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服务社会的“非权力影响”

时间:2022-10-01 11:45:39

论档案服务社会的“非权力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档案服务社会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进一步开放馆藏档案的同时,纷纷建立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呈现出文档一体化服务的新格局,使档案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档案和现行文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方面,它标志着政府的职能形态正在由管理型、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档案和现行文件服务人民群众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又是一种“非权力影响”,而这种“非权力影响”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一、“非权力影响”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内涵

“非权力影响”是指政府或政府部门在社会活动中履行职能的行为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实现。这种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的实现,不是政府或政府部门运用权力的强制,不是依靠行政干预,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并被社会自愿接受的结果。“非权力影响”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特别是理论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我国的学者普遍认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以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职能转变正在顺利进行,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我国政府正在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将是长期的,但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在信息社会,知情权已逐渐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力,信息也因此成为政府的重要公共产品而向社会公开并提供服务。信息公开就是政府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特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开政府所掌握的信息,以利于公民了解、参与和监督政府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把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定期向社会公布。

档案馆被政府作为政务公开的指定场所而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和已公开文件利用服务,这不仅仅是档案馆的业务工作和自身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承担政府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职责的行为。这种信息服务,既是非功利性的服务,又具有“非权力影响”的特征。

二、档案服务社会的“非权力影响”特征

以人为本、社会本位、无强制性是档案服务“非权力影响”的基本特征。

1. 服务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依靠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了保证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并通过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服务对象也需要通过文件了解政府的相关信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从档案部门的档案服务特别是现行文件服务效果实例来看,解决房地产纠纷、房屋拆迁、下岗职工及残疾人就业、企业改制、医疗保险、离退休人员待遇等问题占有很高的比例,充分证明了档案服务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如新乡市某运输公司在一起司法诉讼中要求对方赔偿损失,但法院以索赔金额计算依据不成立为由不予支持。该公司聘请的律师在新乡市档案局文件服务中心查到了有关文件,为计算停运损失金额提供了法律依据,赢得了这场官司。

2. 服务实现的过程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互动的过程。档案服务社会既是一个自上而下传递信息、实现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下而上、反馈公众利益呼声进而改善自身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非权力影响”又常常可以影响到权力,有效制止权力的滥用,促进政府部门改进工作。焦作市某电厂每月都被当地多个行政部门强收各种不合理费用,焦作市档案局在积极为电厂提供有关制止乱收费的文件的同时,还主动向市政府反映情况,使这一现象得到明令禁止,有效地维护了企业权益。这种情况在档案服务特别是现行文件服务中经常发生,社会对此反响十分强烈。

3.服务行为成立的机制使服务对象有接受或不接受服务的自由。强制行为的成立机制造成被服务者只有接受服务的义务,而没有反对和拒受的权力。档案服务是建立在社会民众自愿的基础上,即档案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是一种无强制性的“非权力影响”行为,而人民群众对这种服务的接受是一种自愿行为,他们对档案部门提供的信息有接受或不接受的自由。但必须清楚的是,档案和现行文件服务不是随意行为,而是各级国家档案馆以《档案法》等法律为支撑,以政府的授权及自身职责为依据,以规章制度为约束的规范行为。档案部门要对自己提供的服务产品承担相应的责任,即要保证所提供的档案必须是真实的、有价值的,提供的现行文件是正在实行的、具有现实效力的。档案和现行文件服务方式本身无强制性,但所提供的信息却具有凭证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4. 服务对象对提供的服务有选择权和退出权。这种选择表现在:第一,服务对象可以按照档案部门实行的多种服务手段而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可以享受如网上查询、电话查询、信函查询、到档案馆或现行文件中心查询并复制有关内容的服务;第二,服务对象有选择服务部门的权力,任何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只要持有效证件,即可到不同层级的国家档案馆查阅已公开档案和现行文件;第三,服务对象有选择档案信息的权力。服务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只选择对自己有用、有利的信息。此外服务对象对档案部门的服务还享有自由退出的权力。

三、增强和扩散档案服务社会“非权力影响”的要素

1.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调整创新档案服务理念。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将不断进行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发生新的变化,在不断增长新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将更加追求社会的公平合理和精神文化的满足,现代生活将更加依赖信息的巨大作用。档案服务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及时跟进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树立大局意识,关注重大事件,主动调整和创新档案服务理念,在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应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确立人民群众是档案服务的重要主体对象,使档案服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贴近生活。

2. 按照社会需求调整和丰富馆藏结构,加快档案服务平台建设。档案服务社会,档案部门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馆藏档案必须按照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结构。要积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加大现行文件收集力度,改变重机关、轻社会,重收藏、轻服务的观念,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服务信息服务中心。

3.按照人民群众的需求调整和改革档案服务的运行方式。档案信息服务和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具有垄断性的特点,因此调整和改革档案服务运行方式,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惟一标准;二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力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手段,为社会各方面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要以电子政务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三是积极推进主动――互动服务方式,做好决策机构、执行部门、服务单位和服务对象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使人民群众能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使政府能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使档案服务能及时掌握社会的需求。

4. 按照档案服务工作的规律,做好档案服务的策划和宣传。与其他服务部门和服务工作相比,档案――现行文件服务是一种注重社会效益,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服务,有着自身的规律。它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体现执政为民的具体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威信的重要途径。与过去一般性的档案利用相比,档案服务社会已经有了质的区别,现行文件服务更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服务项目。这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档案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机关走向社会的发展规律。应当认真总结档案和现行文件的服务经验,探索服务工作的规律。目前尽管档案服务和现行文件服务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但仍不尽如人意。在服务宣传和宣传力度上较薄弱。许多档案部门不注重扩大和增强档案服务的“非权力影响”,不善于使一些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利用效果事例产生“滚雪球”效应,不主动与新闻媒体和其他宣传文化部门联合“造势”,共同打造档案信息精品。在服务形式和方式上比较单一,不善于在一些影响很大的社会文化活动中精心策划自己的服务形象,亮出自己的服务品牌。宣传和策划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档案局 450003)

上一篇:论档案的“属地管理” 下一篇:小小档案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