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初探

时间:2022-10-01 11:49:07

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初探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美好的艺术熏陶活动。它不但使学生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去聆听、感知音乐,而且能达到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就如何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我做了以下的初探。

关键词:“听”与“视”;想象力;生角色互换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87-01

中学生虽然音乐基础不高,但是他们对音乐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即在音乐欣赏课中融入趣味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因素;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知识程度的灵活多变的音乐活动,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音乐的教学活动,为此,就如何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我做了以下的初探。

一、在教学中“听”与“视”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是欣赏的基础,“六律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所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也都依赖于听觉。听什么呢?主要听旋律,听节奏,听和声效果,听音乐情绪,听音乐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等。视又是什么呢?“视”是音乐欣赏的辅助环节,运用直观教学法,辅助听觉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感知印象。

对于一些艺术性较高,篇幅相对较长的音乐,学生很难坚持听完,也就更谈不上感受音乐的情感以及音乐的发展变化,这时候就需要“视”的辅助。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做主导,在聆听当中,再配以有标题的幻灯图片或播放相应的电视画面,以及故事情节画面等来辅助欣赏教学。像这般“耳闻目睹”就把抽象的音乐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进而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欣赏效果。例如,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我配以黄河壶口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非凡气势;还将协奏曲演奏的现场版直接播放,让学生对乐器以及音色更为熟悉。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同样也配以画面,以及故事情节。全曲篇幅很长,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之内既能欣赏全曲,又能对作品有所认识,以及对作曲家是如何运用乐器音色来表现音乐情感等各方面学习与了解。因而我在教学中采用将一些重要的情节配上画面更为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一节课下来,学生认真欣赏、积极的思考;与音乐同呼吸共命运,深刻感受到音乐的情感。

这些音乐配上视觉,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同时感受作曲家当时的情感,了解乐曲所经历的时代背景,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

二、在教学中变“静”为“动”

常言说,“静则思,动则表”。“静”,是聆听音乐的保障,“动”,则是鼓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律动的主要环节。音乐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但对那些没有“音乐耳朵”的学生来说,若不先“补课”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何谈欣赏的最佳效果?因而我借鉴音乐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教法,把音乐、诗歌、舞蹈、戏曲、绘画等多种审美因素横向联系,互相渗透,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以唤醒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例如选择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知道音乐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可以用声音、形体、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去感受、体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可以通过拍手、跺脚、打腿的声势或律动,去感受音乐。正如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物理学家劳厄也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既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还有一定的局限,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充分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音乐,最终达到自主理解音乐的目的。

四、在教学中利用师生角色互换

所谓师生角色互换就是由“师讲生听”改为“生讲,师生共听”的教学形式。把音乐欣赏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交流、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于青少年天生的逆反心理促使他们不愿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我将师生角色互换运用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独立查找资料、欣赏音乐、小组讨论、互相沟通与交流,自主探究学习音乐作品,及时反馈组织讲评,扩大参与面,充分的发挥了师生间相互交流与协作功能。

以上,只是我对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的初步探究。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教学方法很多,常言说得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作为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为了营造更好的欣赏氛围,我还要不断努力探究的方向。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特点与应... 下一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