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所遇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1 05:32:16

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所遇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广西桑园种植面积和产茧量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始终没有进入蚕业强省行列。笔者从科研创新这个角度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希望对广西蚕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桑蚕产业;科研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O225文献标识码: A

2005年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位于全国第一,至今已有八个年头,但一直还是保留着“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的荣誉,没有跨进桑蚕强省的行列,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科技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制约产业的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科研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科研创新的经验,然后研究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所遭遇问题及发展对策,希望能促进广西桑蚕产业的发展。

1国内外主要桑蚕产业科研创新经验

1.1国外主要桑蚕产业国科研创新经验

世界主要蚕桑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巴西、泰国等国家,各国桑蚕产业科技研发创新主要根据本国国家而定。

巴西将桑蚕产业的科技研发全部集中到龙头缫丝厂,这样,企业能根据自己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生产高等级的生丝,也能够根据需要,不断生产和改进符合要求的桑蚕品种。而缫丝企业一般是由日本人创办的,这样无形之中为巴西的桑蚕产业发展带来了日本技术,达到了日本桑蚕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日本蚕丝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对蚕丝蛋白质的利用、开发蚕丝新材料、开发缫丝工艺技术,并且负责对日本全国蚕茧质量检测鉴定,该所对丝绸的多用途研究已领先世界。桑蚕产业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蚕品种的培育、蚕品种的遗传研究和保存利用、机械化养蚕技术的规模化、蚕饲料的研究和技术研发。

印度政府以巨资的注入来促进桑蚕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强人才的培养,印度的茧丝业研发机构在全国建立了研究开发网络,并形成了以大学教育为主的桑蚕产业教育体系。各种桑蚕产业研究所也设有培训部,进行博士、硕士及各种非学历的教育,各个桑蚕产业局还设有桑蚕产业培训学校。

泰国建立了21个皇后养蚕研发与指导中心,主要任务是将桑树的繁育技术和养蚕知识提供给蚕农,并投法提高蚕丝产量。建立了养蚕示范室,鼓励蚕农们建成小蚕共育组织,建立了丰产桑园示范,将适合于蚕农生产的工具和技术传给蚕农,发展乡镇缫丝,支持农民建立网络。

1.2国内主要桑蚕产业省份科研创新经验

国内桑蚕产业先进省在科技研发上都较注重以产学研合作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弥补企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江苏的茧丝龙头企业在立足于自身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基础上,重视产学研合作,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直接引进和和推广了多项技术和多个桑蚕品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桑蚕产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进行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产学研结合紧密,广东省桑蚕产业技术推广中心、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等单位共同承担省部级科技课题多项,并获多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发表科技论文两千篇以上。

浙江省不断将省内各育种单位不断加强技术力量,建立了以杂交育种为主要手段的育种体系,研制出了蚕种信息贮存检索汉字输出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为浙江省和全国蚕种的资料查询和管理,品种的鉴定、选育和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川桑蚕产业在发展中,产学研结合紧密,蚕茧经营的龙头企业自主创立的研发机构-蚕丝工程技术中心由四川蚕研所、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成立,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推广、研发、中试和桑蚕产业技术培训工作。

2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存在问题

2.1桑蚕产业专业人才总体上依然缺乏

人才缺乏始终是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区内大学师资力量不够,桑蚕产业人才与现在的发展根本不匹配,桑蚕产业高级人才更加缺乏。桑蚕产业在发展中,科技创新团队更少,对于科研和人才的培养很不利。至今为止,区内缺乏专门培养桑蚕专业本科人才的院系,高层次的桑蚕专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机构更加缺乏。主要在于区内本身桑蚕产业高级人才缺乏,并缺乏相应的引进和培养机制。

2.2桑蚕产业科研体系不健全

研发机构单一,技术推广力量不够,在生产中产学研结合模式少。整个桑蚕产业科研不成体系。有桑蚕产业技术主体研究机构,但缺乏企业技术中心和一线桑蚕产业技术指导和推广站与之相配合。

目前主要是广西桑蚕产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绢麻科学研究所、广西桑蚕产业科学院3个科研机构。其中广西桑蚕产业技术推广总站是全区桑蚕产业的技术中坚力量,桑蚕种的研制,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主要是它来完成。但是,广西蚕种技术总站所针对的主要是桑蚕种和缥丝技术的研究,对于具体的桑蚕产业产业化和生产组织管理,并无多少研究目标和实行方向。因而在技术上仅仅依靠桑蚕产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科研团队来完成技术研发是远远不够的。桑蚕产业本来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的人才也多,在整个桑蚕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同时,各桑蚕产业技术推广站的人员技术含量较低,专业知识较缺乏。

2.3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目前区内缥丝企业中,真正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结成产学研关系的相当少,由于本身就缺乏技术力量,对于生产基地的种桑养蚕的技术指导就更不容易及时到位,也更谈不上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独立进行桑蚕产业科研了。缺乏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无法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同时,缺乏技术的企业除了一味按传统方式缥丝并追求表面的桑蚕产业产品加工价值,根本没有意识要去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的关系,以技术创新来发展自己和提高产品质量。

3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发展的对策

3.1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技术创新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拥有对于技术创新的成功至关重要。由于广西桑蚕产业专业人才有限,所以要以多种方式进行人才引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利用人才培养人才,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进行高级人才的培养。建立桑蚕产业小高地式的科研团队,将人才吸纳进科研团队再加以锤炼。建立起桑蚕产业人才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广西桑蚕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立足于本土,着眼于长远。在培养和应用本地人才的同时,要打破地域观念,创造环境,以多种方式强力吸纳外来人才为已用。

3.2加强产学研合作并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在广西,桑蚕产业产学研的建立还没有深入,众多的缫丝企业缺乏技术研发中心,缺乏独立的研发能力。但是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又时时受到企业现有的落后的政策制约,这就需要政府从本地经济和科技长远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措施推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

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单靠企业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无法解决资金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为战学研联盟引入官方资本、金融资本、风险资本、社会闲散资本,以多种方式的投入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迅速发展。

因而,官产学研资这种产学研模式最适合现阶段广西企业的发展。以政府政策为推动,产学研为基础,资本为保障,强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3建立完整的桑蚕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

广西在进行桑蚕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桑蚕产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以完整的桑蚕产业科研体系保证整个桑蚕产业科研的顺利进行,确保产业技术的领先,使新产品不断出现并始终占据着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先进的生产技术能不断地推广到生产一线,从而使蚕农的种桑养蚕、缫丝企业的加工、专业机构的育种都能及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桑蚕产业产品的质量。

有了先进的桑蚕产业生产技术和产品,还要必须及时推广到桑蚕产业生产一线去。光靠桑蚕产业技术推广站是不行的,技术人员有限,而蚕农众多,生产面积又大,涉及领域广。因而在桑蚕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中,除了桑蚕产业技术推广站以外,还需要建立桑蚕产业网络信息站,及时推广和汇总桑蚕产业生产、市场、技术信息给生产一线;建立驻村桑蚕产业技术指导站,直接及时有效指导一线生产;建立生产热线电话或电视广播通道,能及时回答蚕农或相关企业的生产难题;建立桑蚕产业先进生产技术示范点,适时带领蚕农和企业进行参观,并予以现场指导;建立村一级的桑蚕产业技术培训站,以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地推广桑蚕产业生产技术。

4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桑蚕业科研创新经验,然后研究广西本土桑蚕业科研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这对广西桑蚕业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兴家.广西蚕丝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蚕业,2010.

上一篇:关于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及支护施工的常见问题... 下一篇:关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