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提供不竭动力

时间:2022-10-01 07:13:38

为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提供不竭动力

当前甘肃省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

努力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是总书记对甘肃工作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甘肃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甘肃省委要求全省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甘肃省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并从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62.7%的省情实际出发,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从最近一个时期的实践看,这项行动已由双向对接转向实质连接、由全面展开转向纵深推进,广大农民群众衷心拥护这一重大行动,热切期盼这项行动能够更加深入持续、更加扎实有效;广大干部正按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为民富民,更加注重务实和创新,着力打造形象提升、能力锻造和德政民心“三大工程”。结合我在自己联系的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和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两个联系点的调研,我体会,要使全省广大机关干部顺应中央要求和百姓期待,切实完成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固本强基、推广典型六大主要任务,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就必须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掌握民情民意的基本途径,切实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

全面了解基层情况、充分掌握群众意愿,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覆盖的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户特困户,情况千差万别,无论是资源禀赋、基础条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都有很大的不同。从贫困村的区域分布看,既有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藏区,也有其他插花贫困地区;既有极端干旱地区,也有高寒阴湿地区和戈壁荒漠区。从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看,既有自然条件差、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问题,也有自我发展能力弱、缺乏基本素质和基本增收门路的问题。40多万名干部投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一竿子插到底,省级领导干部到联系点,不搞陪同,可以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既能找到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又能检验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还能找到促农增收、增进福祉的途径和办法。只要联系单位和联户干部,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并深入贫困村调研了解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发展层次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与干部群众的沟通交流,多听他们怎么说,多问他们怎么看,多请教怎么干,就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了,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理清脱贫致富的思路、完善扶贫开发的举措,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

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切实增强富民安民的实效性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开展“双联”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干部联系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是困难中的更难、贫困中的特困。只要联系单位和联户干部全力以赴为贫困群众办一批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就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为民服务出实招,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富民安民举措,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求真务实抓落实,紧密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科学谋划本部门本单位富民安民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实际行动中,着力推动甘肃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要抓主抓重求实效,紧盯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类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促进贫困地区加强饮水、通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要疏导情绪促和谐,注重做好顺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时刻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充分理解群众的诉求和愿望,积极协助基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和调处化解工作,对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早了解、及时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做好调查研究和解释说服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促进邻里和睦、村组和谐、大局和顺。

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加快脱贫致富的战略举措,切实增强促农增收的持续性

对甘肃来讲,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难中之难是58个贫困县和8790个贫困村。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预计达1300多万,占农村人口的80%,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深。抓好了这部分群体的脱贫致富,就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联系单位和联户干部紧紧围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快速增收,精心指导、积极协调、尽力帮助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增收计划,培育一项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就能不断提高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有效解决“共性困难”与“个性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把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有机衔接起来,科学分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约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把促农增收的文章做深做足,使贫困群众的钱袋子尽快地鼓起来。要注重产业扶贫,立足当地实际和优势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贫困乡村特别是农民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作用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筑牢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让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更多的收益。要注重科技扶贫,围绕适宜当地的种养业,着力抓好良种良法组装配套,进一步强化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运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和技术指导服务,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努力实现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为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优质增收、节本增收提供支撑。要注重智力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和提高“两基”攻坚成果,防止产生新的文盲,有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支持贫困地区加大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为主的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要注重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常年稳定输出转变,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稳定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增收空间。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和已进入城镇的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为外出务工农民拓宽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上一篇:沉迷于“政府主导”会贻误中国 下一篇:当前中国的思想泡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