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时间:2022-10-01 08:37:03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摘 要:国家教育机构颁发的新中学地理教学纲要,从内容上对现有的教学纲要作了较大调整,增加了空间思维地理的内容,看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本文将对空间思维观念进行简要阐述,并浅析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空间思维观念 中学地理 应用

地理空间思维是源于空间思维的,同时它是地理思维得以实现的“枢纽”,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地理思维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理理论模型的产生。地理空间思维首先展现出形象化思维的特征,它是基于形象思维的概念思维。地理科目的本质决定了其思维模式的空间特征,各类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定、概括、推理、解析)都是借由各类形式的空间进行,也常常是借由各类心理地图来实现,学术界通常将这类借助图形对地理难题进行各类空间思维的心理活动统称为地理空间思维。

一、地图的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的成型就是空间地图的成型,而空间地图的形成有着较为繁杂的过程,它不但包含语言概念的逻辑操纵,也包含大量的感知活动,没有这类活动,以地理意象为“介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意象地图是思维活动的特殊表现方式,意象地图来源于对课本上地图的记忆、了解和应用。意象地图的成型和应用,应与初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读图活动有机结合。它要依靠中学生的重复读图和用图,需要一定数量和高素质的地图形象的感知。例如,在中学地理课中,以地图为中心,模拟绘出地图轮廓、对地图进行填补、改画或创建新的地图、将自己的意象地图和原图进行细节上和特点上的比对等等,都可以提升中学生对空间环境的把握能力、提升空间认知技能。

空间地图是留存于脑海中的空间形象,也是学生对环境认知的模型,是头脑对实地环境或地图进行选择、概括的结果。每个学生的意象地图在几何上可能是不精确的,其面积、形态、距离都可能有所出入,而空间意象地图能影响普通人的空间策略或途径寻找。但是,普通人并非依赖精确的几何关系来找寻便捷的途径。中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形成了例如世界或地区的空间形象,并开始掌握地理元素在全世界的带状散布,如,气候带、自然带、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等,以及了解洋流分布、气候环境散布、大气环流规律等,这些都为中学生掌握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整体知识构架。该类空间意象的成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二、对地理教学的启发

空间思维的诞生促进了科学思维的诞生。在中学生地理教学中要重视意象的掌握,当大脑以科学思维运转时,就要从现象中寻找到能代表它的准确意象。在该类状况下,地理教学的作用就是去填充或弥补这种繁杂的初次印象,或者说弥补经验想象同现实的“精确意象”间的差距,通过认识加工,以一类较为简便的图式将“终极意象”(或代表现象的精确意象)凸显出来。当中学生不能从繁杂的现实形象中辨别出这一意象时,引导他们形成意象思维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注重景观解析与地图的阅读和描绘。显而易见,这是一类与视觉思维相关的活动。地理知识的形象化特征是地理教育的基础,空间思维是其关键环节。此外,想象、绘制和阅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假如将这类理论引申到地理教学中,既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空间意象常常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利用中国地图解析长江的水系水文特征,中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区域的地形特征就能归纳出:在山区水流较汹涌、水力充裕,能够发电;在平缓地区水流较平稳,可以航行、浇灌。得出这个结论的学生大多数使用的是空间形象思维,即凭着头脑中的表面意象(水往低处流;平缓地区水流较慢)展开思维活动。而少部分学生会在脑海中进行逻辑推断:山地地势险峻――落差大――流动速度快――水力充裕。这类空间意象思维不仅能学到地理知识,并且不会受到已成型的地理定义和地理理论的限制,容易形成直觉――即没有经过逐层解析,快速对问题的答案给出科学的猜想或顿悟的思维。很多实例证明,直觉在发明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创造的来源首先是直觉而不是逻辑思维。”中学地理教学就可以借鉴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建构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地理课堂环境,会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实践中更加如鱼得水,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帮助。而空间思维观念的应用,也对老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对地理空间思维观念进行深入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培养,中学生会对地理课越来越感兴趣。

参考文献

[1]朱瑞娟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与形成[J].青春岁月,2013,(20),323。

[2]胡文会 李晓萌 基于Google Earth的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60-61。

[3]郭业南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8),25。

[4]李仰征 张婧霞 戈冬梅 等 基于昼夜时间推导的地理科学师范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J].毕节学院学报,2013,31,(8),126-128。

上一篇: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下一篇: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