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01 01:57:49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分析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知识的储藏地,主要是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图书馆开始向学科化知识服务方向发展。本文先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服务 学科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都是利用各种文献资源,为本校老师的教学、教研活动以及本校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因此,服务是各大高校图书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用户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基于文献的传统服务模式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由此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是当下比较科学的服务模式。

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转变思想观念,实行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将很多的学科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极大提高了知识应用的水平。高校图书馆作为储藏人类知识的重要阵地,它在人类知识研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科建设朝着精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更新观念,让高校人员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动态,了解相关资讯,为高校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2保障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高校图书馆想要在这样的形势下谋得发展,必须要做好自身创新发展,让高校人员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知识仓库”,其创新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借书――还书”的服务模式,要不断创新,为高校师生、教辅人员等提供良好的学科化、及时化的服务。

1.3保障高校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很多的社会精英都是在高校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最后走上社会,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学科化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做好学科化知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保障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分析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工作,必须要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模式,形成多方面因素的良好互动。一般来讲,完整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系统的具体示意图如下: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用户提问

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下,用户(比如科研人员、学生、教辅人员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BBS、电子邮件)与学科馆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学科馆员再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提供相关知识或是知识产品。

2.2学科馆员的需求分析

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下,图书馆需要借助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作用,接受用户的提问,然后将用户的提问分门别类,转交给相应的学科馆员,然后借助网络平台的作用,学科馆员与用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具体的需求,比如所需资源的用途(是课题研究还是兴趣爱好)、知识了解情况(刚接触、深入探究)等各方面的因素,学科馆员分析了用户的需求之后,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2.3学科馆员的服务策略

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服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比如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科馆员可以通过自己或是合作伙伴的知识储备,直截了当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当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时,还可以在知识库中进行查询,然后再进行分析、处理,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此外,当学科馆员遇到大型科研项目时,单靠学科馆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就要建立学科知识服务团队,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

2.4用户的反馈

为了保障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效果,高校还需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当用户从学科馆员那里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案后,如果用户解决方案不满意,学科馆员还需要与用户进一步沟通,了解其需求,然后再给出新的解决方案;当用户对解决方案感到满意后,该项服务就可以结束。

2.5学科知识库的管理

学科知识库是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知识库的管理,比如在服务用户的同时发现问题,不断补充知识,保障知识的完整和全面;同时还要对知识库的知识进行整理,按照学科进行管理,为后期的学科服务提供良好的保障。

3 开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具体措施

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跟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人们不断分析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水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3.1不断加强学科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对于高校的图书资源,需要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资源收藏,一种是传统的实体馆藏方式,另外一种是虚拟馆藏方式(即网络馆藏方式),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需求。第一,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再结合本校特点,制定一套学科信息资源方案。第二,高校还要注重学科专题知识库的建设。

3.2对学科馆员进行专业培养

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化知识服务,学科馆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科馆员的专业培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科技能水平,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服务。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对高校的学科馆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科技能水平。在培训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科馆员已经充分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是前提条件,然后再对其展开综合性的培训工作。在对学科馆员进行专业培训时,高校可以根据各学科馆员的专业特点,联系专业性质相似的其它院校进行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科馆员展开实地考察工作,及时了解学科信息和学科建设的各项需求,真正提高学科知识的服务水平。第二,高校在原有学科馆员的基础上,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科馆员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加强本校学科馆员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本校学科馆员的素质。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共同交流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建设情况,逐步提高学科馆员各方面的能力。

3.3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化知识服务时,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有序进行。第一,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是保障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重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考虑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特点以及本校学科建设的重点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高校图书馆中设立比较稳定的专职学科馆员。此外,高校还要对学科馆员实行定期考核制度,促使高校学科馆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第二,在高校中建立一个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机构。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化知识服务,涉及的人员非常之多,比如本校师生、图书馆学科馆员、高校各个院系等,所以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机构,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稳定健康运行。第三,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要想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顺利进行,需要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因此,高校必须要综合考察馆员的具体情况,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化知识服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求得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从不断加强学科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对学科馆员进行专业培养、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来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保障图书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咨询理论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