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热议:三好生评选该不该取消?

时间:2022-10-01 09:57:05

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建议中小学停止评选三好生,他陈述了四大理由:一是少年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学生成长;二是家长学生纷纷送礼,滋生教育腐败;三是小小年纪,学会不正当竞争,侵蚀儿童心灵;四是经社会调查,多数老师家长反对。(《扬子晚报》)消息一出,三好生评选利弊如何,应保留还是干脆取消,一时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

反对

停止评选是因噎废食

应该取消三好生的观点让我们联想起前不久郑渊洁一条曾经引发热议的微博,该微博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建议取消班干部,让孩子平等成长。对此,有不少网友提出异议,我们并不否认现实中班干部制度的一些弊端,但班干部制度没有原罪,而是成人世界的“官念”和社会世俗的“染缸”让这一制度变了色。事实上,取消班干部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教育引导得当,班干部制度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样道理,三好生评选本身也没有“原罪”,而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让三好生变了味。因此,我们应该从整肃社会不良风气方面对三好生评选“正本清源”,而不是把板子打在三好生上。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教育腐败行为,即使用其他方式取代三好生评选,也照样是“换汤不换药”。

当然,自1982年教育部、联合公布中学生中评选三好生试行办法以来,三好生评选的确有被应试教育窄化和被功利教育异化的现象,原有评选标准不能完全顺应素质教育多元评价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要完全取消,毕竟,适当比例的三好生评选,还是大有激励作用的。况且,如果不摒弃应试思想,即使取消了三好生评选,还会“以成绩论英雄”,据悉,南京市鼓楼区取消三好生已数年,可到头来还是看成绩。

停止评选三好生不如完善评价机制,我们可以与时俱进,从强化素质教育方面赋予三好生新的内涵,也可以从整肃社会风气入手为三好生评选正本清源,这些都是负责任的做法,而一味地停止评选三好生,无异于因噎废食。 (李继彦)

支持

利于公平 改改更健康

作为教师,我赞同取消评选。事实上,老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此前也提出过类似观点。今年开学之初,北京实验二小还取消了三好生评选制度,用“10+N+1”的新评价标准取而代之。国家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尽管三好生有榜样激励作用。但是能评上三好生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这不仅容易让被评上的孩子产生优越感,而且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是,三好生评选的功利性越来越强。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三好生评选标准出现偏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标准异化成了学习成绩“一好”,三好生俨然成了高分数学生的代名词。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三好生的评选初衷背道而驰。

更让人失望的是,由于三好生被赋予了加分、保送特权,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录的待遇,三好生也成了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重要依据。由于评选机制粗放,监督机制没有同步跟进,部分三好生评选成了权力监督的盲区。在某些地方,三好生几乎成了官员、富商、教职工这些特殊群体子女的专利。本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三好生评选政策俨然成了权力寻租的道具。如此三好生评选教育意义十分有限,还失去了公正要义。

取消传统的三好生评选制度,给学生评价注入科学内涵,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避免学生评价出现偏倚,应该是学生评价努力的方向。教育部与地方教育部门在吸收广大师生、家长、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叶祝颐)

评判

不评易解决问题难

就当下阶段而言,比起是否要取消三好生的评选,解决三好生评选背后的种种问题恐怕重要得多,因为取消评选很容易,有的小学现在就已经不评了,但问题是,那些“三好问题”却仍旧是挥之不去的烦恼。

比如首先是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不单单是三好生评选,很多优秀学生评选活动中都存在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比如三好生的评选表面上是以“德智体”来评价一个学生,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分数为王,像“德”等本身就是很难量化的东西。而即便取消了三好生评选,换上一个别的名称,恐怕结果仍旧是一切向分数看齐,比如南京某小学取消三好生评选后,“学习之星”就成了最管用的荣誉称号。因此,关键之处还在于推进教育评价的多元化,从三好生到其他的评选,标准都需多元,这也是鼓励孩子特长天性发展,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评价制度缺乏公平与公正,难以良好的评价制度来确保荣誉评选不受利益的羁绊与腐化,可能挫伤孩子积极性。但关键是,不评三好生很容易,而要解决这问题就绝非那么简单了。如果不能让评选公平公正,三好生评选会变质,任何的评选都可能变质,问题一样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三好生评选的弊病自然是不少,但更需问一问,取消三好生评选后,有没有好的替代?三好生评选中存在的问题,在别的评选身上是不是也一样的存在?如果类似上面种种三好问题不能得以解决,那么是否取消三好生的评选,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因此,相比于是否取消三好生评选,更为关键的当是着力解决好三好生评选背后的种种问题,否则,其他评选也一样可能异化,再步“三好”后尘。 (丁洪峰)

建议

存废当跳出思维沉疴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取消还是保留,似乎只有这么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不过,既然很难暂时“吵”出一个结果,那我们何不将这种内耗式的争吵先放一放,换种思维方式,掀起时间的盖头来,看看三好生评选初衷是什么?判断一下三好生该何去何从?道理很简单,表面看来,三好生的确是产生“教育腐败、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诱导因素,但绝不是根本原因。

三好生本是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激励、鼓舞学生上进,提升生命质量和创造能力的。其之所以弊端如今日之凸显,饱受诟病,关键有二:一是其评选和各种实际利益挂钩过甚;二是其评选缺乏系统、可操作的评选标准,且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强加意志明显,公平难以兑现。因循这个逻辑,我们与其迷恋“取消”或“保留”,不如还原三好生的本来面目。一则,让荣誉的归荣誉,切断其背后的各种利益链条。二则,完善其评价和监督机制,既要在三好生的评价内涵建设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在程序与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防止实际中的走形、变味。

三好生存废之辩当跳出思维沉疴,一棍子打死的取消或老规矩上桌的保留都不是上上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其争论个口干舌燥、沸反盈天,不如脚踏实地拷问:与荣誉所关联的有限名额、比例的“待遇”为何成了“香饽饽”?“三好生”和现今各种领域五花八门评选一样,要使其还原纯洁,可千万别指望“一招灵”来获解。 (崔中波)

■三言两语

在孩子教育的初级阶段,最不好的就是给人乱扣帽子。三好生就是一个帽子,其他孩子都不三好吗?放过孩子吧。——珊溪

真正的教育绝不是竞争,更不是淘汰;真正的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孙曙峦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摒弃武断片面的管理手段,培养孩子们的民主意识,或许三好评选才能评选出真正的三好生。因此,别忙着叫停三好生评选机制,如何让其按照初衷运转发挥评价功能,才是探索的重点。——时言平

如果教育环境得不到改变,教育公平的土壤得不到保障,那么,取消三好评选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表面上没了“三好”评选,但老师心中仍然会有一个“三好”名单,教育不公仍然存在。——欧木华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那些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没有绝对的好坏,那么小就判定别人是好是坏了?——布丰

该取消!别摧残孩子,扭曲孩子了。——郭小兵

关键在于评价的心态与方法,要真正注重体育、德育的科学标准。同时,还应该有“一好生、二好生”的评选,以及“每学期进步最快前10名”评选,每个小学生的优点评选等等。——戴代佳

最应该取消的是“重点中小学”,正是由于重点中学的存在,才使得原本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三好生评选变成了中学择校的条件,这才滋生了各种腐败,使得三好生评选变了味道。——郑帅

(来源:《北京晨报》)

上一篇:玉溪市教育局推进“四群”教育促教育事业改革... 下一篇:异地高考在山东开启的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