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思考

时间:2022-10-02 01:23:42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思考

【摘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我国不同区域普遍存在,进而引发了诸多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事实上的不公平尤为明显。本文借鉴历史上各种公平观、平等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平等观,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理性思考,提出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中要科学地理解和认识公平的含义,同时必须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

【关 键 词】少数民族地区;公平;平等;教育公平;教育平等

一、公平与平等

(一)公平与平等的概念辨析

所谓公平、公正,就是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正义。平,等即均等、等同。

公平与平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公平不是均等和等同,平等未必就是公平,不平等未必就不是公平。平等和公平都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起点平等和公平、过程平等和公平、结果平等和公平等错综复杂的层面。由于自然和社会的许多原因,人发展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但社会公平应该尽量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保证机会平等的原则平等、操作平等。

(二)历史上的公平、平等观

关于公平和平等,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理论。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就是合比例,不正义就是不合比例。”所谓正义,就是为人正直、诚实,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但从亚里士多德的话分析来看,“比例平等是公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能说比例平等是公平的组成部分,不能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哈特和米尔恩提出了:“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公平观念及其原则。这种差异对待的公平原则在对待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上不失为一个好的原则,因为同等对待起点不平等的地区和个人这都是不公平的。罗尔斯认为:“正义原则是由一系列词典式的优先原则组成的,只有在充分满足了前一个原则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后一个原则。“第一个优先原则是自由平等的优先原则,第二个优先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原则和差异原则的结合。第一个原则优于第二个原则,即自由平等优先于效率和福利的原则。在第二个原则中,机会公平的原则又优先于差异原则,概括罗尔斯的观点及平等优先公平说。

二、实现教育公平需注意的问题

从公平与平等的一般关系可见,我们必须搞清楚组成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的元素之间的辨析关系,才能达到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状态。

(一)正确对待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结果不平衡的问题

关于教育公平,许多人认为它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美国学者科尔曼认为,教育机会的平等包括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的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的影响均等等。

基于教育起点平等与教育结果平等这两个概念涉及子元素较多,由此看来不同的地区和个人在教育起点平等与教育结果平等这两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和不平衡。所以,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采用差别对待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差别对待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对待,然而这种公平原则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

(二)正确处理教育机会平等与个人选择的不匹配问题

教育机会平等和公平就是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和公平。教育机会平等是机会上的平等,也就是说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国家和社会授予的接受平等权利或资格。这里所说的教育机会平等指的是接受教育的资格上的平等。由于个人能力和个人选择的不同,教育机会平等并不等于每个人都能够接受所有类型和级别的教育。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所有教育的结果和目标。所以,就这一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中,要清晰地认识到结果上的差异并不是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三)正确认识教育公平的应然与实然的不一致问题

教育公平应该是怎样的?教育公平实际上是怎样的?这是我们了解和关注的问题。任何抽象的公平原则只有变成具体的公平操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变成教育实践公平,才能保证事实上的公平。既要公正的原则,还必须有公平的操作程序。保证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既有提高人思想品德水平的问题,也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的监控体系、技术手段等问题。

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实现

1.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公平原因的复杂性和教育公平意义的多元重要性。教育和经济、政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从长远和整体看,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政治文明的根本;但从根本看,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体现。从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与全国其它区域的经济培育程度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无论是受教育人口的总体比例,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及速度,与同期的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较均低于其平均水平,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可见,民族地区在教育的基础、发展的规模、发展的速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同期比较下的不公平状况。

所以,要想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要务必使该类地区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增长点。首先,立足大局,长远规划,普遍提高该类地区社会劳动力素质,保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育机会的平等。但是,由于一些人数较少、居住环境较差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受教育程度低,青少年文盲率较高,加大了“普九”工作的难度,所以在继续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保辍促学,无论在政策支持上、资金投放上以及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上,都要保证力度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双基”目标。其次,因地制宜,切实着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调整和改革教育体系结构,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力度。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找寻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无论是职业教育的门类、专业设置的适切性,还是面向当地服务社会的发展路径上,要有大胆的设计和创新。如,重点扶持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西部大开发实际的、广大农村地区迫切需要的紧缺性专业技术人才,且使为数众多的“普九生 ”或更低层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一技之长。再次,发展高等民族教育,强化民族地区人才、技术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各民族地方的高等院校更应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的主旨之一。一方面,通过教师职前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积极转变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为抓手,以项目为平台,搭建面向民族地区、服务地方,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2.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分配操作程序的不平衡问题。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开发支持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致使教育尤其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中等教育及以下的教育伴随地方经济的贫困而走入困境。目前,此方面反映突出的是义务教育就学过程中,贫困家庭学生因就学而产生的除学费以外的如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其他方面的负担加了重了。这种情况在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更为明显。由于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低,学生个人教育资源匮乏现象还相当突出,影响到义务教育更广意义上的公平和质量。因此,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对就学资助的需求更加离不开国家财政大力的扶持。例如,国家应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投入更多的经费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上来,在经费投入的安排方面应主要用于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义务教育;国家财政应继续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减轻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大国家转移支付的力度,帮助民族地区解决好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工作;国家应继续拨出经费,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办好一批民族高等学校和一批示范性的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专项经费要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继续由国家提供经费支持,利用内地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进一步办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扩大招生规模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金融信贷支持,增加银行贷款,帮助西部的学校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中,认真落实“奖、助、贷、补、免”各项资助困难学生的措施,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该类地区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3.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要想缩小与其他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体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教育特点的民族教育专门法,且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均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完善。全国性法律、法规强调宏观指导、原则性强,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则强调针对性、适用范围小。如《教育法》属全国性的法规,是对教育的整体规划,指向大教育系统,不涉及特殊领域的针对性规定,所以它没有也不可能对少数民族教育这一专门领域的诸多问题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导致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很多具体问题上都无法可依,只好照搬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因此,就少数民族教育法律法规本身而言,对民族教育立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使现行的少数民族教育法制得到健全,使之更加系统与完善,也才能把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需求落到实处,表现出使之具有人人必须遵守的普遍约束性。

总之,平等和效率是教育发展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两个基本目标,只有两者的和谐统一,才是公平的。平等和效率的和谐统一既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实践的,也是整体的、历史的和理想的。教育公平既是可能的也是不可能的,教育公平是历史的进程,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改变和提高人们对公平与平等和效率的关系的认识,形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公平的科学的共识,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吕青.关于西部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5,(2).

[4]陈喜微.促进教育公平的哲学思考[J].广西教育,2011,(8).

[5]刘光明.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平[J].郑州大学学报,2004,(40).

[6]王占魁.“公平”抑或“美善”——道德教育哲学基础的再思考[J].教育研究,2011,(3).

[7]曹健,郭彩萍.对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关系的理解[J].苏州大学学报,2003,(1).

上一篇:建构观下培养高中学生概率统计的随机性思维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