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01 11:29:31

《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探讨

【摘要】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是当前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由于这个问题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它的讨论会对我国的立法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就新《公司法》中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利弊等有关规定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小股东权益 股东表决权 知情权 股东诉讼

一、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必要性

公司的设立是股东权益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说股东权益因公司的设立而产生。因此强化股东权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强化对中小股东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法律基本原则要求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在公司中,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从法律地位上来讲都是平等的。公司制度奉行的是资本多数决原则,大股东通过资本表决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这种现象本身并不违所认可的公平正义的理念,但会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2)发挥公司作用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一是公司融资作用的要求。二是公司市场作用的要求。中小股东为获取股息、红利等收益而投资,使投资市场得以产生和活跃,产生了股票、投资基金、期权、期货等一系列工具,使现在的金融市场得以完善和发展,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刺激了消费。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3)公平、正义的原则也要求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捍卫公平正义要求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公司是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共同利益的载体,只有作为弱者的中小股东权益得到了保障,公司的整体利益和大股东的利益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

二、《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具体体现

(一)增强股东的知情权

股东的知情权是股东的基本权利,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通过会计账簿可以使中小股东更有效的获取正确的投资信息,中小股东很多都并非专门的经济学家投资学家,他们对投资的决定往往通过公司表面而来,提供会计账簿的查阅,可以为可能的投资者提供更公平更有效的信息。

(二)股东大会按期召开

为切实保证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股东大会不应无故拖延,股东大会的召开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亟需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合适的场合进行讨论,各方的共同意见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在公司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及时作出调整。

(三)实行回避制度

规定要求公司董事与所决议事项企业有关联的,不得行使表决权,应对关联交易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避,虽然一定程度上对该股东的表决权有所限制,但从整体利益权衡利弊来看,利害关系人无表决权将更容易做出合理公平的决定。

(四)遏制大股东滥用权力

新公司法中增加了滥用权力造成的损失应当有承担者,公司的营运状况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其是权力使用的主w,如果大股东以其有限的责任来对公司负责,以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经济行为,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中小股东权益讲被侵害,且是在中小股东并不知悉的情况下,按照旧的公司法,中小股东在通过法律途径争取自身利益时这种情况下并无果。此条款的确定,使大股东在做出决定时不得不考虑中小股东的诉求,且在以上情况发生时,中小股东只需负一定的举证责任,使中小股东的权益有了保障。

(五)程序性问题上对中小股东的保护

这一规定是对中小股东最有力的保障,公司章程的规定不再只是形式上的而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公司章程在设立之初就是为了保证公平,约束和监督每个股东的行为,在内容上也充分与法律法规相结合,规则化的流程使得大股东被扭曲放大的权利不能再为所欲为,进一步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六)实行累计投票制度

累计投票制下,每一个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该投票方式的直接目的,就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操纵董事、监事的选举,矫正“一股一票”表决制度存在的弊端。通过这种局部集中的投票方法,能够增强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

三、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存在的不足

(1)撤销申请权及决议无效规定较粗略。首先,规定了对违反行政法规或者法律的决议内容属无效,对违反公司章程的属撤销,由此看来,是以违反对象的不同明确了所应承担的不同后果,但这种规定的理由和原因如何可进行一步详细的说明。其次,在防止滥用撤销机制方面,法律规定必须提供担保,该规定并未考虑到股东因资金不足时无法行使撤销权的情况,且在提供担保时应当进一步要求公司说明原告是否存在恶意行为,在此基础之上在要求股东提供担保,这些具体内容的充实可有效防止相关法律条文的落实,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

(2)表决权排除适用范围狭窄。在实践中,随着企业之间的联合、并购以及参股等多种商业活动的不断呈现,关联企业间的交易将会愈发增多,且涉及的金额也将越发加大。而公司法中仅对关联担保决议时的股东排除问题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于其他则未作明确规定,因而从适用范围来看显然过于狭窄。其次,对上市公司的董事回避做了明确规定,却未能进一步说明该规定是否适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其他股份有限公司。

(3)知情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主要表面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未对行使账薄查阅权的股东的主体资格予以明确界定,规定股东行使查阅权必须处于类似于为了调查业务执行的恰当性、了解财务会计的疑问等正当目的,对股东行使该权利的目的性明确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公司的利益,同时也为了避免公司以其他理由拒绝股东行使该项权利。另一方面应当明确规定行使该权利的股东应具备一定的持股时间和持股比例,方便股东在行使该权利时具体法律依据和实践可操作性。其二,未能明确界定股东账簿查阅权的对象范围。新公司法规定股东的知情权仅限于财务账簿,并没有涉及会计凭证。

参考文献:

[1]师利娟.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与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J].当代经理人,2006,(1).

[2]张民安.公司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M].法律出版社,2006.

[3]卢梭.社会契约论[J].商务印书馆,1980.[4]赵旭东.境外公司法专题概览[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上一篇:基于价值投资策略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研究 下一篇: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