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左,生命在右

时间:2022-10-01 10:45:52

生活在左,生命在右

一步,两步,三步……在脚下,在心里,默默地踱着步子,踱出欢乐与诗意,踱出责任与生命,就这样,一遍遍读莫怀戚的《散步》,读得越多,越能感受文章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像是背着花篮和作者一同散步,一边交谈,在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花朵,真是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此刻重读,更多了一份凝重,谨以此文悼念莫怀戚先生,天堂一路走好。

不可或缺的家人――捡拾生活

“爱”的启蒙――母亲

该文写于1985年,作者的父亲刚刚去世,母亲似乎一下子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当医生的弟弟私下对作者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内心的孤寂拌上身体的衰弱在午夜时分让人生疼。我想此时的母亲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作者提出散步时,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很听儿子的话,没有多余的语言,用轻柔的动作配合儿子。儿子就是她的天。而作为儿子,特别期盼自己的母亲能度过这一“严寒的酷冬”,更希望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所以一家人陪着母亲感受春天的气息,更让母亲觉得家人永远在她的身边,让她放心和安心。

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个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作者思量再三,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而且伴同母亲的日子已短。顺着母亲就是尽孝。儿子的良苦用心其实作为母亲的何尝不知呢?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分歧中,母亲最终选择了小路,为了孙子的意愿,解决儿子的为难,又或者真的觉得小路有意思,文中这样写道“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小路的春色让母亲动容。不管怎样,母亲的慈爱与包容瞬间把这一小小的分歧化为浓浓的亲情。

到了一处,作者背起了母亲,这么高大,却又如此之l。这里其实作者是想象的,作者自己说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他回忆1981年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景象略险,便背着母亲慢慢。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短短4年的时间,家事的变故让母亲越发清瘦,作者想象着这一处并不危险的地段,母亲应该能过去的地方,如果也像当初那样背一背母亲,是不是也能让母亲从儿子的背上感受到男人的结实与依靠,这样重燃心底的希望。提起笔写到此,想必他的眼眶是湿润的,为那一次散步未能再背一背母亲而流下了遗憾,甚至悔恨的泪。

小小的一次散步,是生活中的一次片段,更是对与母亲生活的一段憧憬和眷恋。

“爱”的启发――儿子

课文中的儿子有多大呢?文中说“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从他说的话中,已知他已经具备了将人和事物分类归纳的能力。大概在五岁多。这一句让在场的三个大人都笑了,笑孩子的天真,笑孩子的聪慧,是怎样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如此健康、伶俐?有人说,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莫怀戚用他的行动时刻教育着孩子。文中在解决分歧时作者最终选择走大路时,他其实是斟酌一番的,他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想必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就是“超人”,爸爸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男子汉的形象或许在孩子的心目中已渐雏形。所以这次爸爸的抉择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文章中并未写道孩子的反对,一方面可能由于文章本身的需要,另一反面也恰恰反映了“高大”的影响力,想必日后这个孩子也会和他爸爸一样,事先考虑到他的妈妈。

文章最后说“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选择小路就不可避免会遇上不好的路况。作者只是做了一个动作,无声中解决了难题。这个“蹲”

让儿子觉得爸爸没有责怪他,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去克服,抱怨是没有用的。爸爸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幼小”的儿子的选择承担了责任,儿子看到了,他不一定当时能明白自己的选择会阻碍奶奶和自己的前行,但他肯定记住了这一瞬间爸爸的“蹲”,不是背他的。这里作者留了一个空白,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当儿子看到爸爸背起了奶奶,妈妈背起了自己,他可能会问奶奶爸爸的背舒不舒服啊,因为平时是他的地盘。此时的作者就可以说说自己背着母亲的感觉,把美妙温暖的感受传递给孩子,同时又给予孩子一定的盼望:长大后你也背背妈妈,也会体会到妈妈的温暖。这样自然地把孝心与责任传递到孩子的手上。

在这次小小的散步中,孩子也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这是一次充满爱意与情趣的旅途。

“爱”的陪伴――妻子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可以一路走来变成了家人。从此不再是一个人,他的一切和你紧密相连,福和祸都要同当。”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坚固的情感,叫相依为命。它与幸福离得最近,且不会轻易破碎。因为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融入彼此生命的温暖。她就是你的另一半。

文中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是典型的夫唱妇随,这个词语出自《关尹子・三极》,书中说“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这也许就是自古以来所有幸福的家庭的相似点。一个“总是”,是妻子的聪慧与贤良的见证。她知道自己在家庭扮演的角色,了解男人背后的艰辛,同时给他该有的地位。作为妻子,她所能做的就是成为丈夫的支持者,所以当作者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动作上的衔接与配合,是多么的和谐。两个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在这一段不长的散步中,夫妻二人共同呵护着年老和幼小,让生活变得更有希望,让日子变得更有滋味。相信在儿子和妈妈的背上,祖孙两人的心上溢出的是稳稳的幸福。

不可忽略的诗意――擎起生命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这是与严寒酷冬战斗后的姿态,是对生命的急切渴望。作者的呼唤终于迎来了可贵的春天,因为这意味着熬过了寒冬的母亲获得新的活力,那一颗感叹“太迟了”的心缓缓沉淀下来,欢喜迎接那来之不易的生命,必会更加珍惜与尊重。所以这一处的景实实在在是一颗拳拳的“孝子”之心。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但这仅仅就是疼爱孙子的允诺吗?这还是母亲眼里的春天。经历了酷冬,经历了丧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更被儿子的孝顺信服,可能还有着那些许淡淡的哀愁,但“温馨”的阳光已慢慢渗入母亲的心里。所以那一路的春天其实是母亲对生的渴望与留恋,是母亲的生命在召唤。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长河上,作者一家人陪伴着母亲走走,听听,停停,感受阳光,欣赏生命。

那一片诗意的美景,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

鲁迅说真正感人的文学作品,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有真意,去伪饰,少做作,勿卖弄自己而已!巴金说文学事物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像这样的至情言语,任何藻饰都是多余的,唯有平白如话,方能掬出一颗丹心挚情,正所谓:“性情厚者,词浅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我们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课文,而是在读一个原汁原味的生命,体味一种本本分分的真情。莫怀戚先生就这样用生命的语言谱写着爱的责任。我想我们唯一能告慰莫怀戚先生的就是把这人世间最质朴的亲情拾起,好好珍惜,好好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锦丰初级中学。

上一篇:阴阳五行说与作文五行论 下一篇:语文诵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