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田间管理在栽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0-01 07:43:09

谈田间管理在栽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田间管理在作物栽培过程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包括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全部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满足作物对水、肥、光、热、气的要求,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要积极防御旱、涝、风、霜、雹、冻、病虫及杂草等危害,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以,田间管理是给作物生育创造最优越的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作物发挥最大的生产力。农谚有“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充分说明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田间管理;栽培;作用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15-1

1 播后耙地

作物播种后,常因雨后土壤表面板结,不利作物出苗,按耙地时间分出苗前和出苗后耙地两种。出苗前耙地一般用于子叶出土,幼苗破土力弱的双子叶作物,如棉花、大豆等,使用的农具为旋转齿耙或轻型钉耙。耙地深度以2~3cm为度;出苗后耙地一般适用于播种较早,出苗前土壤板结,出苗后杂草较多又不便中耕除草的密植作物如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常在麦苗扎根,苗高约8cm左右,具有2~3片叶子时进行耙地。冬小麦则在春季末返青前耙地,所用农具一般为轻型齿耙。

2 匀苗补苗

苗全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基础,作物播种以后因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常有出苗不齐、不匀或缺苗、死苗现象,不能保证所需要的苗数,具有分蘖的禾谷类作物虽然分蘖可以弥补一部分,但可靠性不大,宽行大垄株数不多的高秆作物发生缺苗断垄,则产量影响甚大。因此,播种或移栽后首先要进行田间查苗,及早利用播种时育的预备苗进行补苗或补种。

匀苗间苗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匀苗间苗时间、次数随作物而定,玉米、高粱约在出现2~3彼叶时,谷子往往是先疏苗后定苗,大致在4~5叶前后进行,棉花、甜菜在出现第一片真叶时进行,一般第一次间苗预留苗数比定苗数多1~2倍,第二次间苗约在2~4片真叶时进行,最后一次间苗叫定苗。

3 中耕培土

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田间作业,人畜践踏,机械压力,降雨等作用使土壤逐渐变紧,孔隙度降低,表层板结,影响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所以必须进行松土,叫做中耕,在植株基部壅土称为培土。中耕培土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作业,有的作物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物质分解,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抑制盐分上升;培土具有增加土温,提高摔倒伏能力,利于花生下针结荚和块根形成膨大,在雨水多的地方有利于排水防涝。

4 杂草防除

因为杂草具有密集的根系和顽强的生活力,能适应各种环境,很多杂草具有密集的枝叶,严密地覆盖土面,和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降低田土养分和土壤温度,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同时,杂草常是病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增加病虫传播和严重程度。作物中混入杂草种子,降低种子纯度。机械化收获杂草多会造成机械堵塞,影响收获进度,增加收获损失。此外,有些杂草对人畜有直接毒害作用。

农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茎叶处理法是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在生长着的杂草株体上,根据农田施药时期,又可分为播种前茎叶处理,即在农田尚未播种或移栽作物前,用药剂喷洒已长出的杂草;生育期茎叶处理,即在作物出苗后,选择杂草对药敏感而作物安全的时段喷洒,这种方法,杂草和作物同时接触药剂,因而要求选择性除草剂。土壤处理法是将除草剂施用于土壤,药剂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地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根据处理期又可分为播种前或移栽前处理,播种后出苗前处理和作物生育期处理。水稻秧田除草,过去耗费人工甚多,现在应用药剂除草,已可基本上不用人工除草。

5 病虫防治

5.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措施,在防治病虫害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选用抗病虫品种,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实行轮作换茬,深耕炕土,清洁田园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以减少病虫来源,增强作物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5.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有益的生物,来消灭或控制作物病虫害。主要有以虫治虫,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来杀灭害虫;以菌治虫,利用微生物的寄生和产生的毒素来杀灭害虫、介壳虫、粉虱和害蠕等多种害虫;以菌治虫,利用微生物的寄生和产生的毒素来杀灭害虫,如苏云杆菌,可以防治稻苞虫、粘虫等。白僵菌可以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以菌治病,利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抗菌素来防治病害。此外,农业生上也常利用蜘蛛、青蛙、益鸟等捕食性动物来杀灭害虫。

5.3 理化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光线、温度、风力、比重、电流、射线等物理因素和器械设备等物理机械作用,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稳定,常用的有热力消毒,种子清选,人工器械捕杀,诱杀等;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应用最为普遍,见效快,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防治,因而在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实践证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防治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仅靠任何一种单一的防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必须将各种防治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提高防效,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作者简介:于海侠(1972-),女,汉族,本科学历,黑龙江木兰人,黑龙江省木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制约水稻早熟高产的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博弈分析与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