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绿色证书”培训 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之点滴

时间:2022-10-01 09:56:41

开展“绿色证书”培训 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之点滴

编者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但最根本的是要培育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天津市农广校配合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天津市农广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全面推进,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全市共举办培训班4205个,培训农民329935人,完成总任务的103.1%。其中: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1691个,培训农民101423人,完成任务的101.4%;举办科技培训班2514个,培训农民228512人,完成任务的103.9%。

通过三年的实施,天津市农广校在探讨培养专业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创新培训模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

做好“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市、区县及乡镇层层建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搞好督查。三年来,“绿色证书”工程一年突出一个重点,第一年提出抓好“五个落实”(组织落实、学员落实、师资落实、教材落实、督查落实),第二年提出强化“五个保证”(组织领导、培训体系、师资教材、督促检查、补贴资金),第三年又提出“三个围绕、五个下沉”(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和农民需求开展培训,培训班下沉到村委会、实训基地、龙头企业、产销协会和专业大户)的工作思路,使培训工作越来越贴近实际。各区县政府把“绿色证书”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总结经验,抓典型、亮样板、搞督查,大规模地组织推动,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培训方式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关键

三年来,各培训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和产业化的需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以及农民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突出“四个结合”搞培训。一是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搞培训。如蓟县的脆枣、王庄村的苹果、宝坻的“三辣”、武清的鲜食玉米、大港的冬枣、静海的金丝小枣、汉沽的葡萄等培训班,都是围绕“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来确定。二是结合项目实施搞培训。各区县抓住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禽流感防疫等重大推广项目的实施,发挥项目资金和技术优势,与项目培训紧密结合,把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推广给农民。三是结合农民需求搞培训。组织区县农广校深入乡村,开展农民需求调研,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如东丽、塘沽等区县根据滨海新区企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的需求开设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班,促进了农民转岗就业。四是结合市场需求搞培训。如西青区分校与本区第六埠村无公害蔬菜协会、武清区分校与本区黑马公司联合,根据公司对农产品标准的要求举办培训班,并实行订单种植,取得了农户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三、选好师资和教材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根本

为办好培训,天津市农广校首先从师资力量入手,在全市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单位聘请责任心强、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744人的教师培训队伍,并在津南、蓟县组织师资培训班,强化对农民培训的认识。在培训内容上,采取“3+1”(3门公共课和1门专业技术课)的培训模式。提供了1173种农业实用技术书籍、726种光盘供农民选择。同时,还组织市、区县农业、林果、畜牧、水产等专家编写了64种乡土教材,印刷40余万册发放给农民,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四、做好宣传发动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前提

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市、区县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物等新闻媒介,对实施“绿色证书”培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广泛宣传。市农广校在自办的农业远程教育网上开辟专栏,宣传各区县培训动态、好的经验做法和培训致富典型; 启动“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试点项目,利用乡村有线广播,宣传“351”培训工程,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农业政策法规等科技知识,吸引广大农民参加培训。市、区县还利用全市农业系统春、秋两季科技下乡的时机,组织“绿色证书”培训宣传活动。各区县广泛利用当地广播、电视、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一些区县在电视台还开辟了“绿色证书专栏”,播出专题节目,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五、政策落实到位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为做好“绿色证书”培训,市农广校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经努力,市政府制定了对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民,市财政每人补贴100元,区县进行配套补贴100元的政策,让农民免费参加培训。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用于补贴“绿色证书”培训的资金达11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外,为强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市财政投资735万元,以农广校系统为基础,完善全市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市级新型农民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及12个区县分中心、市级涉农产业媒体制作中心和29个市级新型农民实践实训基地,进一步强化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为培养新型农民创造条件。

通过三年的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天津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普遍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大批知识型的种养大户、经营能手脱颖而出,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是促进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形成,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各区县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开展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涌现出很多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平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产业,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提高了种植、养殖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的开展,把大批实用新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农民,使农民掌握了新技术,提高了致富本领,增加了种植、养殖效益,很多农民通过培训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天津市农广校刘训江300061

上一篇:人生因读书而精彩 下一篇:印度远程教育体系是否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