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01 10:48:29

浙江省泰顺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泰顺县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泰顺县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1年泰顺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45例, 其中临床诊断病例420例,占94.38%,实验室诊断25例,占5.62%,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年发病率为122.5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共423 例,占95.06%,年发病率为1588.85/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6:1,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5.23,P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手足口病(HFMD)是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卫生部于2008 年5 月2 日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近年来泰顺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为掌握其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相关依据,现对泰顺县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泰顺县的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人的肛拭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由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标本检测工作。

1.3统计分析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结果

2.1发病情况

2011年泰顺县共报告手足口病445例,年发病率122.58/10万;其中临床诊断病例420例,占94.38%,实验室诊断25例,占5.62%;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2010年报告288例,年发病率为79.51/10万,2011年比2010年同期上升了1.54倍。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人数自5月份开始上升,至8月份达到1个发病小高峰,之后略有下降,到12月份发病人数达到高峰,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17.98%,1-3月份发病数最低,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64%,发病时间分布见图1。

图1 2011年泰顺县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

2.2.2人群分布:发病年龄最小为22天,最大为34岁。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共423 例,占95.06%,年发病率为1588.85/10万;10岁以上组发病较少,共5例,占1.12%,年发病率为1.58/10万。见表1。

2011年全县男性发病274例,女性171例,性别比为1.46: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44.21/10万和98.83/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如下:散居儿童387例(86.97%),托幼儿童44例(9.89%),学生10例(2.25%),成人4例(0.90%)。

2.2.3地区分布:全县10个乡镇均有手足口病病例发生。城区年发病率为179.31/10万高于农村年发病率的104.99/10万,见表2。

2.3实验室检测

每月从县人民医院采集5例普通病例的肛拭子标本送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全年共检测60份标本,检出阳性25例,其中EV71型病毒阳性14例,占56.00%;CoxAl6型病毒阳性5例,占20.0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6例,占24.00%。

2.4就诊情况

445例病例中就诊于省级医疗机构146例(32.81%)、地市级19例(4.27%)、县区级258例(57.98%)、乡镇医院22例(4.9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d,其中发病当天就诊的197例,占44.27%;间隔1 d的105例, 占23.60%; 间隔2d的54例,占12.13%;间隔3~ 14d的89例,占20.00%。

3.讨论

2011年泰顺县共报告445例,较2010年上升1.54倍,疫情呈现明显增高趋势。发病时间分布曲线显示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集中在5—8月,但12月又出现1个发病高峰,提示冬季也不可放松警惕,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范。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与相关文献一致[1-3]。主要原因可能与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下,卫生难于管理,感染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机会多等有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爱动、顽皮的天性,接触密切频繁等,造成男童感染的机率大于女童,与其他的报道一致[4-5]。本年度手足口病疫情分布广泛,1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罗阳镇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乡镇,可能与有关城区外来流动人口多,居住密集;卫生环境不良,卫生基础设施差等有关。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本县手足口病病毒以EV71 为主,占56.00%,虽未发现重症病例,但应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与监测。

手足口病可经粪—口、呼吸道飞沫以及经污染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感染,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根据2011年泰顺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在今后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的监测和预警;重点做好5岁以下儿童的保护,提高免疫力;加强疾病在夏、秋季节防护的同时,不可忽视冬季的防控工作;在疾病高发地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卫生防病意识。

参考文献

[1] 余吉仙,黄劲松,吕铁峰.杭州市1000例手足口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7):21-23.

[2] 曹国平.衢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9):26-27.

[3] 万圣,邵坚强,陈水芳等.常山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27-28.

[4] 高雪英,熊亚珩,占代红.湖南省石门县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研究[J].检验预防,2010,1(4):101-103.

[5] 刘海云,李小寒,刘芳.2010 年菏泽市定陶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22):2616-2617.

作者简介:林小邀(1977-),男,汉族,浙江省泰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25500,Tel:0577-67581779,E-mail:。

上一篇: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作用 下一篇:寒冬,别忘为眼睛“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