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职德育课的活力

时间:2022-10-01 02:18:56

【摘 要】针对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和使用“四步教学法”,焕发德育课的活力。

【关键词】激发;中职德育课活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源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一些,在授课时就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等现象。如何提高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那么,如何焕发出德育课的活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通过事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进行的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向导。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职业中专的德育课,知识内容比较多,面比较广泛,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很难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和价值观。但运用提问、分析、讨论事例和案例题等方式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应多方面接触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般说来,职业学校德育课每周为两节课,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有时两年下来,教师就有可能叫不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名字。众所周知,德育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不接触,不深入了解学生,又怎能做到理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解决现实中所碰到的问题呢?因此,我与他们利用课余及晚值班等时间谈心,下象棋,打乒乓球等活动增进友谊,沟通与了解。在课堂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德育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为学生创造展开想象的环境,设置激发想象的问题,以激励学生合理想象,从而拓宽学生思维领域,进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

职业中专德育课教材里有大量的事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学生分析有很大困难。多年来我总结了“四步分析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一步,先将事例读两遍。第二步,分析这个事例说了个谁?讲了个什么事?就像分析课文中小短文那样进行分析。第三步,回答课后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第四步,谈对学习和分析事例后的认识、感想和启示。回答第四步试题的问题我又分两种类型来解决。第一种类型是成功的事例,比如课文中的模范人物孔繁森、王进喜、亨利、甘地、海伦等。我们的感想,认识和启发就是向他们学习,我们也要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二种类型是失败的事例,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反着去做,也就是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做,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感想和启发是我们要成功,不能失败。以上四步分析我给起了个名字叫“雷泽民四步法”。正是这个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分析了大量试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讲:“我宁愿教给你们一个方法,不愿讲三道题。”方法掌握了,一辈子都可以用,三道题讲完了,过了几天就忘记了。正是这个方法的使用,使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大实效。

作为职业中专德育教师的我们必须积极,自觉,大胆的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生要逐步形成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成就意识的同时,由于社会行为市场化,价值化的泛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至上”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坚持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防止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绝对化,提倡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实用人才。

上一篇:加强科学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下一篇: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