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悬挑式操作平台(料台)安全管理

时间:2022-10-01 11:33:06

浅析建筑施工悬挑式操作平台(料台)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各种操作平台在工程中的使用越发普遍,尤其是自制悬挑式操作平台更为多见。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复杂,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偏低加之管理的欠缺使得悬挑式操作平台使用中安全施工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与相关法规、要求,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检查验收、动态管理来进行系统控制提出一些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 操作平台悬挑检查验收 安全动态管理

一、操作平台的总体状况

多数操作平台在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装卸转运用,所以很多地方称之为卸料平台(以后简称料台)。在过去的工程施工中为了方便材料等通过外墙洞口进入室内,很多地方采用滑槽,但由于安全性差、倾覆伤人事故经常发生现以淘汰严禁使用。而落地式扣件钢管搭设的料台由于建筑立面越发多样、建筑高度不断提高受到很大限制,悬挑料台由于比较方便经济可重复使用而得到了施工单位的欢迎,在建筑施工现场广泛使用。

以某地某住宅组团工程为例,X楼X层搭设俩个悬挑料台、X层一个等悉数下来一个项目中每单体往往多达四五个,一个项目或一个标段合计能有几十个。而悬挑料台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后称87号文)明确其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目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从上述一个项目就有几十个,那么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有数量惊人的悬挑料台在使用,近些年来悬挑料台事故经常发生,对其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悬挑料台易发事故及原因

悬挑式料台发生的伤亡事故主要是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主要是由于超载等不当使用、制作安全中存在缺陷、使用中的磨损等未能及时发现最终导致失稳倾覆,人员从上坠落上网。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人员在平台上坠落其失稳倾覆时还为带来对影响范围内的人或物产生破坏,如物体打击等。

现行规范JGJ80《建筑施工高处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对悬挑料台有一定的阐述,《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和87号文也对其管理有了一定的要求。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有关要求我们应该从方案编审、制作安装、检查验收、日常使用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不安全的行为状态,消除事故隐患,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悬挑料台的管理机制

1、方案的编审

在87号文中悬挑料台明确出现在危险性较大部分项目范围中,而该文也是明确要求实施前必须有经过审核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的编审是分部分项工程的源头,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而现实状况是方案编制是形式,方案审批是走过场。应该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从程序上加以控制。编制人员建议有技术、质量、安全部门的技术人员及项目负责人共同签字,对保证方案尽可能的完善有指导意义,而后再经过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批。这些均应作为资料存档,也便于明确责任。

2、制作安装

纵观一个项目中存在数量众多的悬挑料台,其大小、设置方式、位置也有不同。为了防止管理中有所疏漏,应在拟定悬挑料台总体方案中明确其单体工程所用的数量、部位等,并对其进行编号,做到一台一号、一号一档,并能反映出是未搭设、已验收、正在使用、已拆除、第几次重复使用等信息,真正建立动态的管理档案。

根据悬挑料台实际使用搭设,宜在单体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到二层时就进行编审,为防止出现特殊情况,须调整方案重新审批审核以赢得时间,从而避免方案不能结合实际,在制作安装时不按方案随意搭设而留下安全隐患。

制作安装的过程也需要明确重要的控制节点,比如材料选用、焊接、预埋件等。施工企业及监理单位要进行跟踪记录,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

3、检查验收

因为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制作安装的过程中,跟踪未完全到位。在料台搭设完成使用前进行检查验就收显得非常必要。那么对于料台的尺寸是否符合方案、预埋件的隐蔽验收记录、重要受力构件的材料质量、人员资格,以及焊接时是否是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的合格人员作业等资料,都应作为验收中的重点检查资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地方要求等制定一些验收用表形成资料。

四、悬挑料台的安全技术管理

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在87号文中有明确的要求,如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等七大项在此不一一说明,但计算书与图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认为,没有严密的安全计算为基础进行一些方案的编制是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的确,计算书的错误往往引起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图纸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交底、验收检查等。而笔者在一些项目的监督检查中发现,很多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中有关计算书和图纸方面重视不够,甚至有的单位对此直接忽视。

1、计算书。如对钢丝绳的验算。因为有关规定中采用两组钢丝绳,其中一组做为安全储备不参与安全计算,所以许多单位对此也不进行安全验算,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当受力钢丝绳松脱后,作为保险储备的钢丝绳是要受力的,而且第二组钢丝绳位置设置与原受力钢丝绳位置不一受力也就不相同,应该对其进行单独验算使其确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安全储备。另外,有些方案有计算书但取值不对,比如某项目对钢丝绳安全系数取值采用3.5。实际上我们应该按照绑吊重物安全系数取10来进行计算,因为我们的力学模型建立与相关计算是简化的,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比如一些偶然荷载影响等,应该引起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范取值是必要的,是保证安全的前提。同样对于计算取值问题,比如原材料尺寸的偏差。严格来说偏差严重的不应该使用,但很多时候却是无奈之举例。我们的钢管,很多都达不到现行规范的要求,比如,回转半径等应该根据实际尺寸计算带入验算而不是参考规范或一些手册,以及简单对数据进行模仿。

2、图纸。不少专项方案的图纸往往只是一个示意的草图,甚至连尺寸都不够明确,更别说节点详图等一些重要的大样了。实际上对这样的不足,我们必须要求完善,比如连接点设置、拉环、受力构件原材料的尺寸等均应在图上详细注明,否则交底交什么内容?材料保证计划有何保证?相关人员没有图很难有直观的体会,也不便进行检查验收、从而会缺少必要的依据。

3、重要节点的构造。①为了保证安全留有余量,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规定。对受力构件如主梁、钢丝绳等除了满足计算复核还给定了一些尺寸限值,如至少16#工字钢,最少21.5的钢丝绳等。②主梁在现行JGJ80规范中并未强制要求尾端有足够长度进行拉环锚固,有些单位甚至直接搁置在主体结构上,搁置的长度仅有部到50CM,这是不可取的,无法满足料台稳固不晃动的要求,参考JGJ128规范对悬挑脚手有明确的拉环锚固,并保证合理的搁置长度。虽显保守但是非常必要,又多了一道安全设防。有不少地区管理部门也有类似的要求。另外,笔者认为主梁应优先采用双轴对称截面,受力明确,传力直接的工字钢,不宜考虑采用槽钢。③钢丝绳的拉结点其卡扣数量是否匹配,安全弯是否设置,应当作为验收和日常检查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安全弯形状尺寸是否显著变化,是判别钢丝绳是否松脱很直观简便的方法。钢丝绳与料台主梁的夹角宜参考一些吊装等安全技术。要求设置在45-60度较为合适,同时应符合计算书所采用的角度。④所采用的拉环等,应该采用Q235园钢其焊接性能、延性相对较好。不得采用二三级钢,在有些地区曾出现过螺纹钢拉环脆性破坏而造成事故。当然一些标化工地图集采用Q235钢板穿孔设置拉结点,这种做法笔者认为不妥,一方面成孔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孔的缺陷也会加剧钢丝绳的磨损。两组钢丝绳固定点设置应该保证一定的距离,以免一处破坏后对第二个固定点产生影响。采用保柱方式固定时,对钢丝绳与楞角处有无软衬垫也应该进行经常检查防止磨损的发生。

4、栏杆及防护。栏杆的高度、强度是能否起到安全防护的关键,栏杆高度考虑人体的重心高度以及心理影响,确定为1.2米,对这一标准应该严格执行。栏杆的间距和材料选择也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在JGJ80中对栏杆要能承受1KN的外力,所以方案中宜对栏杆进行必要的安全验算。笔者认为栏杆防护实行全部硬防护,用胶合板等做为栏板比满挂安全网更合理,毕竟料台上如果有尖锐物、小物件容易破外安全网,从孔洞掉出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料台底板宜采用5CM厚木板满铺,使其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较轻的自重。同时为了防止积水宜设1%坡度排水,并在底板上设置合理的防滑条。

五、其他

笔者认为应在料台内外均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以便进入料台的作业人员或在其他位置的作业人员都能明确看到。不过笔者发现很多料台限载标志往往仅给出如800KN、1吨条件,但作业人员应当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往往没有清楚的认知。因此,在料台动态管理的资料中,应该有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等具体内容。

除了限重标志外,不少地区对料台的最大尺寸和料台上操作人员数量也有明确的限制,这是值得借鉴的,毕竟料台多作为转运装卸之用没有必要做的很大,防止造成因为材料堆放和作业人员较多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法律法规和实际出发,地区或部门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制定出一套料台检查验收的专项用表,建立健全料台管理的制度、完善动态资料。参建责任主体和主管部门各司其职,以有效避免悬挑料台安全事故发生,将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简述建设工程项目的代建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议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