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2 01:09:21

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74―01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 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 为患者提供 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是现行医疗措施中必可少的治疗手段,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肿瘤化疗、抢救危重患 者,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免疫抑制剂 和静脉高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用PICC输液可以大大减少 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确保 静脉用药质量,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入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55% ,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静脉炎的发生 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 还会造成静脉输液穿刺困难,从而影响 治疗的进行。因此静脉炎有效的预防尤 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 1月采用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二科配置的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PICC 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8例采用PICC患者,年龄15―75 岁,平均55.2岁.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 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PICC管组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单腔静脉导管,是一条由高等级医用硅胶制成的柔软有弹性的导管。可选择肘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四五肋的距离,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范围上下约10cm,左右约7am,铺无菌洞巾,沿静脉走向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所量长度,抽出导丝,接可来福接头,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嘱患者压迫止血30~45min,然后拍片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在右侧四到六肋间隙即可输液。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实验组6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对照组置管后使用厚 纱布对穿刺点局部加压,给予3M透明贴膜贴上固定,24h后更换敷贴,此后每周常规更换1次,一旦发现敷贴潮湿、污染、脱落及时更换。实验组在上述方法外加局部干热敷后外涂复方没药膏。具体方法:水温为60℃~70℃的普通热水袋或电 热水袋,外加布套,在穿刺点上方5cm至肩部下缘进行热敷,置管后4h开始,每次10~20min,热敷后在穿刺点的上方2~3cm 处沿静脉走向均匀外涂复方没药膏,面积约15cm×3cm,每天4~5 次,持续3天。置管后1~7天内对两组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 况进行动态观察,询问患者置管侧肢体有无自觉不适并记录。

1.3疗效评定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 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 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 状改变,未触及硬结;1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 触及硬结。根据上述标准,自行疗效判 断标准如下。有效:局部肿胀疼痛消失,压之不痛,静脉管壁硬度明显变软,弹 性恢复,可行静脉穿刺。无效:局部疼痛 消失,压之略痛.但静脉管壁硬度改善和弹性恢复不明显。

2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观察组及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67%、27.5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x2 =9.17,P

3讨论

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导管(PICC)是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方便,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导管停止使用时以20ml注射器正压封管,三向瓣膜关闭,避免空气进入,安全可靠,静脉留置针通常用肝素盐水封管。这对于血小板低、凝血机制差的血液病患者来说不宜应用。PICC导管穿刺点位于肘关节处,留在血管内的长度约45~50cm,无液体外渗情况出现,由于导管极软,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导管的材料生物相容性极佳,因此感染率发生极低。保护血管是患者化疗护理中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随着患者的生存期的延长,化疗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增加,疗程间 隔时间缩短,保护血管及其重要。PICC置管最长可保留1年,导管末端直接位于上腔静脉,避免了大量化疗药物刺激引起静脉炎及外渗损伤和穿刺的痛苦。

3.1病因:机械性静脉炎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 ,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主要 原因为:①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周雪贞等 研究认为穿刺侧肢 体过度活动与机械性静脉管发生呈正相关。血管解剖特点:在肘部的静脉血管中贵要静脉特别是右侧贵要静脉管腔粗、直、瓣膜少,汇入上腔静脉路径相对较短为首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因静脉瓣膜多,个休差异大,头臂静脉由下向上逐渐变化的,高低起伏且静脉瓣较多,易受到机械性损伤;②反复穿刺或多次置管,在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③选择的导管型号不当;④过敏体质或导管材质;⑤快速输注高刺激、高深度药物;⑥置管术中无菌手套上附有的生物粉或滑石粉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壁发生静脉炎;⑦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手法不规范或粗暴送管,损伤血管内膜;⑧性别方面的差 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因为女性静脉管腔比男性静脉管腔窄,导管与静脉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大,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就高。

3.2发生机制: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引发的变态反应,导致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静脉炎性反应在,血液凝固作用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所致。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157例急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用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