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拍摄的构图与用光

时间:2022-10-01 08:15:39

新闻采访拍摄的构图与用光

新闻采访拍摄是DV摄像机的长处,它轻巧的体形和与肩扛式专业摄像机近似的功能,让拍摄更灵活,并能在大型机很难实现的角度和环境下进行工作。今天就和大家简单聊聊使用DV摄像机进行新闻采访时可以参考的构图和用光方式。

新闻现场素材的拍摄

新闻的现场报道,需要一定比例的视频画面和同期音素材,拍摄前务必检查足够的电池和随机MIC的正确设置。如果是不可间断的重要内容,因为又不可重复拍摄,需要提前找好机位,最好使用三脚架。

以一场普通的会为例,因为新闻采访未必是全程的记录,摄像师可以在会的各个角度和各个环境,拍摄各种景别的画面素材作为后期剪辑使用。素材的比例根据摄像师的拍摄水平,大概在1∶3―1∶5之间,其含义是,同一个镜头,反复拍摄3-5遍,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画面拍摄的成功率。成熟的摄像师可以做到一次性拍摄成功,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行。

新闻类的构图上,为配合后期剪辑和播出的需要,拍摄时,尽量把新闻现场的所有场景分为不同的景别进行拍摄,比如,大全景的现场环境交代、重要人物的中近景和特写、各种活动内容的全景、活动或者新闻元素的特写、辅助新闻的相关信息、参与的观众、有趣或者生动的突发内容、现场气氛镜头等等。

其中,任何新闻事件的最重要的内容或者有代表性的镜头画面一定要及时准确地抓拍下来,比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讲话内容和重要的仪式等等。这个时候,可以多采用全景或者中景的景别来拍摄,就是为了保证画面内容的完整性,避免失去精彩的瞬间。

拍摄的机位选择也要求摄像师灵活掌握,绝对不能懒,要擅于观察现场。拍摄之前,做到构图心中有数,比如,占据什么位置可以得到大全景、站在什么位置能够更接近拍摄主体,而不会被观众或者同行的记者所阻挡镜头,如果有时间,在新闻开始之前,可以拍摄一些空镜头,作为后期制作的候补素材,比如,相关的产品、相关人员的准备工作、相关事件的资料、观众关注的情绪、现场的气候、季节、周边的环境等等,都可能作为一条视频新闻的好元素,对整个新闻的表达具备重要的作用。

拍摄新闻,应该尽量以固定镜头、固定的景别来进行分镜头拍摄,因为,在视频剪辑中,静态的固定镜头时间较短,在一条本来时长有限的新闻中,尽可能多的静态画面,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更大范围内表达新闻的内容,如果使用较长的摇移镜头,由于此类镜头时长比静态的固定镜头要长,那么,整段新闻就会被拉长,要是新闻限定为几十秒,摇移镜头占用了很多时间,必然导致观众看到的新闻内容减少,弱化了新闻涵盖的内容,显得有些单调,让观众无法了解更多的表达,这就不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理念了。

当然,不是说,新闻就不能用动态的镜头画面,如果你拍摄的新闻内容是比较动感、时尚的类别,那么,适当的运动镜头反倒会加强现场感,把活动的内容激情化一些,对于此类题材的表达是合适的,比如,拍摄大型的演唱会、运动会、T台秀场、竞技类节目的新闻,添加符合该新闻的摇移、甩跟、快速推拉等主观性更强的镜头,对后期的剪辑师来说,是很乐于接受的。同时,也别忘了一定比例的静态画面的拍摄,动静之间,取得本新闻的视觉平衡。

新闻现场的用光

由于新闻现场的灯光较为复杂,不同的环境下,现场光的效果差距很大。在拍摄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摄像机的低照度性能,在什么样的光照强度下能正常拍摄。除非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摄像机的增益功能,增益后的画面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干扰,是不符合广播电视对画面高质量要求的。也有例外的是,现场必须打开增益,不允许使用灯光,此时新闻的纪实性超过了画面质量的价值,那么,先拍下来比拍好画面更重要,这也是视频新闻的宗旨之一。

在现场光的环境下,时间允许,尽量使用手动调整白平衡,虽然我们很多DV摄像机的自动白平衡性能很优越,但做到适应各种复杂光线都完全准确,显然是难度很高的。

手动曝光也是新闻拍摄的基本功,手动控制光圈,能够得到很不错的主体曝光,表现现场的气氛。比如,在聚光灯下,一束灯光照射主体,自动曝光则很容易过爆,手动会很好地控制画面的高光,曝光原则是,主体唯一,一切以拍摄的主要画面元素为主,要是一个画面中不能涵盖更广泛的动态曝光范围,可以使用分镜头拍摄,一个镜头拍摄主体曝光正常的画面,另一个镜头交代陪体或者背景环境,摄像机对光比的控制能力较弱,不能期望在一个镜头画面中,表现高光和暗部所有的细节。

除了尽可能利用现场的环境光之外,新闻摄像也通常使用固定的新闻灯进行辅助照明,以往新闻摄像师经常使用标准低色温的3200K新闻灯进行照明,但这种光源发热量大、功率大、持续照明会出现问题。现在标准色温的新闻便携采访灯也有很多种,可以配合摄像机进行离机的侧光照明,也可以安装在摄像机手柄上,直接照明采访对象,其缺点是照明距离较短,不适合大范围的全景布光。

带主持人的出镜拍摄

很多新闻可以用主持人或记者进行现场报道,主持人可以利用语言和行动对新闻内容进行导引,此类的拍摄要注意把主持人和现场新闻结合起来,避免主持人自己说自己的,然后再配上新闻画面,那就太单调了。要把主持人融合到新闻现场环境中,用他的视角代替观众去观察、去感悟,从而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才达到主持人出镜的目的。

出镜记者的画面视角

出镜记者在画面中的视角也很关键,这和新闻的内容一样重要。要求摄像师根据拍摄之前的策划和经验,采用不同的机位高度进行拍摄。

一般来说,采用和记者视线平等高度的视角较为常用,这种称为“眼平视角”的画面适合表达客观、平等的视觉感受,观众也和记者一样,对被采访的对象给予不带主观情绪的理解。

抬高机位,压低天空在画面中的比例,摄像师采用的是俯视的视角,这样的构图方式,除了能够交代出镜记者的状态,还能涵盖记者背后画面的表达,避免天空或者杂乱的上方场景干扰画面的表达。高机位视角适合表达大场景的人群、街道、配合使用小光圈延长画面的景深,可以清楚交代记者所处的环境和新闻现场的气氛。也可以采用跟随记者拍摄,这样,记者的身影相对缩小,不会占据画面较大的空间,观众就更容易看到更多画面内容,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

压低机位,让记者用仰视的方式出现在画面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这种机位适合表达高位的画面背景内容,比如,拍摄较大的工程现场、高大的建筑、晴朗或者污染的天空等内容,这个时候,需要记者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引导观众仰视观察画面的背景内容,此时采用低机位的仰视更能表现宏大、壮观、开阔的画面感觉。

出镜记者在画面中的位置

出镜记者一般采用半身或全身景别,根据拍摄内容不同,可以使用让记者位于画面中央和两边的黄金分割点附近进行构图。

记者位于画面中央的构图,突出了记者的重要性,此时要求记者的语言表达具备新闻的要素,可以加入记者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点评和观点,观众的主要关注点在记者身上。记者位于画面的左右黄金点的构图,兼顾了记者的表达和现场环境的交代,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位置分配,它把记者和环境结合到一起,记者的描述是现场环境所不能表达的抽象内容,比如,时间、新闻背景资料、相关的信息等等,而画面中的其他构图内容则是辅助记者表达的环境和气氛细节。

拍摄出镜记者,不论采用哪种构图,都要运用光圈的景深控制作用来进行拍摄,如果现场环境较差,画面混乱,视觉元素或灯光也杂乱,会影响到画面的美感,可以采用大光圈加上长焦距,虚化记者之外的画面,这样,视觉上会得到干净清爽的感觉。

如果现场气氛和光效都比较好,也是必须要表达的新闻元素,那么,则采用小光圈加短焦距广角来拍摄,在保证记者画面不产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让记者和背景的画面都能清晰表现出来,跟随记者或运动主体的拍摄,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用超焦距和大景深,保证画面清晰度范围的同时,还不用随时调整焦距。

人物采访的构图

通常的人物采访,大多采用中近景带采访话筒的构图,让被采访对象面对记者,视线和记者相对,被采访人物位于画面的左右黄金分割线附近较为合适,这样,他的眼前延长空间符合构图的基本要求。

拍摄时,尽量使用平视的角度,让被采访对象与记者平等地处于同一画面水平,这样,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客观信息传达,不要让被采访对象直接面对镜头,这也很关键,因为,大多数没有专业训练的人,面对镜头都会产生紧张感,不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被采访人频繁说错话,画面没法进行后期剪辑。所以,摄像机位于记者身后,采用采访对象的前侧方向大概30-45度的视角较为合适,这个时候,画面中的人物基本可以只面对记者一个人的感觉,镜头压力较小,而观众看到的也是比较舒服的视角。

景别的选取上,如果只是单一人物的采访,可以使用近景甚至特写,如果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还要描述一下周围的环境,或者展示演示一下手中的物体,那么,就应该采用全身或者半身的构图,避免拍摄当中进行变焦操作,影响采访的流畅性。

多人采访的拍摄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为了避免摄像师的走动带来画面的晃动,也同时尽量防止多人的反复对焦,造成采访的中断,可以让多人排列与摄像师等距离的圆形弧线上,这样,记者可以很从容地对每一个拍摄对象进行不间断连续采访,而画面也不会因为需要变焦影响摄像师的构图操作。

人物采访的用光

利用手动曝光加上现场简易的补光,可以很好地拍摄出立体感较强的人物画面,用便携的冷光源标准色温的照明灯具,在被采访者的前侧方进行单灯照明,距离根据光源的强度确定,大概为四分之三面部亮度的照明即可。

侧光单灯是能够突出人物面部轮廓和性格的光源,对于画面的质感的表达非常有利。条件允许,可以在人物远处后侧方,用另一盏灯光作为轮廓光或者发灯,打亮人物的身体边缘,提亮头发的质感,这样,画面更加美化一些,人物的立体感凸显一些。但也不宜打光过于精致,布光的原则还是要根据采访的节目内容定位来确定。

灯光的高度也要根据人物来调整,理想的光线高度是要把人物的眼神光表现出来,让采访对象炯炯有神地与观众交流,这很有必要,但是,不能使用较低甚至脚光拍摄人物,那样的画面较为阴暗,不适合对人物的正面表达。

上一篇:一次空前的盛会一场观看的革命 下一篇:空谷回音――电脑上的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