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02 02:00:27

“8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明晰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愿望,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的路径。

关键词:8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体制的转变和就业方式的变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事情做,一方面基层单位找不到人干工作。这个矛盾困扰着大学生、家长,也困扰着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有高校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从大学生主观方面来看,是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不懂得“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的道理,不会主动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合理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渐凸显。

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院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大量创建工作。在全校组织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其目的是藉此全面了解“8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分析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同时从大学生自身探讨择业难、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有效探索引导学生选择职业、规划未来的突破口,更好地建立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二、调查方法

(一)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从全校选取了15个学院,每个学院在每个年级抽取一个自然班组成被试。在这些被试中,涵盖文科、理科、艺体三类不同学院;有师范、非师范两大类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有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保证足够的代表性。

(二)工具

根据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多种调查研究编制了结构性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被试自然情况、自我认知与评判、外部职业环境认识、未来意愿等多个维度27个问题。大多为封闭型题目,也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大多为单选题,有两道多选题。

(三)步骤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安排下,由各学院负责组织测试,保证被试大学生能认真完整地填写问卷和高回收率、高有效率。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723份,收回2696份,回收率99.01%。其中,有效问卷2694份,有效率99.93%。从调查对象的结构上看,男生41.72%,女生58.28%;来自农村、大中城市、乡镇的学生分别占59.44%、18.25%、22.31%;文科、理科、艺体三类学生分别占31.24%、49.96%、18.80%;师范、非师范两类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分别占43.42%、56.58%;来自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3.52%、25.09%、23.57%、17.82%。这与在校学生总体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根据调查问卷,对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就业压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自己将要面对的就业压力,53.04%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26.12%的学生认为“有点大”,认为“一般”的为11.07%,认为“压力不大”和“没什么”的只占5.27%。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大学生虽然还没有直接体验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绝大多数人已经感受到了,只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就业压力问题。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生努力进取,而对就业压力很大或较大的学生需要适当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市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却很低,“非常了解”的仅为5.65%,有44.24%的学生只是“粗略了解”,40.58%的同学回答“听说过,但不甚了解”,“一点也不了解”的达到9.53%。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认识与评判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思想上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令人欣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学生为74.15%,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为3.65%,18.1%的学生认为“一般”,4.1%的学生“没有想过”。

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满意度整体上却不高,回答“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近一半(46.93%),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不到一成(8.8%),“没有考虑”的有12.58%,认为“一般”的有31.69%。这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认识上有明显提高,但是在规划方法、技巧等操作性行动上实效不明显,呈现出“知易行难”的特点。

与此同时,大学生对学校及学院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只有12.25%,认为“一般”的占到42.86%,认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高达44.89%。这反映出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尚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

(三)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程度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是自我认识与探索,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个性、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以及优势劣势等的认识了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职业价值观四项指标的认知水平表现出一致性。一半左右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是了解的,仍有三、四成的大学生对自己是“不太确定”,仍然处在迷茫和探索阶段。这说明,“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的了解程度也值得关注,60%以上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没有考虑”的占一成,回答“清楚”的学生只有27.29%。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

(四)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定位的认识

大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的认识不容乐观。“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及其前景”、“对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以及“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三个题目的测试,表现出一致性趋向,表示“清楚”和“非常清楚”的不足四成,六成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或“不太清楚”,并且有少部分学生从没有考虑过上述问题。从调查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看出,大学生对外部世界信息的了解比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缺乏,对外界的不满大于对自己认知的不满,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更容易将工作不合适、职业发展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外部。

(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情况

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的内心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较高。面对未来的发展,60.87%的学生“需要”或“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27.75%的学生需求程度“一般”,“不太需要”和“完全不需要”的为7.06%。

为了使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57.04%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去听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讲座;80%以上的学生愿意投资参加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规划培训、面试培训等。对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项目表现出多元化,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中,调查结果按比例高低依次为:面试礼仪辅导、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前景及行业资讯讲座、求职技巧训练、一对一和面对面的职业发展资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讲座、人才测评服务、网络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前教育网络学堂)。

(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期投入倾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专业机构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仅有不足一半(47.34%)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专业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从调查者的意愿来看,大学生已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对于职业规划服务的价格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有18.08%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资为零;大多数人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价格在50―500元,超过1000元的价格已明显超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仅占6.9%。

(七)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议

对于目前学校和学院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参与调查的学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93%以上的学生建议应当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要在学生中间加大职业规划的宣传力度,建立长效跟踪调查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指导;邀请一些有权威的成功人士做讲座,讲座要因年级、专业而不同,且要与时代同步;尽早、尽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及早接触社会;经常开展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开展模拟招聘活动,推出一系列类似“方正测评”式的职业及特长测试;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对同学们进行面试的礼仪技巧的教育等。

四、讨论与建议

(一)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在全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家进行咨询与辅导、开通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以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在调查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有86.7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就业指导中心或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说明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忠诚度较高,比较信任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令人感到欣慰。但是,在对大学生面临职业困惑或职业选择时会寻求哪种帮助的调查中,寻求帮助解决的渠道从高到低依次为:父母及亲朋好友、老师、自己、同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这一方面表明父母、亲朋好友和老师的影响在职业理想的形成、职业选择、求职就业方面对大学生影响重大,这与普遍认为的80后大学生叛逆独立的性格似乎有些不符。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中心的选择率较低,说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还偏重在传统的就业具体工作上,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力度不够,说明在未来的职业指导中,需要调整工作重心,扩充工作职能,肩负的责任非常之重。

(二)大学生的“知己”与“知彼”水平比较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其本质要义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抉择,然后确立目标。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自己内部的了解相对更好,这一方面是80后大学生具有注重自我、彰显自我、关注自身、突出个性的特点,因此对了解自我更重视;另一方面可能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需要利用较少的外部资源,相对比较容易一些。相反,大学生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信息、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等欠缺的较多,这可能是大学生身处相对封闭的校园,对社会的了解不深入,相关信息渠道不畅通所致,也可能是大学生对了解外部环境不够重视,或存在“依赖”心理,或了解外部职业世界所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大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为着眼点,以个人对自我状况的了解和自我潜力的发掘、能力的开发为内容,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独特化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大学生本人,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首先着眼于大学生启蒙与觉醒,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需求,产生和强化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理性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避免学生形成对老师和学校的依赖思想,要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和老师帮着做,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级指导者要坚持“到位但不越位”的原则,热情为学生积极提供信息和指导。

注: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基地的调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2] 雷五明.绝不迷茫――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 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5,(7).

[4] 赵径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5] 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刍议[J].

中国高教研究,2005,(5).

上一篇: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特征及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后大学生课外体育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