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9:38:26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在该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育观念、创新;改革考核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创新

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采取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整一节课,按照课本“照本宣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动去做,完全没有思维的灵活性,这对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有百害而无一利。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课堂教学放手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技术水平,获取新知识,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立足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激发兴趣,寓教于学,学生在玩中发现和探索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课堂教学中我总是设计小游戏开始,例如每节课开始的10分钟打字练习,如果单纯要求学生去打字,学生总是没有兴趣,往往提不起精神,于是我就借助《金山打字通》里面的游戏,让学生分组比赛。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能迅速进入角色,在激励的游戏比赛中去努力地完成任务,并且在玩的过程中总能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去努力地解决,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也非常顺利地进行下去。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创新精神

所谓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程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任务,分小组教学,在小组中又明确各自分工,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去探究、去发现。比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菜单栏,可以通过绘图工具栏,但结果是唯一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的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各自的作品,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平日创新实践

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不出来。所以应该让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我一般都是将平时上机实践作为成绩的主要部分,平时的课堂表现、想法的新异或创造性、专题设计等,都纳入考核范围;摒弃传统的闭卷笔试,采用无纸化考试,直接在微机上完成。评价的目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一定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题教学为主阵地,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作者单位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路小学)

上一篇:小议强化学校食堂和宿舍安全管理规范化 下一篇:多元文化活动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