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领导力特质量表的编制

时间:2022-10-01 12:02:57

小学儿童领导力特质量表的编制

【摘 要】目的:将领导力特质理论的研究对象从成人转向儿童,开发适合中国儿童领导力的测量工具并初步探明我国儿童领导力结构。方法:结合领导力特质理论和我国小学生的生活内容编制初测问卷,按年级分层抽取235名小学儿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另外按年级分层抽取386名小学儿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最终形成4个分量表,15个因子,52道题的儿童领导力特质问卷,总量表和各分量表α系数都在0.7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各项拟合指标都达到优良水平,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本量表可以作为儿童领导力特质的测量和相关研究的工具。

【关键词】领导力量表 特质 小学儿童 问卷编制 因素分析

领导力概念定义众多,但多数理论都认为领导力是组织中个体对于追随者或组织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能促使领导者个人、追随者和组织目标的达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儿童领导力特质的结构并开发出测量工具,为领导力理论从成人领域进入儿童期做一些探索性工作。

1 研究方法

1.1 量表工具的编制

1.1.1 量表内容架构

本研究基于领导力特质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儿童领导力量表的内容。智力效率:认知能力、创造力、精力活力和预见与自调。价值观:诚信知耻、正直和正确是非观。人格:自信乐观、自律自制和尽责性。人际能力:同理心、和谐人际、公众表现、班级管理能力和校外活动。

1.1.2 初测量表编制与组成

项目的来源有两个:一,从已有的权威量表中抽取相关概念的项目;二,根据内容架构自编。自编的题目来自已有的领导力特质理论,所有测题经过2名心理学教授的筛选。之后请10名小学生进行试做,由1名心理学研究生对学生答题时的感受进行访谈,剔除内容不适宜、冗余、歧义、多重概念和双重否定的测题。初测量表采用五点李克特式。预测量表共107道题目,包括7道重复题,分成智力效率、人格、价值观、人际能力四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17到30道题不等,所有题目随机排列。

1.2 初测与再测流程

初测:用整班方式随机抽取浙江中部2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235名,集体网络施测,用时15―40分钟。量表设有重复题7道,计算重复题差值绝对值之和为D,D值可以反映被试认真程度和对于题目描述的确认度。D计算公式:D=,为重复项后一项得分,为重复项前一项得分。剔除D值的标准分Z值大于1.5并且答题时间少于10分钟的问卷,剩余20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92名,女生109名,年龄9―13岁。

再测问卷是根据初测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剩余的61题组成再测问卷,无重复项目。抽取浙江中部2所小学386名四、五、六年级学生集体网络施测。剔除答题时间少于5分钟的问卷,剩余331份有效问卷。男生158名,女生173名,年龄9―13岁。

1.3 数据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和AMOS17.0软件进行。

2 结果分析

2.1 项目分析

对201份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按分量表总分前27%和后27%进行独立检验,删除差异不显著题目4道。

2.2 EFA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大变异转轴,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并根据领导力特质理论和命名的可行性删除因素负荷小于0.35和双负的项目。智力、人格、价值观和人际能力分量表分别抽取3―4个因子,每个分量表剩余12―20题,抽取的因素累计方差解释量在43.95%―53.71%,所有分量表的KOM值都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定全部p<0.001,可见量表的各项统计指标优良,具体命名见表1和2。

2.3 CFA结果

对331份再测问卷进行结构的CFA。潜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参照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设定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潜变量两两相关,观测变量残差之间相互独立。拟合方法采用最大似然法(ML),参照项目因素负荷、修正指数(MI)和参数的成对比较对模型进行修正 ,具体见表3和表4。

2.4 最终量表结构

经过EFA和CFA,最终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15个因子,52道题:智力效率4个因子:聪慧性、自我效能感、创造力、活跃与表现;人格4个因子:自律、延迟满足、情绪稳定性;价值观3个因子:明辨是非、公平正义、品行;人际能力4个因子:组织管理能力、同理心、攻击性、人际自信。

上一篇:论班级导师对大学新生的管理与引导 下一篇:在班级管理中培养高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