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成荫子满枝

时间:2022-10-01 04:31:49

绿叶成荫子满枝

所谓“观点”,就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包括主题等,但不等于主题,观点的外延要远远大于主题。所谓“启发”,就是阐明的道理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使其有所领悟。

具体而言,文中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体现为:

一是新颖独到,使人读后豁然开朗。新颖别于老调,独到不同趋众。观点要能阐发自己的独特理解。所谓“独到”,就是要使文章的观点另辟蹊径,别开生面。所以,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必须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避免写那些陈词滥调,避免空谈泛论。文中观点不是使读者有似曾相识之感,不是如同熟人常见,而是眼睛一亮,似新朋相遇,相知,即便是故知,也有与众不同之处。总之,观点不是给读者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之感。例如2011年甘肃考生的《给诚信业主的一封信》,另辟蹊径、大胆求新,高举“劳动就应有得”的大旗,观点旗帜鲜明,振聋发聩,令阅卷老师叫绝,赋予高分。

二是思维辩证,开掘读者认识深度。文中观点要使人信服,必须先让人心服,要让人心服,就应当不是武断,不是绝对化,而是符合事物的客观性,历史的发展性,以及科学的辩证性。如此驱雾见天、拨云见日,且辩证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立意行文,使读者读后有认识的深度,有“原来如此”的悦感,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同样一个道理,大家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就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用正确的方法论看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例如江苏考生在《拒绝平庸》一文中,对“水”和“冰”之于人生隐喻意的开掘,通过“水”和“冰”的掩映,彰显人生如“茶”的真意,思维辩证,深刻而独到。

三是引人思考,拓展读者认识广度。文中观点还必须要让读者读之不只是有所知,更要有所思,由今思昔,由此思彼,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情理上的共识。文中的观点必须带有普遍性,一叶知秋,一斑窥豹。这样,才可拓展读者的认识广度。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前提是所论述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读者对某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毫无兴趣,那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启发作用”的。要求所论述的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甚至可以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写作,必须迅速把作文试题的命题,与反映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不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要首先想一想,为什么当今会提出这个问题?我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当前存在的什么问题?这样,人们才会关心它,才会研究它,才有获得启发的前提。例如山东考生的《这世界需要你》就是如此佳作。文章开篇关注民生,对“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的精心导入,引人思考,由此引出“这个世界需要你担当”的主题,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四是引发联想,丰富文中观点内涵。文章的观点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主张、情感倾向,还应是引发读者联想的触媒,联想可以是相同的,相关的,抑或相反的。因读者联想的深入或深化,文中观点得以丰富,使之更具普遍性与说服力。观点要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彻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才能激发起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极思维、立体思维;也只有这样,文章中才能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思的观点。如“弄斧必须到班门”“名师未必出高徒”“酒香也怕巷子深”“开卷未必有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天下乌鸦未必一般黑”等。这一组全新的观点,带给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弘扬。例如湖北考生《旧书》一文于结尾处写道:“是啊,金银珠宝,比不过旧书中的黄金屋,比不过旧书中静如流水的岁月……”作者用“金银珠宝”与“旧书”进行对比,寓意深刻,富有韵味,触发读者联想,丰富着“旧书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的观点的内涵。

总之,文章不能是读完就了事,而是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和灵魂的震颤,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那么,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

一、 细腻描述中渗透感悟之气。细腻的描述不仅可以使事件具体可触,还可以彰显人物性格。要想写出见解独到的文章,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和领悟。例如广东考生的《回到原点》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小说。作者选取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市长作为描写对象,他经历了贪污被捕――回到原点――东山再起的大起大落的过程,揭示出回到原点,回归道德制高点的人生哲理,含意隽永,人物性格刻画颇为成功。如:一位老人与孙子坐在河边,望着滔滔河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孙儿啊,你看那山像什么?”孙子默而不答。老人微笑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说完,老人流下幸福的泪水。这位老人就是A市风云人物――侯梅。文中融会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很具体,很细腻,有一种立体感和画面感,洋溢着主人公“从最高点回到了原点,如今又来到了最高点”的人生感悟,同时,更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准确把握与体悟,也凸出了作者的观点倾向性。

二、 精辟议论中点亮哲思之火。好的议论往往内涵丰厚,能引发人们深入思考,获得人生的教益。精辟的议论不只停留于明理,更必须蕴含对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引发读者或由此而彼,或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例如安徽考生《时间在流逝》有一处精彩议论:“现在,我看着自己日益修长的双腿,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红润的面庞,明白了爸爸没有说出口的话。时间流逝,人生苦短,我们需要健壮的体魄。健壮的体魄是生命之弓上引弦待发的箭,我们要弯弓成满月,在时间的领地,把生命之箭射出很远很远。”这是叙述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跟随爸爸晨跑后的一段感悟。说其于精辟议论中点亮哲思之火,是因为:一是表达了作者自己独特的成长感悟;二是展现了青年一代热爱生活、独立自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势必引发读者对时间不断消逝而人生该如何度过的一番哲学思考。

三、 真挚抒情中闪烁理性之光。世上最是情难抒,意即情感必须真挚,不是口号式的,不是小家子气,更不是无病。最好是抒情中闪烁出理性之光。例如湖北考生《旧书》是一篇情感真挚、温馨感人的叙事类文章。文章以《孩子你慢慢来》这本旧书为明线在结构上贯穿全文,在暗合文章主旨的同时,表现了母亲与“我”感情交融的过程,特别是运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对“妈妈”态度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最后的“是时候我来心疼你了”,真实感人,感染力极强。尤其是结尾处的文句更富有表现力:“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

就化作最后一滴吧。泪滴将你的字迹打湿,我抱着这本旧书,慢慢地回忆我的孩提时光。”在准确优美的语言中洋溢着理性的思考,意味深沉,个性鲜明,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文中突出的是母亲与“我”,真挚抒情中闪烁着缕缕理性之光,对母亲深沉的爱,特别是“我”对母亲的理解、宽容与感恩,底蕴丰厚,促人遐想。

四、 恰当修辞中升华主题之魂。精警深刻的用词,隽永深挚的造句,总能给人怦然心动的美感。用富于意蕴的词句表达思想,必定会绽放奇丽的光彩,升华文章主题之魂。例如山东考生《这世界需要你》为凸显主旨“这世界需要你――史铁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使用,“人生的痛苦是一把盐”;对比的使用,普通人的生活态度与史铁生的生活态度进行对比;排比的使用,“总有那么一些小舟,挺不过风雨的侵袭而被波涛吞没;总有那么一些山溪,敌不过磐石的阻拦而最终停止前进;总有那么一些人,感叹命运的不公,控诉苍天的无情,让自己浸在漫无边际的痛苦、烦恼和绝望之中”。无论是比喻是对比还是排比,始终围绕文章主旨进行行文。可见,作者善用修辞,匠心独用,使文章文采飞扬,目的是升华文章主题之魂,即“需要他阳光般的精神照亮每个人心灵的角落,需要他雨露般的话语滋润绝望之人的心田。让我们在心中给他留一个位置”。

(作者:卜廷才 葛以松,江苏省淮州中学)

上一篇:浅析如何将文章写深刻 下一篇:例谈文学常识题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