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在细节处

时间:2022-09-16 09:04:28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文章最深刻的地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走进文字,在真实阅读中品味细节,在欣赏细节中感受深刻呢?带着这些想法,我试图在《母鸡》一课的教学中放大细节,使学生在欣赏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母鸡对小雏鸡的爱。在体会母爱伟大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品读细节,感受语言魅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品读细节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品读声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比如,学习第1至第3小节时,主要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我”对母鸡“讨厌”的情感。如第1小节抓“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让学生在字面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进而提升概括为:无病。利用同样的方法,第2小节抓 “忠厚”“趁其不备”“ 狠狠”等词,概括出:欺软怕硬。第3小节抓“发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出:自大、爱炫耀。之后,再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母鸡讨厌的情感。

在处理第5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谈谈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抓“总是挺着脖儿”“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消瘦了许多”“多少多少次”“一声也不哼”“顶尖锐、顶凄惨”等词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读出它那“警戒”的样子。又通过两次引读:“一只鸟儿飞过,母鸡……什么东西响了一声,母鸡……”不仅清晰地再现母鸡的“负责”“警戒”,而且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作者利用事实具体、形象地表现母鸡“警戒”的写作方法,进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思考细节,品味个中滋味

本文的细节描写较多,需要我们做到有选择地品味,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所取舍。

在细读文本第6小节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消瘦”一词:是什么让母鸡消瘦了许多?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母爱——因为寻找食物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要不断地为一群鸡雏寻找食物;因为在有食物的情况下,它常常不是舍不得给自个儿吃就是顾不上自个儿吃;因为它还要时时处处提防或追赶前来抢食的大鸡……这样的母鸡怎么会不消瘦呢?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当然,有些情感藏得比较深,学生不容易理解、感悟的词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范读进行巧妙点拨。这样的揣摩才是更有效的,这样的品味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出文章的“个中”滋味。

三、质疑细节,体验收获的快乐

质疑、思考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使得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体验收获的快乐。指导学生在读者不明白处质疑,在内容看似矛盾处质疑,体现了“读书贵在有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安排了两处质疑。

第一处质疑安排在学习第7自然段时。这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他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我让学生把目光停留在“半蹲着”这个动作上:有什么问题要问母鸡吗?(为什么不直直地站着?为什么不干脆趴下?)然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想象、理解、体会:母鸡要是站着,自己是舒服了,可孩子得到的温暖就少得多了;母鸡要是趴下了,自己是舒服了,可孩子会不舒服,甚至有可能被压伤。因此,它想到的不是自己累不累,而是让孩子能多得到些温暖,让孩子们舒服些、安全些。

第二处是在文章的中心处质疑。学生齐读第9小节后,我诱导学生在课文的最难点——揭示中心的词句——“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上进行质疑,以此作为展开全文,学习语言,感悟情感的线索。

四、拓展细节,留下精彩感悟

读书中或读书后的拓展,书面记录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成果,更是自己阅读的心理轨迹。那些在阅读时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和灵感,因为有了笔的记录才得以留下光彩。

学习第8小节时,我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一句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之前,我以叙述的方式引导:“在漆黑的夜晚,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母鸡却毫无睡意,它仍在警惕地看守着自己的小孩。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然后,把“说什么”的表达留给了学生,意在通过想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母鸡的内心世界,在心中树立起母鸡高大、丰满的形象。另外,我还安排学生在揭示中心处动笔,让学生尝试在母鸡身上找到母亲的影子,在练笔中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同时,为读懂“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这含义深刻的句子做铺垫。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随笔记录的习惯,若能教会学生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达刹那间的阅读感悟,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母鸡对小鸡的爱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令读者肃然起敬。这份爱是在一声呼唤、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中体现的。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以,让细节更细,让深刻在细节处凸显,是对这堂课最深的思考。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趣而读,思辨而乐学 下一篇:美的语言 美的画面 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