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2-10-01 01:16:52

强化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无论是对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的基本特点中的“人文性”,还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都是必需的,这既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积极而主动的调控课堂情感,并对实现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

1备课阶段融进情感因素

教师要想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打动学生,首先这种情感要先能够打动自己,其原因在于情感的互通性与感染性。因此,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研究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还应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如文章作者及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等,并充分调动自身的已有生活经验,努力感悟其情感,使自己做到感同身受、情动于心;同时,教师还应熟知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学生面对不同境况时的情感表现,以便于在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文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产生情感共鸣。

2教学过程中满怀激情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充分说明教师情感对于调动学生情感进行学习的重要性。一位具有乐观人生态度、宽容精神和大家风范的教师,才会有对工作对生活的激情,也才能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当教师满怀激情,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时,其“情”即已传递给学生。教学还没有开始,情感交流已然进行,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亦如黄宗羲言“贯金石动鬼神”,打动和感召学生,触感,增强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意注意,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入情

1设计深情款款的导语

导语是教学的开始,好的导语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给学生以思想的火花和思维的启迪。教师的导语设计必须融进自己的激情,以情感拨动学生心弦,引感共鸣,在师生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以《雨巷》教学导语为例:“戴望舒是一位正直、善良却又显柔弱、哀伤的诗人。他曾写诗给自己: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其实,戴望舒的精神深处,也有这样一支寂寞的白蝴蝶,形单影只,感伤无涯,翅膀张翕却不能翩然起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雨巷》,走进他油纸伞下的寂寞。”实践已经证明,该导语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很好地进入了后续学习的各个环节。

2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引领学生兴趣

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经验谈。表现在教师优秀的范读上,对学生兴趣激发所起的作用极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范读的声情并茂及其节奏,能有效激情引趣,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迅速进入教学文本,与文本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即“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渐渐可入佳境”之谓。所以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范读技巧,激活文字,“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折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叶圣陶语),极为必要。

3以妙趣横生的讲解启迪学生想象

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要准确地达意传情,仅有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明、富有逻辑等是不够的,还应以其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强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如保罗・艾克曼所言:“我们用声带说话,但是却用面部表情、声调、整个身体来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要轻重相宜、顿连适当、抑扬顿挫和快慢有致,以更好地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充分地表情达意、展现人物性格。

同时,讲解还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助其联系个体经验、审美经验等,透过文字,“目击其物”,再现教学文本中活的情、景、人、物、事、理,形成“内心视像”。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语言要能够做到再现情境,讲出情趣。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象,讲出文字的动感和生命力;以完美的想象、联想与语言描述,迁移情感等。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庄子语)可见,对语文教学来说,真情是其生命,只有被赋予了鲜活生命的语文教学,才会是令人愉悦而高效的。

上一篇:食物养生,亦能祛病 下一篇:情境教学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