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队伍弱化现状、原因与策略

时间:2022-10-01 05:40:34

幼儿园教师队伍弱化现状、原因与策略

摘要: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有所弱化。幼儿园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编制少、年龄结构老化、职业倦怠等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通过法律法规制定幼儿园教师最低起点薪酬,实行“(准)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多方筹措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 ,鼓励企业与社会各界建立民办幼儿园专项奖励基金,加大政府扶持学前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队伍;队伍稳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132-04

学前教育没有被国家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导致幼教岗位缺编制,幼师队伍“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加上幼儿教师工作辛苦、待遇不高,很多真正有能力的幼儿教师不愿意从事幼教工作,从事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很多也不符合要求,幼儿园急需合格幼教师资,尤其是在农村幼儿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学前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弱化现状

目前很多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着“保教人员学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强,非正常流动量大”等现象。

1.教师学历层次低,幼儿教师学历弱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有人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办园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队伍、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差不齐,良莠俱下,很多不合格的幼儿师资被招进幼儿园,导致幼儿园成为举办者“获利的基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根据我们的调查,广东省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只占幼儿园教师总人数的37.6%,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68.5%。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和小学教师相比,总体学历水平远远低于小学教师,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职业中专或职业高中幼师。虽然这些低学历教师具备了必备的专业能力,比如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弹唱舞美基本功,活泼、大方,有耐心、童心等,但他们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给幼儿上课用词常常不规范,逻辑性差等,既会吹、拉、弹、唱,又懂幼儿心理和保教的幼教老师更是少之又少,造成教育素质总体不高。

2.举办者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弱化

幼儿园的发展首先会体现在校园的建设等硬件上,办园者更关注的是经济效益,对幼儿师资的建设不太重视,往往从经济着眼,结果是校舍建设得特别漂亮,而教师的学历、素质却很低,举办者的目的是获得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经济回报率,社会效益往往被忽略了。

3.幼儿教师工资普遍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弱化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队伍的稳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幼儿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是启蒙教师。儿童模仿性强,成人尤其是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大的方面讲,学前教育对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人力资源早期开发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意义。加强学前教育有利于消除弱势群体世代“恶性循环”,为实现人的平等创造均衡的机会。从小的方面说,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的言行、熏陶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在强调幼儿园教师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作用时,现实却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稳定性差。

4.教师培训提升的机制与渠道不畅,培训提升的空间弱化

师资参差不齐,难有进修机会。有些幼儿园几乎没有经费添置更新设备,更没有经费用于教师进修培训。甚至有的幼儿园聘请的几乎都是非幼教专业的教师,教师基本上是靠以前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没有进修、研讨、参会等的机会,教师无法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

5.幼儿园编制少,年龄结构老化

通过走访幼儿园发现,有的幼儿园尽管生源火爆,保育质量好,但由于编制原因,老师和保育员队伍已经严重超编,教师的年龄结构也趋向于“老化”,大部分教师都在40岁左右,教师的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这主要是幼儿园规模和过去几年相比,已增加数倍,但编制数却没有增加,只有临时聘用人员缓解压力。所以,很多幼儿园硬件设施完善、甚至一流,各种文化活动也特别丰富,但受编制影响,师资来源困难,连公办幼儿园也认为师资普遍紧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甚至县城的幼儿园,对专业幼师的需求往往难以满足。

・学前教育・1幼儿园教师队伍弱化现状、原因与策略二、幼儿园教师队伍弱化现象原因

前几年,由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不足,形成幼儿教育绝大部分的投资主体是社会或民营资本,不少幼儿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教师工资实行“过度缩减” ,有的幼儿园甚至是小作坊式、低成本运作,形成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

笔者所在单位经过对广东20个地市幼儿园进行调研,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组织近80名师生,选择6个发达市,8个欠发达市进行问卷调查,向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50份,有效问卷1906份,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此外,通过分成三个调查组,走访了近百所幼儿园,实地考察、调研幼儿园教师召开座谈会。经过调查后认为,幼儿园教师状况堪忧,教师队伍弱化现象严重,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刻不容缓。

幼儿园教师队伍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经济收入低,经济地位低下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广东发达地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幼儿园教师占该地区参与调查人数的71.8%,在欠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幼儿园教师占该地区参与调查人数的74.3%。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待遇悬殊是造成广东省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二)举办方要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

举办方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政府可以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补助资金购买社会保险,并随着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时间逐年增加,以利稳住民办幼儿园教师。

切实为幼儿园教师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障问题。非事业编制教师也可以享受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符合国家规定任教资格和事业单位进人条件的,经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可按照当地事业单位标准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方面,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本人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交纳,纳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通过举办方缴纳社会保险这些费用,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有好处的,他们的福利才有保障。教师的福利上去了,教师才能稳定下来工作,才能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多方统筹规划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

由政府统筹全省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政府、举办方、教师三方负责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规定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办法促进幼儿园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1)统筹规划、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和总体素质。通过修订《幼儿园管理条例》,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使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在5年内基本达到大专以上。

(2)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以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重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标准,达到与中小学教师要求相同的标准。

(3)政府要增加财政预算,通过支持各级各类教育学院、高职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加大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免费培训力度,在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园本培训。

(4)由政府、举办方、教师三方共同负担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通过规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数,如民办幼儿园教师不少于公办幼儿园教师规定学时的50%,由政府设立专项预算,负担幼儿教师部分培训经费,举办方提供一部分经费或通过企业赞助,个人负担必要的经费等方式多方面筹措经费,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

(四)建立民办幼儿园专项奖励基金

鼓励国家、企业与社会各界建立民办幼儿园专项奖励基金,用于鼓励、发展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利用符合幼儿园准办条件的场地开办民办幼儿园,鼓励企业与社会各界建立民办幼儿园专项奖励基金,用于鼓励、发展学前教育。按照扶持与监管并重的原则,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大众,收费低,管理规范的民办幼儿园。比如,对新办幼儿园按每班2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开办资金补助;对现有等级以上的民办幼儿园,将给予每班一次性2万元的奖励补助;对新评上省一级幼儿园的,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一次性奖励3万元;属民办和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通过租赁场地举办的幼儿园,可连续5年给予办学补助。补助标准按所在地房屋租赁标准核定,每班最高不超过2万元;新建、置换(收购)和改造的幼儿园,按新增班级数,每班补助建设资金6万元;改造后达标的幼儿园每班补助建设资金3万元。

总之,我国目前幼儿园教师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低,教师职业精神下滑,缺乏内在的提升目标与动力,应付甚至厌倦工作,教师素质不高与职业精神缺失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加以解决,将形成恶性循环。不论学前教育决策者如何重视、办学理念如何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参考文献:

[1]储朝晖.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公平性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7-61.

[2]幼儿园为什么缺老师?专家建议提高幼师待遇[N].人民日报,2010-06-28(6).

[3]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5(1):5-10.

[4]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3-6.

[5]田思蓓.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J].改革与开放,2011(10):160.

上一篇:论述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性技术 下一篇:既有复线增建涵洞工字钢扣轨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