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毛脚女婿12年后的初次上门

时间:2022-10-01 09:00:22

这天,阳光明媚,姚坚培坐着轮椅来到妻子顾丽华的家里,亲手为岳父母送上12年前没有送出的“毛脚”礼品――几瓶绍兴陈年老酒和一件非常时髦的针织衫。不再谈起当年因为腿脚的关系嫌弃姚坚培,岳父母为这个身残志坚的女婿准备了一桌子好酒好菜。畅谈着这12年发生的一切,姚坚培告诉岳父母,“从她和我在一起的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工作,一定给她回娘家的权利。”姚坚培说到,做到!

因为双腿残疾,恋爱多次不成

小时候,姚坚培的整个世界就是妈妈的背脊。6个月大时,姚坚培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于是,他一直生活在妈妈的背上――无论妈妈下地干活,还是上街购物,总是把他背在身上――世界和妈妈的一样温暖。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姚坚培的童年,洒满了阳光,一路铺满了爱,这让他长大后,虽然双腿残疾,却依然能自由翱翔。

高中毕业后,姚坚培该找工作了。最初,在村里书记的协调下,一间村办厂决定招收姚坚培。姚坚培却拒绝了,因为一路走来,他信心十足,自觉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应该有更好的前途,而并非只是在一间村里办的小厂里混日子,他的目标是去镇里工作。于是,他写信给镇里的领导,相信镇里的领导会给他这样一名有文化的高中生一个妥善的安排。

天真的请求,得到了回应。镇里立刻安排姚坚培去了镇里一间农化厂,担任会计工作。那是一间制作食用菌菇的工厂,厂里有文化的人并不多,高中毕业的姚坚培在里面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了。于是,厂里安排他兼任了团支部书记的工作,组织年轻人学习。

因为一路坦途,姚坚培尽管腿脚不方便,但他有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阳光气质,经常找出一些诗情画意的作品让年轻人学习,有时候自己也会写点诗歌表达自己……这些都很让年轻的姑娘着迷。在厂里,姚坚培谈过两次恋爱,每一次开始都是甜蜜的,但结果都一样――因为腿脚的关系,被女方父母一口否决。几次下来,姚坚培也有些灰心了。人生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自己毕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难道注定找不到一个相爱的人共度一生吗?后来,又有不少热心人帮忙给他介绍女朋友,但都以残疾女青年为主,被他婉言谢绝。

晴朗的天空,也难免有乌云飘来。让姚坚培重新拨云见日的是顾丽华,一个身材高挑、健康匀称、美丽大方的姑娘。

3个月闪婚,和娘家断绝往来12年

顾丽华也是农化厂的工人,经常参加姚坚培组织的各种活动,听着姚坚培在台上讲话,姑娘一直觉得姚坚培这样的年轻人,热情阳光,有文化、有思想,姑娘早已对他芳心暗许。

除了组织大家学习交流之外,姚坚培还经常到厂里帮助工人做一些技术型的示范。有的工人看到姚坚培来做示范了,有些偷懒,让姚坚培示范了一个产品,又一个产品……姚坚培也是好人,就应大家的要求,一个接一个地制作,直到自己满头大汗,也不罢手。就这样,本来只是来进行技术指导的姚坚培一下成了别人的“代工”,做了一个上午。

下午,工人们“热烈”要求“姚技术员”再来进行指导,姚坚培居然也乐呵呵地去了,倒是顾丽华出面,喝止了同事们这种做法,“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已经示范了一个上午了,我已经看会了,有什么不会的可以来问我。”姚坚培也是第一次看到顾丽华柳眉倒立,杏目圆睁,发这么大火。于是,那些偷懒的工人羞愧起来,四散离开,自己各自工作起来,厂里一下气氛凝重了许多。姚坚培也只好站在中间打个圆场,“我虽然脚不方便,但是我手还是有点力气的,做一点也无妨的。”又开了几个玩笑,缓和了当时的气氛。话虽那么说,但姚坚培霎那间觉得身边这个“挺身相救”的女孩,好像白衣飘飘、头戴橄榄枝的女神一样,光彩夺目。

自从那次“美人出手相救”之后,姚坚培开始留意起这个女孩。不过,姚坚培因为身体残疾,所以他想找一个健全人,也希望对方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温柔婉约,而顾丽华个子比较高大,和她在一起怕有压力。另外,由于有了前几次的失败爱情经验,姚坚培的信心指数几乎接近于零了。姚坚培就安慰自己,她对我好也许是出于同事之间的情谊。

有一天,姚坚培下班回家,正好遇见了顾丽华也下班骑车回家,高个女孩,骑着一辆二十八寸的自行车,长发飘飘,裙裾飞扬,夕阳余晖洒在乡间的小路上,炊烟袅袅,落日归鸟……那一刻, 姚坚培深深地被顾丽华健康美丽的身姿吸引了,从那一刻开始,他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姑娘,这幅画面也久久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将近30年。

爱情岂能因噎废食,所以哪怕最后的结局还是和从前一样失败,他也要勇敢的表白。姚坚培精心挑选一个花前月下,向顾丽华诉说了衷肠。顾丽华低下了头,满脸绯红,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可是,麻烦才刚刚开始。就在姚坚培向顾丽华表白之前不久,顾丽华家里刚刚帮她订了一门亲事。80年代初的农村,虽然早已不是封建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定亲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仪式,一旦女方收下了礼金,那这门亲事就只是时间问题,街坊四邻都会收到婚礼的邀请函,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早早就送上了婚礼的“红包”。那是因为顾丽华母亲生病住院,她家里只有两个女儿,身为大女儿的顾丽华责无旁贷每天陪夜,守护在母亲的身边,这让旁人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这么善良孝顺的姑娘,自然有人上门提亲,家里看女儿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再看看对方家里条件也不错,自然就应了这门婚事。

首先,顾丽华要去退掉那门亲事,这让父亲火冒三丈。女儿和父亲解释,她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父亲觉得毕竟订亲的男孩情况都已经了解过了,挺不错的。当时在农村退亲的动静绝对不亚于离婚,不算满场风语,至少也让人指指点点。父亲慎重觉得,女儿提出要嫁的人家里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怎么能说退就退的,再说做人岂能出尔反尔,特别是对于结婚这么重大的事情,不可儿戏。

顾丽华于是把姚坚培是厂里团支部书记,教大家学习这些事情和父亲一说,父亲稍微平缓了一下情绪。毕竟父亲也高中毕业,听到姚坚培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觉得不错起来。父亲说,“要不,哪天就来家里吃个饭吧!带来我们看看。”随后,父亲出面把当初那门亲事给退了。但是,顾丽华向隐瞒了姚坚培腿有残疾这件事情。

纸是包不住火的。去顾丽华家吃饭的前一天,顾丽华陪着姚坚培去商店里买了好多礼品,顾丽华在一旁当参谋,父亲喜欢酒就带上几瓶绍兴陈年老酒,给妈妈带上当时非常时髦的针织衫。各自回家后,姚坚培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仅是因为激动,而是担心顾家人是否能够接受他双腿的残疾,毕竟有了几次前车之鉴。他想起了顾丽华和他说过的话,“无论他们答应不答应,我的心已经交给你了,我父亲知书达理,他会听我解释的。”

天亮了,顾丽华父母在家准备饭菜,让顾丽华去楼下接上门的“毛脚女婿”。走上二楼,对于姚坚培不是容易的事情,何况他还带着很多礼品。一边上楼,一边顾丽华还关切地问他,“要我帮忙拿吗?”姚坚培摆摆手,他要自己亲手奉上礼物,以表诚心。

当姚坚培刚刚跨进顾家大门,顾家上下全都傻眼了。父亲直接摔门而去,妈妈回到房间,只留下一句:“你们自己吃吧!”关上门抹眼泪,只留下妹妹在一旁安慰他们。一桌子酒菜,就这样慢慢冷掉。姚坚培提着礼品,站在他们家客厅两个小时。顾丽华去房间找父母谈,透过房门,姚坚培可以隐约听见父母说,“他这样的腿脚,要和你结婚,究竟是爱你,还是害你?爸爸妈妈不会骗你的,跟他,你要吃一辈子苦的,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父母这样的态度,并不能阻止顾丽华和姚坚培在一起的决心,于是,她毅然收拾好衣服,从家里搬到了姚坚培的家里。至此,从两人相识到顾丽华离家出走,不过3个月的时间。接下来,可想而知的天下大乱。看到女儿这样绝决,离家出走,父母伤透了心。但女儿的心意已决,谁来劝也劝不回去。甚至,周边的风言风语很多:“他这样一个残疾人能娶到一个正常人做老婆,是把人家骗到手的,肯定是用了什么手段的。”越是这样,顾丽华越是铁了心要和姚坚培在一起。为了爱情,坚守在一起,听上去很美,很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这样的逃婚要背负多大的压力,特别是在80年代,街上的色彩还并不丰富的,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

看到顾丽华为了自己,和家里闹翻,姚坚培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写了一封信给顾丽华的父亲,表达了自己会对顾丽华好的决心,同时也表示,女儿是他们的女儿,只要顾丽华愿意,他随时愿意送她回家。但这封信好似石沉大海,并无回音。

不久,顾丽华就和姚坚培登记结婚了,没有婚礼,没有一桌婚宴。姚坚培看着身边的妻子,他暗暗下了决心,“我知道只有好好工作,把事业做成功了,让她幸福了,她的父母也就会接受我们的婚姻了。我一定要努力,给她回娘家的权利。”

努力了12年,终于,姚坚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风雨携手,共见彩虹

这12年,并不容易。顾丽华一次也没有回去过,父母也没有主动找过她,只有妹妹偶尔会偷着跑出来和姐姐见面,说说家里的情况。

婚后不久,为了离家近一点,两人离开了原来的农化厂,被调到了另一间工厂,在新的单位里,他们工作得并不顺心。工厂的领导对姚坚培担任会计工作也不满意,回想起在农化厂里,担任团支部书记时一呼百应的场面,姚坚培非常失落。在新的工厂里,顾丽华也只是做一名普通的工人,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婚姻刚开始,就困难重重。姚坚培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也无法实现让妻子回娘家的诺言。

之前在担任团支部书记时,姚坚培认识了不少生意人,可以出来自己承接一些工程或是做点生意,应该会比在这家新的工厂里发展要好。满怀憧憬,姚坚培打了病退报告,他准备大干一场。这时候,顾丽华怀孕了,也顺势离开了工厂。夫妻二人,准备携手共创一片天地。

首先,姚坚培花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买了一辆残疾人康复车――说白了就是曾经街头拉客的“残的”,后来被取缔了。他本想开着这辆车出门去谈生意,接工程……结果,姚坚培太天真了。更倒霉的是,他遇人不淑,“残的”一直在朋友的一家修理厂里修理,却总是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出问题,后来他偶然换了一个地方修理,才发现不是修不好,而是那个人故意把车不修好,想多赚他钱。

不久,儿子就出世了。夫妻两个人都没有收入,吃了上顿没下顿。多亏姚坚培朋友多,看到他家里这种情况,总是带点米、带点菜来给他,这些东西对于他的那些朋友来说不算什么,但却救活了他们一家人。虽然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但顾丽华看到关键时候,姚坚培有这么多朋友帮忙,也并不觉得家里冰冷,反而挺温暖的。

痛定思痛之后,姚坚培不再好高骛远的想做生意赚大钱了,他决心踏踏实实地出去挣点钱填饱肚子。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就开着“残的”去车站接送客人,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钱是挣了不少,不仅保证一家吃喝,而且还有盈余。不过,因为“残的”一直保养不好,刹车灯光都不行,好几次,在接送客人的路上,姚坚培差点连人带车被卡车给撞到。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老公在外面挣钱,老婆在家里担惊受怕,只要姚坚培不到家,顾丽华就不睡觉,一直站在窗口等着昏暗的“残的”灯光由远及近,她才安心地把饭菜热好端上桌子。

几年之后,出于安全考虑,顾丽华说什么也不让姚坚培再开车去接送客人了。他们用手头的积蓄,买了一间商品房做门面――90年代的商品房,只要一万多元就可以买一间了。他们一起做盒饭做快餐,生活逐渐富足起来。但姚坚培并不开心,因为他喜欢和人打交道,不喜欢整天对着蔬菜猪肉锅碗瓢盆,虽然有钱了,但他并不开心。

机缘巧合,当年农化厂里一个同事正在做土方工程,找到姚坚培,让他一起做。这让姚坚培重新活络起来,真正开始做生意,姚坚培又开始八面玲珑起来,赚的钱比开快餐店翻了好几倍。顾丽华也干脆关了快餐店,在家专心做家务带孩子了。有钱了,从苦日子过来的顾丽华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教育儿子和女儿要节约,不许浪费饭菜。

日子好起来,顾丽华何时能回娘家,这些年来,姚坚培一直在找会岳父母的机会。终于,有一次顾丽华的父亲生病要住院,姚坚培托关系找朋友帮岳父联系医院找医生。病情并不严重,但岳父深受感动。出院后,岳父召集了家族所有人一起吃饭,也叫上了顾丽华和姚坚培。表面上,岳父母说是表示感谢,姚坚培心里明白,岳父母这是与他们相认了。12年来,父女的关系,终于在姚坚培的努力下,破冰了。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虽然和岳父的关系缓解了。但姚坚培和顾丽华之间却起了矛盾,他有了钱,要回馈社会,打算捐钱给学校建楼,给敬老院,给残联……每次捐款都是上万元,这让顾丽华有些不开心。有一次,为了捐款还大吵了一架,“总是把钱拿出去,不想过就把家砸了算了。”顾丽华扔起桌子上的一把茶壶,把卫生间里的水箱给砸了。从那以后,姚坚培为了捐款方便,不再把钱放在顾丽华那,而是放在公司的一个朋友那里保管――这也埋下了祸根。

因为不断回馈社会,姚坚培上了报纸,上了电视,奉贤区的领导都对他的事迹赞扬有加。给他的工程也越来越多,看到老公的爱心也并非白白付出,顾丽华也开始支持老公做慈善了。

祸起萧墙,有一天姚坚培想起来要和公司里那个朋友结算一下账目,但没想到,钱早就被朋友花光了,接下来,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几年后,官司赢了,但从前做土方的朋友早已经不做这行了。还好,那几年靠做土方工程赚的钱,买了几套房子,即便是靠着房租,姚坚培夫妇也够生活了。

但平静的生活,不是姚坚培想要的,在经历了婚姻中的种种曲折之后,他决定开一间婚介所,“我觉得做婚介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情,不为盈利,我想感恩,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家庭的欢乐,也让自己更快乐。”怀着这样的梦想,姚坚培在奉贤开了一家婚姻介绍所。除了成功牵线数百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之外,这里还帮助有矛盾的夫妻进行调解,只要一个电话,姚坚培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只有看到人家家里欢声笑语,他才会安心。姚坚培现在追求的幸福,不再是小家的,而是大家的幸福。

别看在婚介所里,姚坚培不仅牵线搭桥,还帮助化解家庭矛盾。有时候,姚坚培自己还经常会和顾丽华为了鸡毛蒜皮,互不理睬,然后,认错,欢笑……这就是生活,有雨才有晴空。姚坚培说,“婚姻就是这样,要包容,要坚持,才会更美。”

原载:《现代家庭》2012/05

上一篇:为了“放牛班”的孩子,复旦学子放弃高薪付出11... 下一篇:白癜风“杰克逊”做模仿达人,更情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