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腹腔粘连的临床分析与改进

时间:2022-10-01 06:09:10

新式剖宫产腹腔粘连的临床分析与改进

【摘要】目的:观察新式的剖宫产术后,行2次手术患者腹腔的粘连情况,将缝合方式进行改进后,再观察腹腔的粘连情况。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6例采用改进缝合处理,B组46例采用常规缝合处理。结果:A、B两组患者腹腔粘连的情况对比,A组36例中5例出现腹腔粘连,其发生率为13.9%,并且粘连均较轻,多容易予以分离;B组18例出现腹腔粘连,其发生率达到39.1%,并且粘连均较重,有4例患者因腹壁同大网膜以及子宫的切口之间严重粘连,在子宫前壁出现条索状的结构,使其与腹前壁粘连,导致开腹极为困难。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x2=11.25)。结论:应用新式的剖宫产术后,患者腹腔粘连较重,而应用改进方法后,患者粘连均减轻,并且粘连的发生率也大幅降低,应予推广。

【关键词】腹腔粘连;剖宫产术;新式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35-01

在近些年来,临床多采用新式的剖宫产术,不仅手术时间较短,而且患者恢复较快,其住院的时间也较短,与此同时,患者再次手术时,其腹腔的粘连问题往往比较严重。本文对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新式的剖宫产术后,行2次手术患者腹腔的粘连情况,将缝合方式进行改进后,再观察腹腔的粘连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6例采用改进缝合处理,B组46例采用常规缝合处理。A组中有12例为二次的剖宫产术患者,有4例为异位妊娠,有6例为子宫肌瘤的剥除术后,有6例为卵巢肿瘤;B组中有23例二次的剖宫产术患者,有16例异位妊娠患者,有8例为卵巢肿瘤,有10例为子宫肌瘤。A、B两组患者前一次的剖宫产指征间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切口均达到如期的愈合。

1.2 方法:应用新式的剖宫产术予以处理[1],选择可吸收线(1号)将膀胱反折位置腹膜与腹膜进行连续缝合。A、B两组缝合的差别为,对前鞘与腹直肌以及腹膜均选择撕拉式予以入腹;对膀胱处理时则均不下推,而选择子宫下段作高位的切口;同时以可吸收线应用宽针距对膀胱反折位置腹膜与腹膜进行连续的缝合。两组麻醉的方法均选择连续的硬膜外麻醉。

1.3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7.0(服务及产品其统计学的解决方案)对数据予以统计及处理,其中χ±s用以表示数据,同时选择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再将χ2检验用作计数资料的统计,而于两组间实施相互对比则选择q检验,以其P值在0.05以下系统计学差异。

2.结果

A、B两组患者腹腔粘连的情况对比,A组36例中5例出现腹腔粘连,其发生率为13.9%,并且粘连均较轻,多容易予以分离;B组18例出现腹腔粘连,其发生率达到39.1%,并且粘连均较重,有4例患者因腹壁同大网膜以及子宫的切口之间严重粘连,在子宫前壁出现条索状的结构,使其与腹前壁粘连,导致开腹极为困难。两组相较,其差异呈显著性(P<0.05,x2=11.25),(见表1)。

3.讨论

由于采用新式的剖宫产术时,术者多认为,对膀胱反折位置腹膜与壁层的腹膜不予缝合,仅任其进行自然爬行的方法愈合,不仅能够减少异物对其刺激,还能够消除由于缝合过紧以及过密所致该部位组织出现缺血以及坏死情况,进而减轻出现的炎症反应,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该理论原则上讲是正确无误的,而于实际的工作当中,产生对患者组织的创伤为不可避免的,其损伤程度也同术者进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手术的时间,和出血多少甚至缝扎止血均密切相关。同时损伤坏死部分组织也仍然会出现无菌性的炎症反应[2]。此外,进行剖宫产术也并不系绝对性的无菌操作,特别是于产程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急诊手术患者。当患者宫口已开,并且羊水已破,以及术前经过了多次的阴道检查患者,其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往往更大[3]。而当刺破患者羊膜时,其羊水成分也能够刺激到周围的组织,从而出现炎性反应,患者如果同时存在羊水的污染,以及胎粪混入,其炎症性反应则会更加严重。同时出现粘连的程度以及炎症相关反应的程度则会更加密切。

综上所述,应用新式的剖宫产术后,患者腹腔粘连较重,而应用改进方法后,患者粘连均减轻,并且粘连的发生率也大幅降低,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51.

[2] 徐毓平.盆腔粘连.中国妇产与产科杂志,1997,13(2):118-119.

[3] 丁仁波.新式剖宫产粘连和膀胱上吊的关系.河南外科学杂志,2002,7(8):57-58.

上一篇:25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影响因素... 下一篇:高危儿在顺产与剖腹产中娩出时低血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