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时间:2022-10-01 07:08:39

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 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问卷调 查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2 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伤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 析。 结果 大学生运动伤害报告率为32.24%,男生伤害报告率(42.37%) 高于女生(17.92%)。不同学校、年级、运动场地伤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营养不良和近视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肺功能正常、安全 教育 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较为多见。 结论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养 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运动活动;流行病学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R 179G 478.2R 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0-9817(2007)06-0536-02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thletic Injury Among Students in Two Colleg es in Hefei/ CHEN Xin-min*, LIU Xiang, YE Dong-qing, et al. * Facul 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 c injur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athletic injuries.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used to investigate in juries among 2 317 college students randomly sampled fromtwo college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 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The rate of athletic inj uries among colleg e students was 32.24%. The incidence rate of athletic injuries was higher in mal e (42.37%) than female(17.92%).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differentschools, grades and spo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ender,malnutrition and myopia were the risk factors to injuries, while the protectivefa ctors were sound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afety education. Most athletic injury h ap pened on skin and ligaments.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athl etic injuries is hig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sh ould be reinforced among them.

【Key words】 Wounds and injuries;Motor activity;Epidemiologicmethods;Students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与伤害 事故,对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伤害事故的发生使伤者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大学生精力旺盛,运动又是大学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且这些伤害不仅种类繁多,频率也较高[3]。因而,运动伤害越 来越引起高校各部门的重视[4]。为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笔者对合肥市2所高校的一~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运动伤害 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大学一~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2 317 人。

1.2 方法 按学校和年级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制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 的调查员现场解说,再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 的一般状况、家庭状况、健康状况、运动状况和伤害状况。使用EPI 5.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并用SAS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1.3 伤害的定义 伤害是指大学生运动受伤后,至少满足下列3种情况之一 :(1)到医院或者校医院诊治;(2)由教师或同学做紧急处理;(3)休息0.5 d以上者[5 ]。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大学生2 642名,收到有效调查表2 317份,应答率为 87.70%。在被调查的2 317人中,发生1次以上伤害的人数为749人,伤害发生率为32.33%。

2.2 不同组别及不同运动场所学生伤害发生情况 见表1。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安徽医科大学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88%,高于安徽大学(25.38%) ;男生的伤害发生率(42.37%)高于女生(17.99%)。一~三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分别 为26.14%,38.98%和32.99%,以二年级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最高。

2.3 伤害特征 不同伤害类型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皮肤损伤(78.76 %)、韧带损伤(30.74%)、骨骼损伤(28.88%)、肌肉损伤(16.42%)、肌腱损伤(4.44%)。受伤 原因以动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及场地器材不合格较为多见。见表2。

2.4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a

3讨论

我国伤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4],有关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在20世纪90 年代后期屡见报道[5-6]。笔者调查发现,合肥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率高达32.24%, 说明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体育运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 康,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在运动中不注意保护和安全,反而对自身的健 康产生很大的影响。采取科学的防护方法,伤害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且其效果十分显著 [7-8]。在不同受伤原因中,动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大学生 平时安全意识淡薄。陈峰等[9]调查发现,有5.2%的大学生体育运动前从不做准备 活动,有36.3%的学生每次都做但不够认真。另外,大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较差,在体育教学 及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造成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

本次调查还发现,男生的运动伤害率高于女生,与刘国礼等[10]研究结果相似,可 能是男生参与体育活动及课外活动多于女生,且女生参与的体育运动多是小运动量项目,从 而引起项目受伤害的概率相对较小。低龄的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龄学生,可能与低龄学生 的生理发育不健全有关,也可能与低龄学生缺乏相应的运动安全知识及经验有关。营养状况 良好的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低,可能是因为该类学生的体格相对健壮,抵抗伤害能力较强, 但同样的伤害事件对于营养不良的学生则会造成伤害。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 炼,提高学生身体机能,这可能是降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有近视的学生在进行体育 运动时,可能会摘掉眼镜,导致在运动时视物模糊,进而发生伤害。肺功能异常的学生容易 发生伤害,与肺功能异常会导致在剧烈运动时发生缺氧等症状有关。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家 庭人均收入高的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高于低收入者,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接受过体育 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学生,避免发生运动伤害上的经验和技巧明显多于没有接受过该方面教 育的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也就相应较低[11-12]。

大学生的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笔者 建议,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1)根据各个专项运动伤害发生的好发部位和 规律,科学安排体育教学训练。加强运动前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防患于未然。(2)重视教 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同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以便在 思想上对预防运动伤害有足够的认识。(3)加强学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基本掌 握各项运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学、运动心理学等运动医 学知识科学指导体育锻炼。(4)加强场地建设,提高运动器材的质量,从客观上减少大学生 运动伤害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殷大奎.伤害: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疾病控制杂志,2000,4(1):1-3.

[2]王建军,于德顺.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运动自我保护技能培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5,28(5):681-683.

[3]刘国礼,张泽丹,卢燕茹,等.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11(4):451-452.

[4]宋玉梅,陈道俊,尹靖,等.合肥市大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2 ,23(3):267-268.

[5]林莉萍,胡大林,伍德娥.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华流 行病学杂志,2003,24(3):244.

[6]李湘生,宣英琴,朱敏,等.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 7,18(3):146-149.

[7]李丽萍,黄革,马小红,等.2 553名7~16岁儿童伤害的现况与分析.中华流行病学 杂志,1999,20(1):27-30

[8]王声(氵勇).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中 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1-133.

[9]陈峰,王勇,闫军,等.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四川体育科学,2 006,6(2):49-50.

[10] 刘国礼,卢燕茹.某市3所大学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2 ,23(2):124-125.

[11] 郑松源,李丽萍,王荔.大学生运动伤害情况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0,4( 4):335-336.

[12] 杨靖.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的法律依据.常州工学院 学报,2004,17(6):77-79.

(收稿日期:2006-09-21;修回日期:2006-12-3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怀远县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下一篇:十堰市部分中小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