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地运用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时间:2022-10-01 05:25:10

如何合理地运用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摘 要: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中,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是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在当下语文课堂中不合理的评价语言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就当下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评价语言;学生发展;语文课堂

课堂评价语言,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瞬间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其包括有声语言(口头语)和无声语言(体态语)。其中,有声语言是课堂评价语言的主要形式。

课堂评价语言的合理应用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条件。新课改要求当下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合理的语言评价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自身的肯定和对教师的喜爱,同时不仅能够提高知识和技能,更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仍然不乏许多语言评价不合理的现象,本文着重评析当下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一、当下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现状

1.只重视问题的结果,轻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上课提出问题时,得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就不再继续下去,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重视问题的答案,忽视学生思考的过程。长此以往,更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短路。语文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它具有更发散的答案,每种答案来自不同角度的思考,如果课堂不进行追问式的分析与评价,如果教师不有效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生必然会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

2.不具备接受与自己预设想法相悖思想或行为的能力

很多教师被自己的能力与框架限制,上课前已经借助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料预设了教案的基本流程,一旦有学生打破“常规”,打破“戒条”,将被看作异类,不被接受。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击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性。

3.盲目地对学生加以肯定,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思想的改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鼓舞的作用,还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深入和错误的歧途上改进。

4.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有失妥当,甚至使用语言暴力

这是语言评价中比较严重的情况,评价有失妥当,可以说是教师语言评价的能力或技术不够,但是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则是教师的道德素养不够。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事实上,在很多场合,语言暴力比体罚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5.缺乏激昂的情感,评价语言淡而无味

很多教师都在埋怨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很少有人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自己上课是否激情澎湃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说过:“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学生之所以表现平平,课堂之所以沉闷无生气,很大一部分责任来自教师自身――教师上课无激情。那么,反映在评价语言方面是什么样的呢?

二、改善的建议

1.强化教师的语言素养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是课堂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课后反馈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工具,教师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有些教师夸赞名师就是不一样,同样的学生总是能教出不一样的效果来。其实,除了名师丰厚的教学经验,最关键的便是他们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和独特创新的语言评价艺术。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但是教师却起着主导作用。若教师本身散发闪光点,学生的注意力必定被吸引住,这是指教师的个人魅力;若教师能将光芒扩散给学生整体,学生不仅会相互吸引,还会自己散发闪光点,这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语言评价的素养就是让学生自身散发闪光点的关键,它能不断地启发和激励学生,使学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对于语言评价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多阅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多参加一些锻炼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多学习名师课堂语言评价的技巧,将自己或者他人语言评价生动和精彩的地方记录下来,经常翻看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里。

2.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课堂语言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很多教师都无法真正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对学生不尊重,甚至使用语言暴力都是不关爱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回答漠然,不启发和引导学生进步,这实质上是违反了教书育人的标准。

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增强教师自身的品质,使其能够真正地担任教师的多项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自主探究的引领者、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相长的合作者、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和反思追问的研究者。而在这些角色当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工具主要是语言,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直接的途径便是语言评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促进教师语言评价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关爱学生方面,教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也不要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注意鼓励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要在语言评价方面即时、即地地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提升教师语言评价水平的关键。

3.要掌握语言评价的技巧

熟能生巧,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就渐渐地形成了语言评价的技巧,在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况时,他们总能游刃有余,而对于没有什么经验的教师来说,语言评价的技巧实际上是可以学习的。

在课堂上,语言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化笼统为唯一,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用一句“很好”来概括,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在对自己做出独一无二的点评,如此学生也会更加乐于参与课堂。

没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多多研习名师的课堂,很快就会发现,名师都具备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同样,教学机智也非常适合语言评价,尤其是在将要面临师生尴尬境遇的时候,它能有效地化解尴尬,使课堂恢复到自然和谐的状态,它能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它能使教师的语言素养不断地提升。学习语言评价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学习名师,而且还要不断地参悟,不断地思考和运用。

4.重新建立教师考核机制

重新建立教师考核机制,将教师的语言评价水平纳入考核的标准,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最重要的是改变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了应有的保障。至此,提高语言评价的素养并不仅仅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规定,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每个学生应该受到的教育。

建立教师考核机制不能只是走走形式,一定要充分落实,同时还要进行监督。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进行全面的评价,要有规范合理的评价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接受来自学生、家长等其他人的监督,并虚心接受合理的建议或意见。建立教师考核机制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对于水平较低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样很容易导致教师公开课上的作秀,导致不合理的评价。所以,提高教师语言评价素养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靠教师自己。

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语文课堂评价语言任重而道远,以上阐述的方法和技巧还远远不够,希望教师且行且学习,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宗旨,为国家和社会培更多高素质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6.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不同类型汽车的能耗和使用成本问题 下一篇:上海双年展:从“重新发电”地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