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机制

时间:2022-10-01 08:29:40

西安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机制

据中国网 日前,全国首条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热线电话在陕西西安开通,这是有效对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产品供给的创新尝试。近年来,西安市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补偿机制,降低企业抵押担保门槛和简化、创新服务模式等办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活水打开了闸门,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小微”也能贷到银行“巨款”

西安博深矿用专业技术发展公司的融资之路曾经走得艰难,董事长杨南辉说:“以前总觉得银行是为大企业开的,此路于我不通。”为了保障正常运转,博深公司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筹集流动资金,年利率高达15%,还得先扣除利息。2012年初,受惠于科技金融合作政策,博深公司从招商银行贷到200万元,年利率只有约6%。这场“及时雨”坚定了公司上下的发展信心,金融机构介入后还规范了其经营管理,现在博深公司的日常流水和报税表的操作都严格按要求办理。目前贷款即将到期,杨南辉正准备还款后再贷500万元。2012年,曾经多年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的博深公司营收指标突破8000万元。

据统计,一年多来,西安通过新机制获得贷款的企业中,约有80%涉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其中40%的小企业开创了成长史上的“首次贷款”纪录。

激发银行放贷热情

建行陕西省分行西安小企业经营中心主任王文莉坦言,“以前我们曾经尝试向中小企业抛出绣球,并获得了不俗的业绩,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先天性缺乏抵押质押物、知识产权收益估值难、企业财务不规范等问题,后来出现了数起违约事件,使我们对向中小企业放贷心有余悸”。

建行的困扰并非个案,金融机构在从事轻资产企业业务时的不确定性风险制约了其信贷投放力度和热情。2011年8月,《西安市科技金融合作试点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出台,规定市科技局向相关金融机构发送相关企业信贷推荐函,若发生坏账,由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进行风险补助。有了这些白纸黑字的条文,银行风险压力骤减,初尝甜头后纷纷开始主动设计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例如,招行的“展翼贷”、建行的“科易贷”等产品就专门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让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企业进入绿色通道,为金融机构聚集起一大批发展势头良好的客户。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新机制撬动了庞大的科技企业融资市场,中小企业客户也非常珍惜机会。”王文莉说。

财政杠杆“四两拨千斤”

新机制实施一年多,共有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6.1亿元贷款,如此规模是西安市同期财政研发与产业专项资金之和的3倍。虽然已有心理预期,但面对这份抢眼的成绩单,西安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处长付兆阳深感“喜出望外”。他告诉记者,虽然政府每年都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但“僧多粥少”,即便进行重点扶持,每家得到的资金一般也仅能短期“止渴”。西安决定从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入手,通过设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资本。

为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西安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与合作银行、担保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操作层面,委托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的科技产业专业团队上门征集信贷需求、协调银企对接,并动员各类产业联盟组织筛选企业。在中心初审完企业贷款材料后,由市科技局复核并向相关金融机构发送推荐函,再由银行和担保公司具体实施。

根据财政杠杆实施效果分析,同等规模的财政资金投入支持企业数量扩大5倍,产生了60倍的资金放大效应。据介绍,今后3年,西安科技金融合作将重点培育至少500家高成长科技企业,累计为科技企业融资超过80亿元。

上一篇:科学家研制出现实版《星际迷航》牵引光束原型... 下一篇:12部委联合推进九大行业将掀兼并重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