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企业经营中汇率风险防范策略

时间:2022-10-02 02:44:44

进出口企业经营中汇率风险防范策略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及人民币汇率自由兑换的逐步推进,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将会逐渐加大,汇率波动是完善外汇市场结构、培养企业双向避险意识、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及产品设计能力的前提条件,企业与银行对汇率双向波动的适应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则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

2014年1月之前,人民币持续长期处于单边升值预期主导市场环境下,此时进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决策相对比较简单,那就是提前结汇(或尽早锁定结汇汇率)、推迟购汇。比如说:出口企业当期有外汇收入则马上结汇、未来有外汇收入则选择远期结汇。同时,有进口需求的企业都对签订远期售汇合约意兴阑珊,而是选择尽可能的推迟购汇时点,一般都在付款到期日购汇以最大可能的获得人民币升值收益,当期有外汇支付需求的企业也千方百计推迟购汇。

2014年1月份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及双向宽幅波动的市场走势下,上述相对简单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明显不再适用,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及自身财务特色采取适合的管理策略。以下首先简单介绍几种比较通用的汇率避险方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

一、常见的汇率避险模式

(一)货币选择与货币组合

1.本币计价法。

2.出口选硬币,进口选软币

3.软、硬货币搭配法

4.多种货币组合法

(二)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

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就是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或更改货币收付日期即外汇头寸的时间结构,以达到消除或减少外汇风险的目的。

(三)外汇交易法

利用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期权、人民币外汇掉期等避免外汇风险。

(四)综合避险法

1.BSI(Borrow―Spot―Invest)法:即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分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两种情况介绍:

其一BSI法在外汇应收账款中的具体运用。

实际上是将借款法、即期合同法(即期结汇)与投资法三种简单避险法进行综合运用。企业可以先借入与应收账款货币相同、金额相等的外汇,将外汇风险的转移至即期结汇日(Spot Date),外币应收账款收回后归还外币借款。借款后应收账款到期前的时间风险消除,同时将借入的外币即期卖出换回本币,这样,外币与本币价值波动风险也被消除。外汇借款会产生一定的外币利息支出,但若把换回的本币进行投资,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利息或利润),则可抵冲一定的费用支出。

其二BSI在应付外汇账款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防止应付账款的外汇风险,企业可以借入本币后向银行购买外汇,接着将买入的现汇投放于国际货币市场,期限与到应付外汇账款日相等。最后只剩下一笔本币的支出。其后的成本测算亦体现为本币借款成本与外币投资收益的比较,与其在应收账款中的应用类似。

2.LSI (Lead―Spot―Invest) 法:即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也分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两种情况介绍:

其一LSI法在应收外汇账款中的具体运用。

企业应收外汇账款账期较长时,与债务方协商一致,给债务方一定折扣后提前获得账款清偿,从而消除外汇应收账款的时间风险,然后通过即期外汇交易,换成本币从而消除价值风险。同时将换回的本币进行投资,取得的收益则可以抵冲上述货款折让的损失。这实际上也是提前支取应收账款、即期合同法与投资法三种简单避险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其二LSI法在应付外汇账款中的具体运用。

LSI在应付外汇账款中运用的实际过程是,企业先借本币;其次通过与银行即期交易将本币换成外汇;最后将买得的外汇提前支付,获得一定商业折让。

二、不同外汇避险模式的比较

(一)货币选择与货币组合。

1.本币计价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使用人民币做外跨境结算货币已经逐渐为企业所认可,如果境外商业对手也同意接收或者支付人民币,企业的资产负债就不存在外汇敞口风险,亦无需进行风险管理,这就是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使用及人民币国际化意图所在。

2.出口选硬币,进口选软币。

3.软、硬货币搭配法。

4.多种货币组合法。

进出口企业对于结算货币的主动选择不仅需要在商业谈判中的话语权,而且需要对结算货币币值市场走势有较好的理解和判断,所谓的软币、硬币都是在合同签订时汇率价格,而到货款实际收付时结算货币的汇率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对于此,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有较好的国际金融知识和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能力。

(二)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

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需要和境外商业伙伴协商、达成一致。要求进出口企业在商业谈判中有较强话语权,甚至企业需要通过给予商业对手一定折让的方式进行账期调整,在当前国际商业合作中,能做到完全按自身财务核算进行账期管理的企业应该是凤毛麟角。在以下实证测算中,笔者按照给予一定比例商业折让计算企业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的成本收益。

(三)外汇交易法。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产品的不断发展,进出口企业开始逐渐接受并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对自己未来的外汇收支敞口进行管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自主选择使用何种外汇交易产品,自由度较高,便于企业根据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快速调整财务策略。近几年来,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可供选择的衍生品工具已经日趋完善,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权和期权组合等。

三、几种主要的外汇交易衍生产品。

(一)远期结售汇。

是企业根据未来收结汇或购付汇需要,并基于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为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降低财务成本,通过与银行约定在未来某一时刻按照锁定汇率进行外汇和人民币之间的买卖。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的环境下,远期结售汇产品优势为企业锁定未来时点的交易成本或收益,防范风险。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利的交易时机和交易价格。

(二)人民币外汇期权。

指以结售汇为标的的期权,企业通过支付一定金额的期权费,拥有在到期日按照约定汇率进行一笔结汇或售汇的权利,银行作为期权卖方须履行相应结售汇交割的义务。例如出口企业基于预期的贸易收入,未来处于美元多头地位,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选择买入结汇期权(也叫美元看跌期权)。

人民币外汇期权买方支付期权费后,获得了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期权卖方办理结汇或售汇的权利。期权的买卖双方具有收益与风险非对称性的特点,即买方风险有限、收益无限,而卖方收益有限、风险无限。

(三)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

指企业同时买入一个和卖出一个币种、期限、合约本金相同的人民币对外汇普通欧式期权所形成的组合。分为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结汇企业使用)和外汇看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售汇企业适用)。

人民币外汇期权在双向波动的汇率环境下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由于期权费成本的存在,也使其规避双向风险的效果打了折扣。在人民银行扩大汇率日间波幅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在加大,期权费自然也会有所上升。为减少期权费成本对避险效果的影响,对于期权费敏感的客户可在买入看跌期权的基础上再办理一笔执行价更高的卖出看涨期权,通过卖出期权获得的期权费收入来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买入期权支付的期权费。这就是自2011年以来各家银行力推的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业务。

四、外汇交易衍生产品比较。

无论是远期结售汇还是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其共同特点都是为企业锁定了远期外汇收付的汇兑成本或收益,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一)或有收益的差异。

远期结售汇为企业锁定了一个固定的远期汇兑价格,如果人民币汇率朝着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如锁定远期结汇后人民币汇率开始贬值,出口收汇企业可能因此无法获得人民币贬值带来的额外收益;同样的,如锁定远期购汇价格后人民币持续升值,进口企业也不能获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支付成本节省。

相对而言,人民币外汇期权就给企业提供了一种风险或收益保底的汇率管理工具:在支付一定期权费之后,企业在获得了最差以签约价格办理汇兑权利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到期之前办理优于上述价格的汇兑业务。

而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较大优势是企业不用支付期权费,业务实质是为企业锁定了一个风险兜底同时收益上限也锁定的汇率区间,企业承受的是区间内汇率波动风险。期权组合的结汇价格限定在一定汇率内,类似于一个区间灵活的远期结汇,在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更符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操作便利性的差异。

远期结售汇操作相对简单,在银行办理时一般只需根据期限、金额的不同缴纳一部分保证金,通常并不需要真正支付费用。而办理人民币外汇期权则一般需要企业提前支付一定金额期权费。

同时,如果企业外汇收付时间点与远期结汇签约到期日有所差异,可以通过业务展期或者提前交割较为快捷地实现交割期限变更,但是目前国内的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则相对难以实现交割期限的变更,一般需要提前办理交易平盘。

五、综合避险法。

在综合避险策略下,不论是BSI还是LSI模式企业都需要综合考量借贷成本、汇率管理工具、资产收益率等多种要素,其间任何要素价格、成本收益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综合避险的效果、乃至盈亏,所以该种外汇风险管理模式对企业财务人员资产负债管理知识、对银行产品认知程度等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银行进行相关成本、收益计量,综合权衡后进行选择。

上一篇: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精益会计体系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