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建筑施工墙体裂缝的防治

时间:2022-10-01 10:09:15

砖混结构建筑施工墙体裂缝的防治

摘要: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砖混结构裂缝的形式和结构容易发生的部位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根据裂缝产生原因不同提出了部分防治措施。

关键词: 砖混结构;裂缝;解决措施

Abstract: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is a vertical bearing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wall, the wall column with brick or block, column, beam, floor, roof, trus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cracks in masonry structure are prone to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different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crack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

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砖混的承重构件主要是墙(虽有构造柱,有圈梁,但其作用是加强整体性,不是承重),传力方式是楼板传力给墙, 墙以线荷载的形式传给基础。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砖混结构住宅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指的是一种尺寸统一的建筑材料,也有异型粘土砖。“混”指的是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件, 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式住宅。

1 砖混结构的优点

1.1 由于砖是一种普遍的标准化构件,其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其生产原材料的地理分布范围广,加工简单,任何只要有基础加工设施的地区都可生产,原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

1.2 和钢筋混凝土以及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其所需要的水泥和钢材相对来说比较少,可降低制造成本,节省材料资源,减少投入比例,对于资金要求不高。

1.3 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有很强的抗压、抗震效果,稳定性较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筑安全结构和功能的需求。

1.4 对于砖混结构的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要求都相对简单,施工人员很容易操作,完成施工任务。

(5)砖混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的抵御空气腐蚀,并且其较强的隔音效果和保温隔热功能非常适合房屋建设中使用,因此,在大多数住宅建设中人们都习惯于使用砖混结构来达到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的效果。

2 砖混结构裂缝的分类

根据多年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积累的经验, 并阅读相关资料,对砖混结构的裂缝做如下分类:

2.1“八”字形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表现为房屋顶层横墙和纵墙的“八”字形裂缝。此类裂缝多发生在横墙的外端和纵墙两端的角部或第一个门窗洞口上方,从顶层楼板或圈梁底向下斜方延伸,宽度常在0.2mm 以上。

2.2 水平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表现为屋顶砖砌体女儿墙水平裂缝,该裂缝有两种表现形式:(1)女儿墙根部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的水平裂缝,裂缝宽度靠端部大,中间小,南向及西向比北向及东向严重;(2)砖砌体女儿墙有外错的根部水平裂缝,在裂缝以上的女儿墙和下边的墙体有向外错开现象, 此类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屋顶保温层漏雨或施工时充水,严寒冬天保温层结冰冻胀,或由于刚性钢筋混凝土防水屋面面积较大而未留伸缩缝,并且与女儿墙顶紧连接,夏天太阳照射下受热膨胀,造成将女儿墙外推,产生外错的水平裂缝。

2.3“X”形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下,砖墙受剪所引起的剪切裂缝,该裂缝宽度较大,长度较长。

2.4 斜向裂缝

此类裂缝的形状特征随不同部位、沉降差异量的不同及冻胀程度不同是不一样的。如图1(a)所示的裂缝,是由于外纵墙与山墙相交角部地基较小范围局部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如图(b)所示的裂缝,是由于房屋端部较大范围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此类裂缝一旦出现,其宽

度可达0.5~20mm 以上,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抗震性等,同时在感官上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不良影响。

3 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的解决思路

3.1 墙体与顶层檐下或顶层圈梁之间裂缝的防治措施.鉴于墙体与顶层檐下或墙体与顶层圈梁之间的裂缝问题,以及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此种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

(1)顶层屋面保温隔热功能的增强,可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保温隔热材料,并结合合理的施工手段,提高保温隔热功能;

(2)在建筑顶层圈梁与砌体之间的交界面涂抹两层油毡加滑石粉,提高墙体结构的变形弹性,改善变形的约束条件,这样一来,结构的变形应力就会减少,并加强顶部砂浆的质量和集中碎砖填充质量的控制,提高砖砌体的抗裂能力;

(3)为减少混凝土伸缩现象对墙体的影响,可以在混凝土的部分分块上,留置一定数量的伸缩缝,尤其是长条形的建筑墙体,长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外时,务必在不影响墙体使用功能和外观的前提下,设置温度伸缩缝,如果已经产生裂缝,可用水泥浆进行填补,并对面层进行重新粉刷。

3.2 针对窗台周边墙体的三种类型裂缝问题,提出以下对应的问题解决思路:

(1)纵墙上部两端的裂缝的防治措施是,由于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温差影响,而窗洞洞口属于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砌筑砂浆,同时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提高砌体的抗温差的能力,如果发现已经存在裂缝,则可采用水泥砂浆补缝,然后在补缝位置的面层重新刷粉。

(2)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裂缝的防治措施,在窗台墙的顶部采用配筋的砌体,控制地基反压力的反梁作用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力,提高砌体的抗裂能力,虽然这种裂缝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但如果不加处理,将会影响墙体部分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如果发现存在裂缝,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补缝,并在补缝位置的面层进行重新刷粉。

(3)底层窗间墙裂缝的防治措施,在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砌体的强度,做好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承载力不足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窗间墙断面的加大,砌筑窗间墙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整砖,另一方面是预先留置穿墙管线的通道,避免由于砌筑后打凿管线通道而降低砌体的整体强度。如果已经出现裂缝,则在底层窗间墙的两面夹钢丝网,并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灌缝补强;如果裂缝严重,则要采用扩大断面、增加扶壁柱、抽砖重砌等方式进行裂缝处理。

3 .3 其他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

(1) 下部纵墙八字形裂缝和单方向斜裂缝的防治,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建筑的布局、结构的选型,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沉降缝。如果已经发生不均匀沉降,则在沉降稳定后,灌注水泥浆于沉降缝里面,将钢筋网片贴敷在墙面上,然后粉刷水泥砂浆,再用穿墙拉筋、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加以固定。

(2)梁端底部局部墙体结构裂缝的防治,为了减缓梁与砌体的变形差异,应该在强度不足之处加设梁垫,如果大梁的荷载比较大,除了以上措施,还要在墙体上横向配筋;窗间墙留置一定宽度,宽度不足的窗间墙,用加扶壁进行加固。

(3)新旧建筑物的接缝处不均匀沉降斜向裂缝的防治,采用分段施工、设置临时加固支撑、地下连续墙等综合防治措施,要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然后制定合理悬挑基础等施工方案。

总结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当然有些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混合裂缝。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选用材料得当,设计合理,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上一篇:浅谈地下水厂的电气自控设计 下一篇:主体间性:当代道德教育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