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语言 美的画面 美的情感

时间:2022-10-02 01:05:57

美的语言 美的画面 美的情感

【设计理念】

要想让学生在这么短的40分钟时间里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内涵,除了读还是读。同时,让学生通过文字的研读,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动感的大草原的画面,并在欣赏草原画面的同时再运用文章的语言进行描绘,这样使得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草原的“美”而开展教学,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想象草原的美

1.热身:板书“草原”, 让孩子通过汉字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画面。

2.说明本堂课需要锻炼的能力:敢于发言、富于想象、善于表达。

二、引入课题,期待草原的美

1.在6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走进大草原采风。这一次采风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老舍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草原的美

1.自由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

读通课文,圈出难读的字词,读后思考:老舍先生描绘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反馈。

(1)字词:蒙古包 好客 同行 似乎(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渲染 勾勒(根据两幅画的特点区分不同的意思)。

(2)文章内容,指名学生说。

小结:这些美丽的画面其实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两个方面,那就是景和人。板书:景 人。

四、细读风光,感受草原的美

引:是呀,草原上那美丽的风光让作者流连忘返,草原上那热情好客的牧民让作者难以忘怀。接下去就让我们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

1.熟读第一段。

2.抓“面”,感受整体美。

(1)浏览第一自然段,快速找出一个能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2)反馈,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指名读。

②体会草原的特点。

换词,体会草原的“大”和“绿”。

给“一碧千里”找近义词。

换词,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望无际,而并不茫茫。

跟原句比较,了解“一碧千里”既可以体现草原的辽阔,又可以体现草原的碧绿。

删词,体会草原的“净”。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少了什么内容?知道茫茫的意思吗?(出示茫茫的解释:无边无际,看不清楚。)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在不同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草原明净的特点以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简洁和精炼。

找词。文章中,不仅是这个句子体现出了草原的“大”“绿”“净”,还有好多词也能体现草原的这些特点,请从句子中圈出来。反馈;要求找完整。

(3)听朗读,想象画面——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简洁的换词、删词、找词等等方法,让学生快速地感悟草原上自然风光的特点。采用想象读,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字中读出画面,真正感受到草原的美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情感。】

2.抓“点”,感受细节美

引: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深深地陶醉在那辽阔的草原里不愿出来了。难怪,作者一到草原,就想高歌一曲呢!其实,作者不仅带我们感受了草原整体的美,更用一种精笔细描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草原上的羊群和小丘的美。

(1)找相同,了解描写方法。

自由读两个句子,从中找出两个句子在描写上的相同点:都采用比喻,这样使句子更加生动;都运用了一些颜色词,这样就让读者感受草原上的色彩美。板书:采用比喻,加入色彩。

(2)感情朗读两个片段。

引读:

就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上,羊群——

就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上,小丘——

是呀,这种境界是如此使人惊叹,又是如此叫人舒服。难怪作者站在草原上既愿——,又想——。在他的眼里,连那些静立不动的牛羊也仿佛是在——

【设计意图:研读文字,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和语言特色,为下面的一个环节——表达草原“美”做好铺垫。】

五、课堂练笔,表达草原的美

1.同学们,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是不是就是老舍所描写的那样,只有羊群和小丘呢?(图片出示:草原上的小河、草原上的野花、草原上的蒙古包等。)

草原美丽吗?你们能不能像老舍先生那样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草原的美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呢?

学生练笔。

2.交流。

3.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看到草原的辽阔,想高歌一曲;看到草原洁白的羊群和柔美的小丘,就想低吟一首小诗。那你呢,你想做什么?是呀,这种描绘一种景物,然后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就叫做即景抒情。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深刻,在细节处 下一篇:综合性学习,学生真正学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