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中西管理思想现代融合的价值意蕴

时间:2022-10-01 07:33:29

试探中西管理思想现代融合的价值意蕴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各自的“文化悸论”

(一)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优弊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点主要是: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来决定各种管理措施。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异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的管理中仍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得益于对这种中华管理文化的借鉴。

但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有自身先天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形态。在管理思想的各种长处中本身也包含着各种弊端:人本观既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却不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整体观既科学地把管理诸要素及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却又可能成为失去活力、缺少个性、束缚生产发展的樊笼;协和观既正确对待自然、社会的各种辩证关系,注意保持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又可能成为反对变革、摒弃竞争、害怕冒险的强大心理惯性;经权观辩证地处理了管理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但“天不变、道亦不变”,万古不变的“经”就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组织更新、模式变革的极大障碍。传统管理思想中的许多信条,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何必曰利”、“父母在不远游”“子为父隐”等等,不仅在历史上成为管理方式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而且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仍是沉重的历史包袱。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优弊

西方管理思想是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论,更是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形成了它自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

然而,西方管理思想的这些优点也伴随着诸多弊端:各种“管理科学”都重视对管理的理性分析,但这种过分重视理性的传统却造成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人的心理情感的结果。对管理中的某一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的逻辑分析,总结出某一管理方面的规律,但却往往把这局部的规律看成是整个管理活动的普遍法则,产生了以偏概全、好走极端的弊病。例如,“科学管理理论”是极端的唯理性论,而“行为科学理论”,却走上另一极端唯人性论;“管理科学学派”迷信“组织中心”和“技术中心”,强调专业化、规范化、严密化、制度化,再次走到把人机器化的极端,当代“新潮派”则片面鼓吹“价值观念”的作用,又摆向了相反的另一极端,现代西方的管理日益趋向复杂化,这种复杂化带来了新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帕金森效应”的弊病;管理技术的复杂化造成了片面追求管理的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的倾向,无视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管理艺术的丰富性,以致成为被美国人称为对“象牙之塔中的分析和理财手段的迷信”。

二、 中西管理思想原创中的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原创中的现代价值

中国的管理是以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也是在总结中华管理实践和理论探索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体系。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深蕴于中国古代《周易》及儒、道、墨、法等众家学说之中。如:《周易》中的“刚柔相济”、“崇德广业”;老子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孔子儒家的“修己安人”、“人民为本”;墨翟墨家的“兼爱”、“利人”;韩非法家的“唯法为治”;孙武兵家的“运筹定计”、“知人善任”、“应敌而变”;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众家学说中原创管理思想进行扬弃,便可从中提炼出许多具有现代价值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1.从“人为政本”的原创管理理念中,窥视“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是以“人”为核心展开的。所谓“人”就是处于管理系统中的人。孔子日:“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日:“君,臣萌通约也。”孟子说:“民为贵”,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可见,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先哲们就提出了人本思想。不过,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的是“人为政本”,主要是从政府与官员的角度探讨“人本”问题,带有强烈的为国忧民的色彩。但在观念层面上与当今新经济时代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本质上相通。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文化受到关注。因为它能够调动全体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员工的最大价值,坚持了人本精神文化。

2.从“家国伦理”的原创管理理念中,透视“以德为先”的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统治者或思想家都引天然的家庭伦理进入国家的治理,家庭的礼俗秩序被扩大为国家的统治秩序,因此十分强调一种自然而然的伦理。儒家曾提出了著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命题,就是用管家的方法去管国的体现。从这一命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身”,即从自我管理开始,从社会细胞“家”开始,将管理行为建立在牢不可破的根基之上。“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也即先“安人”,先“修己”。“修己”与“安人”就是强调通过管理者的道德威望的感召和示范力,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从而使国家、社会与人际关系处于安稳相和之态中。这些就是“以德治国”,以德为先,达到治理社会之目的的现代管理文化理念。这也正适应了新管理的时代需求。

3.从“社会责任”的原创管理理念中,探寻“正己正人”的现代价值

中国哲学重视人的道德和行为的可塑性,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正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获得人们认同的过程。“正己”是“正人”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去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即“正人”的前提。“正己正人”作为中国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揭示了现代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己正人”是对古今中外管理行为本质的高度概括,是激励与服务积极行为的综合体现,强调人自身行为的激励与修养。“正人必先正己”,就是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然后从“正人”的角度出发,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在一种激情昂扬的状态下工作,使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正是现代管理的要求。

(二)西方管理思想原创中的现代价值

1.从科学管理的原创中建立了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概念

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并成为今天管理学发展的基础。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成为管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著名论著使其成为首位管理理论框架和概念的创立者;韦伯在其《经济学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官僚模型”,奠定了现代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管理学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这三位管理大师管理思想的基本框架体系和概念范畴。

2 .从“人性假设”的原创中看到了现代“人本化”管理的理念

在西方科学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提出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和“决策人”等等的各种关于人性的假设,从而揭示了人的经济需要而至社会需要再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今天强调以人为本,人本化趋势日益突出的时候,我们仍需要人本化与科学化的统一,科学管理的这些人性假设理论成分仍具有现代科学的价值。

3.从行为科学的原创中揭示了现代管理文化的价值

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开始了人的行为理论研究。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等。这些因素一起构成文化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和组织的行为目的和手段。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通过科学的文化氛围来影响人和组织的行为,就是行为科学的再现。

三、中西管理思想现代融合的价值意蕴: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一)西方管理思想:主导企业战略的制定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和西方上百年的企业管理思想相比,我们只能当学生。在企业战略规划方面,我们同样在模仿和学习西方。中国具有悠久的商业,然而传统商业和现代企业相比,无论在经营理念、战略决策、运营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我们仅从战略角度来加以说明。

现代企业的战略是以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为约束,推进企业发展,即按照发展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来控制企业当前行为,这是西方战略管理思想的核心。企业战略设计是一个以企业使命为起点,也是终点的循环链:企业使命――业务组合――经营理念――目标体系――规则体制――程序方法――预算配置――战略方案――行动计划――实施控制――测度评价――企业使命。企业战略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和战略目标,来调整企业资源和能力,保证企业的协调发展。

中国企业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壮大,得益于借鉴了西方几百年的管理思想精华,其中战略制定的作用不容低估。一般来说,创业阶段,战略的重点是在资源、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处理好目前市场定位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关系;成长阶段,战略的重点转向产品差异化方面,需要解决市场扩张和成本优势的问题;发展阶段,战略的重点又转向品牌的再定位方向;企业在获得大规模扩张和重组以后,则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文化的融合。

中国企业为了应对市场、技术、产品和竞争对手的瞬息万变,已经懂得并掌握了发展战略的制定,并充分运用了西方管理思想,细化出更为详尽的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和融资战略等子战略。可是,为什么众多的中国企业并没有从自身制定的战略中取得成功,反而屡屡失败?是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水土不服,还是东方传统文化与战略的格格不入,导致企业战略在实施中走样变形?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的目的是赢利赚钱,我们需要的是持续赢利,而不仅仅是短期赚钱。这就需要制定战略,战略就是对未来的选择,决定企业的方向。西方的管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制定战略的正确思路和有效方法,但是战略的真正实现只凭技术和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文化和环境的强大支持。恰恰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某些观念,削弱了中国企业的执行能力。

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就是“无过无不及”,几千年来则有多种阐释,积极的解释是合理、适度、平衡,消极的理解是平庸、保守、妥协。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求稳谨慎和安全保守的思想经常造成结果的不理想,因为富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精神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进步动力。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只有伟大的企业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伟大企业。这说明了我们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就是“人治大于法治”。西方企业注重的是组织结构、流程机制、市场细分等制度设计模式,中国企业依靠的是人际关系、人格信任、人品能力等人治管理方式,人治管理的影响严重地妨碍了企业组织功能的发挥。

西方社会基于契约式的组织形态和结构设计,与源于非契约化的信任关系和伦理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常出现矛盾,使得中国企业在战略的执行上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正确的决策,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是错误的决定,可以通过执行过程中合理调整以减少损失。战略制定要有理想性,但在执行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到实际性,战略的目标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人类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东方,东方的传统源远流长,东方的文化博大精深。而资本主义社会最早却出现在西方,西方的企业主宰世界,西方的管理奉为权威。中国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就像硬币的两面,而西方管理思想和东方传统文化就是硬币两面上的图案,只有协调、和谐、平衡,才能展现完美和圆满。

任何战略制定都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矛盾,那就是在稳定性力量与变革性力量之间必须进行调和,一方面要保持业务专注,另一方面又要随着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中国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须借助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精华,诸如系统论、概率论、博弈论等等研究成果,同时也要考虑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诚如曾仕强教授之言:“真理不在二者之一,却存在于二者之中”。

(三)中西方管理思想的现代融合:决定了企业战略的成败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跨文化管理成为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个重要课题。因此,探讨中西方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在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迎接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管理大师明茨伯格说过:“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而不是变化。”中国企业要想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有效地执行制定好的战略,就要善于在按照既定的战略取向进行执行的同时,还要洞察随时出现但真正重要的非连续性变化,这时候巧妙运用东方文化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永远不变――战略的原则和目的不变,另一方面是随时在变――战略的模式和进程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调整。播种有时,收获亦有时,协调好变化性与连续性,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果实。

21世纪面临的重大难题,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与分歧。对中国企业而言,其实就是西方管理思想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兼容和融合。西方管理思想的长处在于专业化和科学化,条理分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东方传统文化的特色在于适应多变环境,应变及时,在动态中维持均衡。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处理并解决好东西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文昌,于维英.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 水.东方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安锐 .论中西管理文化融合创新的趋同[J].西安: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3).

[4] 张丹 .中外管理思想的演变对管理实践的意义.长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

[5] 郭福才.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南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增刊).

[6] 刘建利.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启示[J].北京:商场现代化,2009,(1).

[7] 赵 亮 .中国古典思想的现代诠释[J].沈阳: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5).

[8] 彭熙,彭瑶.中西管理人性观比较于管理的融合趋势[J].财经科学,2003,(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对海西州建筑监理机制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谈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