质目标

(1)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2)具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3)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4)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在教学中以专用机床夹具为载体。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副专用机床夹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知识内容溶入到教学项目中去,由老师单一讲授和学生单一听课的教学形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大大的提高。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块与项目设计。(表1)

表1 课程教学模块与项目设计

3 教学课时分配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总课时间为46学时。(表2)

表2 课程教学课时数

4 教学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结合现场操作、课堂提问、模块考核、技能竞赛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各任务模块可参照表3进行评价。

表3 课程教学模块考核标准

5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演示:在第一个教学模块中打破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进入机床夹具拆装室,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基本上直接来自普通高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接触到机械加工类设备及工装设备,更别说去进行操作。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教师首先对选定的拆装课件进行拆装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教师对演示过的课件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对其中涉及的机床夹具在各类机床上加工特定的零件及在机械制造中发挥的作用、机床夹具的组成、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夹具体及其它装置、夹具设计方法等理论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模块内容深入讲解。

第三步:实践:按课程模块进行,对课件进行初次的感官认知和相关理论讲解后,分组让学生根据机床夹具拆卸工艺流程对机床夹具实物进行拆卸,清洗后按机床夹具的组成归类零件,测绘各组成部分的零件,并画出一张完整的装配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对机床夹具的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机床夹具的整体结构就有一个清醒认识。再通过后续的模块练习和相关知识学习,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的较好结合,从而掌握知识与动手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第四步:评价:整个课程教学按模块进行,学生的动手实践也是分模块进行的,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找出不妥之处进行讲评,采用边修改边讲解的教学方法,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一个教学模块内容完成后,对学生都有一个评价,综合五个模块内容就有总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达到促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的目的。

6 结论

经过我院高职机械类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内容与考核方案逐步完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动手能力普遍增强。实践证明,《机床夹具》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需要,能提升本课程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拓.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肖继德,陈宁平.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徐嘉元,曾家驹.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装调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YC12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改革;数控实训平台

数控机床维修工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的新职业,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一名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工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具备检查、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和快速准确的维修好机床的能力。为满足社会需求,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或数控设备维修等专业都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数控机床维修人员。然而高职院校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脱离的现象,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用工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导致了企业招聘的数控维修工不能达到用工要求,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以对口的矛盾。因此,对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出学校、学生和企业都能共同参与、共同获益的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

(1)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了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在前置课程中进行了独立设置。但是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基本只是孤立的接受知识,而本课程则是将这些知识融合到一起,并且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时无从下手。

(2)课程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数控设备通常会处于被保护状态,不能进行拆装,这就使得用于维修教学的设备不足,学生仅仅只是接收一些认知实验,或者老师设定一些简单的故障让学生进行排除,实习时间得不到足够保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3)数控系统的品牌、型号众多,更新也快,其结构、参数设置以及故障诊断方法等在不同的品牌和型号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以一种数控系统为载体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最多再把学校拥有的其它数控系统作为辅助介绍,缺乏了对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能力的培养,因此,难以培养出走出校门就能满足企业基本要求的数控维修人员。

(4)考核方式不合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考核方式不合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2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

(1)研究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依托FANUC0imateTD数控实训平台研究数控机床维修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出课程学习的不同学习情境,精选企业现场典型的维修案例作为教学任务。

(3)研究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3解决教学问题采取的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程为背景,把项目作为载体实施课堂教学,依托FANUC0imateTD数控实训平台,学生亲自完成各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构建课程项目围绕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主线来进行,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

(2)课程项目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项目的开发最好由学校教师、企业维修技术人员以及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精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校建立的FANUC数控实训台参与开发一些简单的课程项目,使学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最大化。

(3)课程教学实行双导师制,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企业工程师或学校的实训教师与学校理论教师一起共同担任该环节的指导老师。同时,学校也应多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突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合适体现课程的学习效果。新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比如课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做项目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答辩完后学生撰写个人项目报告,总结项目学习的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4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

(1)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依托FANUC数控实训台,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2)课程主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双导师制,能够更好地达到对学生的指导效果。

(3)评价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5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1)数控机床维修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学会主动查找资料,探讨和寻找解决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故障的判断、检测和排除,使学生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融到实践过程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开发数控机床维修项目案例库;编写适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色教材;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视频教学案例等。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更新,为本课程的后续教学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岑华.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CDIO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47):147~148.

[2]文娟萍.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3]刘树青.基于项目教学理念构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护保养

一、数控机床维护保养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人员条件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工作的快速性、优质性关键取决于维修人员的素质条件。因为数控机床是机械、电、液压高度结合的产品,因此要求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人员要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当然还包括基本数控知识灯。 要做好老带新的传帮带工作,让新员工向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学习并掌握各种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二)物质条件。首先是准备好必要的维护维修工具。包括基本拆装工具、起重工具、运输工具、测量工具、仪表和专用的维修软件,要有完整的数控机床技术图样和资料;数控机床使用、维修技术资料档案。此外,还要准备好易损的数控机床备件以及维护保养用的油液与工具。

(三)关于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故障率,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工作:要分配专门的操作人员、工艺人员和维修人员,所有人员都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建档针对每台车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章,建立工作与维修档案,要经常检查、总结、改进;建立日常维护保养计划,保养内容包括坐标轴传动系统的、磨损情况,主轴等,油、水、气路,各项温度控制,平衡系统,冷却系统,传动带的松紧,继电器、接触器触头清洁,各插头、接线端是否松动,电气柜通风状况等等,及各功能部件和元件的保养周期。

二、数控机床维护保养工作内容

数控机床具有集机、电、液为一体的自动化机床,经各部分的执行功能最后共同完成机械执行机构的移动、转动、夹紧、松开、变速和换刀等各种动作,可见做好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将直接影响机床性能。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主要包括机床本体、主轴部件、滚珠丝杠螺母副、导轨副、电气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等维护。

(一)外观保养。(1)保持工作范围的清洁,使机床周围保持干燥,关保持工作区域照明良好。(2)保持机床清洁,每天开机前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对各运动副加油,并使机床空运转三分钟后,按说明调整机床。并检查机床各部件手柄是否正常位置。(3)导筒上的齿条,务必经常保持干净。

(二)日常保养项目与内容、周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分析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