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时间:2022-10-01 07:08:44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支撑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管理工具,是实现更多产出、最小投入、转变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其次,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国有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一、前言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整合了国有企业信息流、业务流,是一种较为有效、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方法,同时也是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分散经营风险、控制日常活动、规划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全面预算管理是支撑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管理工具,是实现更多产出、最小投入、转变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指令性、目标性、全程性、全员性、全面性等特点。①指令性,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管理,一旦确定预算方案计划,那么没有特殊原因就不能轻易调整。②目标性,全面预算管理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可以体现企业的股东权益、资本结构、目标利润。③全程性,全面预算管理提现了企业经营活动结果的评价考核和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④全员性,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上下配合,而不是某一部门的事,涉及到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⑤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既可以反映资本性财务资金筹措,又可以反映日常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业务预算四种。

国有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国有企业实施流程再造、精细生产等现代管理模式,有利于挖掘国有企业资源潜力,有利于落实国有企业的业务量、成本费用、资金、利润等目标责任,有利于建立国有企业经营预警机制,也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发挥其最大潜能。

三、国有企业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措施

1.提升国有企业领导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才能切实维护国有企业合法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应该加强重视,提升财务认知水平,掌握相关全面预算管理知识,树立明辨十分能力,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规范自身言行,廉洁奉公。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质量,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程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队伍水平,搞好队伍建设,要求所有全面预算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各级财政加强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扶持,保障经费,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工作,为了确保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应该及时考核和评价全面预算工作。同时,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用以评价预算管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和改进措施,这样一来,对实现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极为有效,也能够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环境下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3.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软件

(1)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运算规则和商务智能模型,使预算的编制和调整更加简单高效; 系统内置的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可以快速地对详细预算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自动生成标准财务报表。内置了大量的财务逻辑关系和公式,利用建模功能,与预算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动态链接,大大提高了预算编制和修改的效率。

(2)多维数据库使预算的分析更加及时准确;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软件的最大优势来源于系统底层的多维数据库,该系统引用了维度的概念,维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预算编制的对象或角度,如产品、客户、项目、部门等等。系统可以按任意维度组合对预算及实际数据进行快速的汇总、查询和分析,大大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同时利用分析工具定义的预算管理仪表盘,可以帮助企业决策层以直观的图表方式实时掌控企业的运营状况,并从多角度进行灵活分析。

(3)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软件涵盖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部,从“事前、事中预算、过程控制、事后分析、预警决策”等不同的角度切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深层次,通过整合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资本预算,达到端到端的管理(纵管到底,横管理到边),以使企业经营得到有效控制和执行,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4.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模型体系

我们应该以业务活动为驱动来开发设计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模型体系,而不应以传统的会计科目为出发点,这样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实和稀缺资源的分配。第一,应该基于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来预测成本费用、收入等,而后再将其落实为财务数据。在设计全面预算管理模型体系时,应该科学合理地规范预测方法,包括如现金流量表预算、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之类的财务类预算(从会计角度出发)和支出预算、成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之类的业务类预算(从业务活动出发),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预算编制人员对各项明细预算的编制口径和认知度进行统一。第二,逐步地转化具体的财务模型,而不是模型方案。全面预算编制流程中,全程贯穿预算表格,在表格中将预测方法加以固定化和数字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其转化为业务预算数据,进而转变为会计科目数据。

5.强化能控,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要预防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治理腐败行为,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必须加快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监管机制。做好以上工作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会计、选聘、委派制度,并逐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工作证明,这对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效果明显。但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护,防止资金挪用、平调,确保资金所有权、收益权、处分权不发生改变。同时,坚决执行财务制度,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国有企业各项专项资金、公用经费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无滞留、挪用、挤占现象。严格财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财务预算进行资金使用,及时报账、对账、领表和报表。实行收费审批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执行。各项内容规范合理,档案齐全;无乱收费、乱支出现象,经得住各级检查审计。

国有企业应该认真听取党员、干部、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原有的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调整、补充和完善,建立健全各项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监督机制,使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的现象得到遏制,单位领导成本制度意识、民主意识、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按照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要求,一是改原来的先审批后审核为先审核后审批,把审核关口前移,加大事前监督力度;二是加强对原始凭证的有效性审查,“白条”得到彻底根除;三是做到“三章”(即经手人、成本监督小组、审批人)齐全,财务工作流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四、结语

总之,国有企业应该把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放在工作首位。制度好订,落实太难,制度再好,落实不了都是空,应结合国有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把预算管理制度落实作为突破口,寻找新的方法、制订可行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墙上制度、纸上条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齐庆站:浅论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8):120-124.

[2]刘自豪: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金融经济. 2005(10):154-157.

[3]吴永秀: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实效的实践探讨[J].会计师. 2010(07):160-167.

[4]王 瑛: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 2011(21):175-179.

[5]常小薇: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J].煤矿现代化. 2009(05):180-183.

上一篇: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及对策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纳税人遵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