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01 08:44:28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在小语课堂中通过抓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捕捉教学生成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想象催生问题意识,利用有效评价形成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语课堂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2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一课程理念,教师应在小语课堂中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收获成长的勇气、信心、力量。

一、抓关键词,培养质疑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因此,让质疑引领课堂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金钥匙。人教版语文第五册课文《掌声》是一篇语言朴实、感情充沛、动人心弦的文章,当课堂教学进入“自主质疑,交流探究”的环节――默读课文,圈画出难理解的词句段时,笔者请学生们在句子旁以问句的形式作标注。笔者巡堂发现,学生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为什么英子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英子为什么眼圈红红的?为什么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为什么说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英子为什么那么犹豫,那么忧郁呢?英子为什么说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学生的问题天花乱坠,问题中又冒出许多新问题,但都没有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笔者提示学生:能围绕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段去质疑才是有价值的高水平的质疑。比如有学生问“英子为什么说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就是质疑,因为他紧紧抓住了文中一个很关键的词,是哪个?学生立刻会意――掌声。这时,学生的质疑不再是指向文本内容,其二次质疑有:第一次上台讲故事的英子,在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后心情怎么样?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对性格忧郁的英子来说很重要吗?为什么在这一刻同学们给了英子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故事讲完了,为什么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什么说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掌声过后,英子的性格有什么变化?……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让学生的这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分量,那问题应该是直指文本、现象、事物的本质,而非泛泛而问。教师抓住文章的题眼、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去发掘问题质疑探究,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质量,增强其问题意识。

二、捕捉教学生成,激活问题意识

清代学者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始终是求知的起点,认知的高点。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求学状态,就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变得俗不可耐。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数,作为一名小语教师应该时时磨砺自己、课课历练自己,培养出一颗聪慧之心,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先前的教学预设、构想,因势利导、以学定教,让教学的智慧生成点亮课堂。如以下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导入语):同学们很会学习呀!抓住“微笑”一词在文本里走了个来回,领悟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祖国建设者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保卫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不屈信念。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用“ ”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生1(大声的,语气中带着意味):老师,关于“微笑”我有个问题,爸爸从微笑到不微笑用了几秒钟?

(全班学生先是一阵静默,接着有人笑了,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提问,笔者慌忙圆场:“请同学们静下来,我们先好好品读文中重点句好吗?”但学生的思绪根本无法再跟进教学)

师:那大家猜猜看,爸爸从微笑到不笑到底用了几秒钟?

生(兴奋地):我来,我来……3秒、5秒、10秒、16秒、30秒……

师:同学们的答案都不一样,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谁的答案更确切呢?我们得好好研读课文,明白爸爸为什么笑,后来为什么又不笑了,最具说服力的解释肯定来自于文本的重点句段,来源于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意,想要明白其中的深意,请大家先认真阅读课文吧。

学生们透过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了爸爸的心愿,明白了白杨的品性就是新疆工作者的写照,他们正直、顽强、勇敢、无私、无畏,在茫茫的戈壁滩默默地奉献青春、热血、汗水,这一丛丛绿色着实令人肃然起敬。在小语课堂上,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疑虑困惑,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们质疑问难的习性,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优异品质,激活其问题意识。

三、激发想象,催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也是在想象。在想象中大胆质疑,在解疑中大胆想象,语文教学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熠熠生辉。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一说“援助中心”是什么地方?

生1:支援、帮助别人的地方。

生2:I爱心的地方。

生3: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把一些钱物捐献到这个地方,此处的叔叔阿姨再把钱物送到有困难的人手里,比如“红十字会”“抗震救灾援助中心”等。

师:你们能联系字义并结合生活来理解词义,非常棒。根据大家的理解以及这一单元的主题,老师想把“援助中心”称为“爱心中转站”,可以吗?

生4:非常好听的名字。

师:这“爱心中转站”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找一找。

生5:两次,一次是“后来,我看到了一颗援助中心的‘给予树’”,另一次是“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师:我觉得第三次出现的“援助中心”比前两次更直观、更生动、更立体,让人一看就懂,再找找看。

生6(高兴地):是课文的插图!

师:这就是真实的具体可感的“援助中心”,它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看,画面上金吉娅在做什么?听,画面上的金吉娅在说什么?

生7:金吉娅正在把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礼品盒递给援助中心的阿姨。

生8:金吉娅会说:“您好,阿姨!请您帮忙把这个礼品盒送给那个陌生的小女孩,这是我送给她的圣诞节礼物。非常谢谢您!”

在笔者的抛砖引玉下,学生们也纷纷提出了疑问。

生9:见到这么有爱心的金吉娅,阿姨会怎么说?怎么想?

生10:穿着红裙子的洋娃娃好可爱呀,得到洋娃娃后陌生的小女孩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11:做完这件事,金吉娅心里会怎么想?她会后悔吗?

生12:陌生的小女孩要多久才能收到礼物呢?

师:同学们多么善于揣摩人物的心思呀,真是一群细心的孩子!大家也一定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吧?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再次飞到“援助中心”去走一走、瞧一瞧、问一问,再把你的美好想法编写下来。老师相信,只要你像金吉娅一样有一颗真诚、仁爱、善良的心,你的答案一定是最动人的。

当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并与图中的人物“对话”后,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能飞跃“迷雾”,写出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这就是质疑想象带来的神奇功效。

四、有效评价,形成问题意识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W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分析并解决疑问,这样既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当教师抓住时机给学生有价值的引导、有效的评价时,学生就会踏上美妙的课堂之旅。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夜莺的歌声》这样描写“小夜莺”的外貌:“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对于这段描写,有一名学生在开课之初说道:老师,这里“光着头”写错了,不信你看插图。笔者评价道:“你的问题真有意思,真是个爱观察的孩子。”笔者肯定了学生细微的发现,赞扬了他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在黑板写下了两个句子:①李爷爷的头发掉光了,变成了光头。②下雨了,李大叔光着头从街上走回来。然后请同学们读这两句话,注意画上波浪线的词语,说说两个句子中“光头”和“光着头”的区别。笔者再在“光头”后面加上“和尚”一词,学生们都恍然大悟,那名质疑的学生笑着说:“哦,那天中午放学时突然下起了雨,全校同学几乎光着头跑回家,如果像我之前理解的‘光着头’,那岂不是一大群和尚在雨中跑了。”全班哗然大笑,在笑声中大家理解了课文句子的意思,同时学生的学习乐趣在释疑中滋生,思维在解疑中得到发展。可见,当学生在课堂上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时,教师要顺势而为,对学生作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的质疑成为课堂的动力,促成教学的活力,最终将教学引到言语实践上,实现语用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关注生成。当学生的问题被关注,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就会增强问题意识,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脱贫攻坚需要第一书记“换位思考” 下一篇:构建高效的阅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