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元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

时间:2022-10-01 10:00:07

实现多元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

【摘 要】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多元的发展观教育人,才能建设和谐的校园。

【关键词】和而不同;多元化;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精神现象。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铸就了学校 “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的精神品质,孕育了学校浓郁的人文气息。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努力构建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建设科学与民主的制度文化,保障学校的和谐发展方向

教育是面向未来、充满智慧的事业。学校则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充溢科学与民主的花园。我校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民主与科学的管理理念,具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

学校的量化管理机制体现在师生管理的每一个部分。《中层干部考核方案》、《教师业务考核方案》和《班主任考核方案》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班级量化管理考核细则》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必要手段;中层领导竞聘上岗,班主任、任课教师聘任制,是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动态结构工资制,各类奖金发放办法是激励教职员工,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这种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科学的管理不仅体现在宏观的制度建设上,还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细枝末节上。每个班级门上的《定位学习监督表》既是对学生认真学习的提醒也是促使学生养成尽职尽责良好行为的一种手段,这种“土”办法起到了现代化手段无法实现的作用。

二、建设人文的精神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它是隐性的,是需要长期、细致地培育的。

首先,培养良好的教风。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针对我校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教风考核“否决制”,构建“爱生、乐教、勤研、笃行”的优良教风。为此,我们把在教师中强化科学的教育思想,创建学习型校园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方面,我们不仅对教师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还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风。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校风、教风的综合体现。我们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磨砺学习意志,改进学习方法,规范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构建“好学、勤奋、会学、乐学”的优良学风。

最后,以美育荡涤心灵。“美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特长的必要手段。学校的文化长廊、艺术走廊,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美”的熏陶;美术班、音乐班、体育队,是学生体验美,学习美,发展专业特长的基地;广播站、文学社,是学生体验和创造语言文字之美的田野;校园艺术节是学生展示美,描绘美,放飞美好理想的舞台;每日晨读、校园读书活动,是启迪学生智慧,感悟未来之美的窗口。

三、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实现“多元化”的人材培养目标。

我们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观,从过程管理入手,对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信心教育,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实现多方向发展,实现学生人人成材的目标。

为锻炼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学生会成员参与学校的管理、考核,组织各种活动。学校建立值日班长制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学生干部,参加班级的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我校历届毕业生的能力都是有口皆碑的。

学会合作是未来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培养集体意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青年党校的建立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举办,从深层次上加深了学生对“合作”、“集体”、“奉献”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形成了自主的合作意识。从这里,走出了以现就职于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厅的张冰同学为代表的12名学生党员。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到“人人成材”的多元发展,就必须有多元的发展通道。为此,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智育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特长学习,学校的特色教育成果显著,2007年,学校“园韵”文学社荣获“全国百佳文学社”称号;2009年,我校的邵华、高原、姜帅以扎实的艺术功底,获得了金蛙奖国际艺术节(中国赛区)全国金奖,并被评为“中国艺术特长生”。

为了寻找学生多元发展的突破口,我们从2007年起,与多家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培训机构、民营企业等建立起联系,每年举办一次招生招工推介会。为学生与高校、社会之间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成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迄今为止,有近200名学生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位置,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我们“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的做法已经走在了普通高中的前列。

如果说和谐是一种境界,那么,校园文化就是提升这种境界的催化剂;如果说和谐是一种文化,那么,校园文化就是滋养这种文化的土壤。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民主的思想感召人,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用多元的发展观教育人,才能建设和谐的校园。

上一篇:中职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低年级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