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教学的作业批改误区

时间:2022-10-01 06:06:54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的作业批改误区

摘 要: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师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延伸。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作业 批改

高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既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反馈,又是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在作业的布置上应有梯度,即既要有基础题,也应该有提高题,适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并在批改上认真批改、分析、归纳,以便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但是目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上仍然有不少教学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题,而不注意精讲精练,所以在作业批改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作业批改低效、死板

因为不少教师采取“题海战术”,作业量太大,而教师的时间一定的。所以批改作业时一般没有时间完成批改记录,更没有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归纳、思考,只是在作业反馈时凭自己批改时的粗浅印象传递一下答题情况,对几个作业完成比较好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再批评几个作业完成情况不太好的学生,随后进行的“讲评”阶段,也由于批改时没有分清重点题、一般题,讲评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只好从头到尾,一题一题地一讲到底,使讲评重点不突出。又由于没有记录犯有典型错误的学生名单,提问时往往盲目随意,有时会导致提问的学生都是答案全部正确的,或个别性错误却大讲特讲,形成低效的讲评现象。更由于批改时没有深入思考,想当然地评析,使评析达不到揭示原因、规律、方法的深度。

二、作业布置、批改机械、没有针对性

看一个教学行为是否重要和必要的,必须站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有利的角度去判断。教师如果站在不对的角度,批改往往变成僵死的、无活力的教学行为。例如不管作业量多少,批改难度如何,批改时间是否足够……只是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结果一是以大量的、机械性的批改时间,挤占了教师的备课、选题、编练习、个别辅导的时间,导致有的教师以“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为名,拿着别人的编写的教案仓促上阵,不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灌输”结论,并穿插一些空话、废话、一般的话,轻易的放弃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为了教学而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的教师编写练习时忽视备课,不精心习题,也不自己先做一下,从习题集上原样直搬,让学生做了缺少典型性、数量多而收效低的“作业”,隐形浪费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教师的批改时间、上课的点评时间。而且教师一天到晚,为这样的低效劳动而忙忙碌碌,甚至疲于奔命。

三、对作业批改的定位认识模糊

批改的目的一是从总体上了解学生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寻找讲评的重点;二是寻找学生的错误类型,以便探究其错误的原因和避免错误的办法。但是,在某些教师的操作中,批改的重点不是放在题目上,而是放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上,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尽力完成”。不完成就加以批评,认为找到了学生的问题,大批特批,这无疑是偏离了作业批改的初衷,就学生的得益角度看,这样的批改只有思想教育的意义,

而不能作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作业检验的手段。

批改符号单一,让学生不理解具体错在哪里

因为题量大,教师在批改上机械的对照参考答案,作业本上只有“√”、“×”两种符号,学生从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订正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得教师再对这些题目进行讲解,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应该在具体错误的地方划上标记,如用“∨”表示增加步骤,用“?”表示有问题等等。所以作业的批改最后变成了为了批改而批改,学生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作业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因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无从谈起。

上一篇:谈谈怎样上好高中美术课 下一篇: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