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庚生平研究

时间:2022-10-01 10:03:11

清.张庚生平研究

张庚(1685-1760),清代画家、理论家,浙江秀水人,字溥山,原名焘,后改溥山作浦山用以为号,而字日公之千,又号瓜田逸史,晚号弥伽居士,自称白芋桑者。据记载张庚“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生,乾隆丙辰卒,年四十二”,活跃于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

雍正乾隆年间,画坛上的主要画家和绘画美学家有:四王、扬州八怪、唐岱等,师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两种思潮繁盛于时。这一时期具有审美作用的绘画受到皇室重视,宫廷绘画文人化现象明显,绘画风格多迎合达官贵人的审美趣味。画家主要以取法古人,取材自然为主导,创新意识不强,有拘于“师古”风习;“形神兼备”论受到热议,形与神都得到重视;以画抒情得到主张;绘画美学思想倾向于形式主义,并主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张庚自幼孤贫,仅靠其母以针线活维持生计,有史载张庚“事祖母及母尽孝”,系钱氏近亲,少与钱维城、钱载共师从于南楼太夫人陈书画法,致力于经史、诗古文,十来岁为了生计开始历游各地,仍继续攻读诗书研习书画,后张庚与钱载萌茵于陈书的儿子钱陈群,同在1736年以博学鸿词科应荐入京。张庚在时代影响下,绘画注重“神”及意境,理论中有“师古自然”思想,以其历游各地的阅历,可见其“取法自然”,四处游学的踪迹。

张庚传世作品有乾隆十五年(1750)作的《仿江贯道秋林叠嶂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和乾隆十九年(1754)作的《竹林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等。清・秦祖永云:“张庚逸品……笔意清洁雅秀,饶有韵致,惟姿颜媚弱,无古大家沈雄奇逸之趣,故秀润有余,苍浑不足……想是精于鉴赏。于笔墨一道,尚未深入古人也……所著论画,洞悉元微,足为后学取法。”秦祖永认为张庚的作品在品评中属于逸品,气韵雅致秀润,但不足之处在于苍劲浑厚不足。蒋泰评价为:“见居士画,若读逍遥游,祗见海、大鱼而已。”认为张庚的作品潇逸洒脱。

张庚最卓越的贡献在于其绘画理论,著述有《浦山论画》又名《图画精意识画论》《国朝画征录》又名《翰苑分书画征录》和《图画精意识》等。

《浦山论画》约成书于1750年,论画八则分别为笔、墨、品格、气韵、性情、工夫、入门和取资。语言精短扼要,独抒心得,观点精到,可谓妙语连珠。总论中叙述了派别分类及简要起源,分别提到了南北宗、浙派、松江派、新安派、西江派、“闽派”等,列举了各派的弊病,并反映了张庚的绘画思想倾向。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中说:“张庚之《浦山论画》(美术丛书本名日《图画精意识画论》)是书亦仅有八则,首则为总论,论明初画派之弊,而仍推崇王原祁,亦师生关系使之然也,其余论笔墨品格气韵性情之功夫等,有推衍成说者,有独抒己见者,惟末一节论《取资》确为至理名言。

《国朝画征录》亦名《翰苑分书画征录》,三卷,又《明人附录》一卷,续编二卷。是出始撰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成于雍正二十三年(1735),收入清初至乾隆年间画家466人,各为之评传。叙述其字号、生平、师承、画法特点、理论见解等。《国朝画征录》序中有言“读其所著画征录,其论宗法渊源造诣深浅皆确然有据而评骘不肯轻下一字非深于是者能乎。至若因人以及画或因画以及人另具奥旨微意有遗音矣盖深有得于史也。张庚“凡遇图画之可观者辄考其人而录之”,观点有据,评述相对客观,是一部断代史画史著作。张庚自述“凡画之为余寓目者”“征其迹而可信者,著于篇”。俞剑华先生评“张庚之《国朝画征录》一此书记张氏目所及见之画家,或一人一传,或数人合传,画家名言精论,亦多采入传内,传后论赞,亦极审慎,颇合史法;惟前后次序毫无规定,各种画派亦未分别,随手摘录,尚欠组织,至于推崇王原祁,贬抑吴历,尤欠平允。所列各家无特定规律可循,但从其评述中,可获知张庚的绘画美学思想及审美倾向。

《图画精意识》收录了张庚对部分画家的作品所作的评述,分析其笔墨之法,气韵之境等。王世襄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说:“清代论画只著足与《玄览编》比拟者厥惟张浦山《图画精意识》一书。

在美术理论及绘画思想著述中多见引用张庚的理论观点,包括现今的学术论文、艺术研究等,足见其绘画思想的影响深远。

注释:

[1]《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P412.

[2]《清史列传》(卷七十一),P5870-5871.

[3]钱维城(1720-1772),清朝官吏、画家。初名辛来,字宗磐,一字幼安,号纫庵、茶山,晚号稼轩,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谥文敏。书法苏轼,初从陈书学画写意折枝花果,后学山水受董邦达指导,著有《茶山集》.

[4]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荐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浙江秀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钱载为乾嘉年间秀水诗派的代表诗人.

[5]陈书(1660-1736),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浙江秀水人。适海监钱纶光,以长子陈员责诏封太淑人。善花鸟、草虫,笔力老健,风神简古,其用笔类陈道复而道选过之。山水人物亦擅长,间绘观音、佛像等。后居贫卖画自给。著有《复庵吟稿》.

[6]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之下卷《书画名家》.

[7]《画史丛书(三)》.

[8]《中国绘画史》俞剑华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4第一版P243.

[9]同上.

[10]《中国画论研究》(伍)王世襄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P926.

新文人画要发展,不但是以复兴文人画为目的,更是要在继承文人画优良的传统上,大胆的弃其糟粕。传统的文人画家轻视画工,追求笔墨游戏,排斥其他流派的技法,一味模仿,过分强调传承,致使文人画走向了一个极端,影响了其自身发展。新文人画多了一个“新”字,但这个新并不简单,前辈们的技法娴熟,完美,需要继承,但在继承中如何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慧.“新文人画”并非“文人画”.黑龙江:齐齐哈尔师专学报2006.

[2]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徐书城宋代绘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薛永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

[6]刘二刚几种选择北京:美术观察1997.11.

[7]陈绶祥新文人画艺术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魁,河南大学2010级美术学方向,绘画基础专业研究生。

上一篇:浅滩破墨法 下一篇:谈及欧洲绘画印象主义到电影印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