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8:28:52

浅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最激烈的竞争来自于人才的竞争,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怎样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的发展将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句话就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接着又提出了建立“教育强国”,教育立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是中国各大高校应该时刻铭记的。本文通过探讨当前中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进步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中国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切实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不足;优势;改进措施

一、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先让我们回归一下高等教育过去走过的道路。借用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的一句话就是:“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高校的开放本身就是一大改革。二是高校的体制的改革。三是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大发展”指的是高等教育规模有了大发展。至于“大提高”主要是指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对于“大提高”我们可以感受到目前许多高校做的都不到位,在高校领域出现了一种急于求成,浮躁的现象。

以上对于高等教育形势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步之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中国新世纪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成就中。现在就让我们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

(一)“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是钱老先生前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不同的人对于这一疑问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这一疑问钱老自己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二)中国高等教育的症结在于应试教育。

中国的学生从最开始接触到教育就与应试这两个字分不开,在应试教育下,孩子的兴趣被过早的扼杀,以至于许多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早已忘记了当年自己的兴趣所在,即使大学里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成长,这时的他们也许会更加的迷茫。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症结在于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越演越烈。

(三)中国大学生有效的利用了大学时间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相信每一个经过大学教育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中国的许多大学生在经过了高考之后,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的放松,大学的四年中国的大学生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中国大学生放松的四年可以说是美国大学生积累黄金的四年。曾经有人说哈佛――看一眼就知道中国的大学缺什么。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四点多学生人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开来。照片显示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到哈佛是一个象征。哈佛校园里不见华夫,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充充的脚步,坚实的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抱负,理想的证明。

以上四点只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简单的探讨,中国高等教育还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年轻人才缺乏等。我个人从比较的观点以及前人的看法中,认为以上四点是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四、对于以上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要做到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中国的高等教育就首先因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向欧美等国家借鉴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应用,需要老师对于学生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需要老师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给予不同才能的人发挥其才能的空间。

(二)培养二十一世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学校应该对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以下几点建议主要是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里面的几条建议,我个人认为写得非常好。1:高校办学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避免过分扩招、过分产业化的行为。2:高校要有准确定位和鲜明特色,减少研究型大学,增加职业学院。3:始终把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客户,引导学生注重融会贯通,拒绝死读书。4:学位教育要有的放矢:提高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院。

(三)不要让中国的大学生继续浪费时间。

一方面中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应该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从多方面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潜力,中国的大学也应该实行一种“严出”的政策,虽然看似残酷,但任何一个对于学生的未来负责的高校,都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四门课,一年就是八门课,四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且要通过考试才能毕业。高校应该设立更加残酷的淘汰机制,学生感到压力才会更加的有动力。另一方面老师对于学生应该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老师平时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意义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相信我们的高校只有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勇于改正,我们的高校一定可以培养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当然,对于我们高校中存在的不足,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者敢于进行改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原地踏步永远都不能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远清.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形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1.

[2]黄成亮.中国大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17.

[3]纪大海.高校人才培养的三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7):38.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2-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上一篇:为孩子,装扮环境 下一篇:浅析幼儿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