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10-01 03:39:47

浅析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公共英语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反馈和监督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公共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主要问题

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是一个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公共英语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反馈和监督作用。

然而在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的贯彻实施并不是十分健全的,这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对所任课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初步了解了广大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做以下分析。

一、评价目标的问题

针对教学评价目标的着眼点不同,对其功能的认知也是不同的。传统来讲,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主要强调和突出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在制定评价目标时考虑评价的指导和反馈作用。通过调查研究,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目标存在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1. 评价目标不清晰,不具体,导向性不强。教学评价最重要的是要使评价主体能够清晰准确地参与评价过程,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和反馈功能。然而从教学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评价目标的认识是模糊的,不具体的,老师对考核项目的传达是不到位的。学生对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主观上有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愿望,然而对一些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却持有抵触的情绪。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应该是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不同学生的不同计划,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学习导向功能。然而,在现实的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活动中,学生虽然知道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但却无法自主的完成学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2. 评价目标可操作性不强。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同学“希望老师在课间或晚自习时间进入课堂开展课外辅导”和“在课堂上加入多媒体教学”,有近四成同学“愿意通过网络方式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显然这些途径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公共英语学习,而现实中的操作性是有待商榷的。老师由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繁重,根本无法保证进入课堂开展课外辅导;各高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的差异巨大,多媒体教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网络方式的自主学习有其丰富的资源和学习优势,但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价考核却是并不容易操作。

二、评价内容的问题

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的内容依然以“知识主导型考核”为主,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在期末考试中,考核内容主要以考核书本已学的理论知识为主,甚至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翻译和写作部分,也都是结合书本相关知识进行命题。

1. 偏重书本知识的考核。在问卷调查中,近七成的同学希望期末考试时以英语课本内容为主。这样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惰性和不求甚解,也反映了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学习导向的失误。据多位英语老师反映,期末考试之前,很多同学提问最多的并不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复习,而是一再追问期末考试在课本中的范围,考哪些题型,哪些是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公共英语教学中,教材只是一个手段,如果期末考试仅仅针对教材进行考核,那是无法考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的。

2. 忽视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教学评价对书本知识的偏重,说明了对语言应用能力考核的缺失。针对语言能力的考核形同虚设,学生在对话、口语演讲、翻译作业、写作作业等评价项目中应付心理严重,无法考察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对话是考察学生语言运用、口语表达和沟通交际的重要评价手段,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并未对英语对话显示出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得到对话的话题后,两个人会在练习本上你一句我一句的写下对话的内容,然后背诵这些写下来的东西,以备老师考核时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毫无作用。

三、评价方法的问题

目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普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题型多为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多项选择、完形填空、翻译、写作等,形式比较单一,这也助长了学生死啃书本的被动学习状态。

1. 笔试量化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笔试量化考核的结果,整齐划一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教学评价中的其他相关因素,如非智力因素,客观因素等,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评价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终结性评价得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教材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并未真正的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更不用说是从上一阶段到本阶段的提高程度。而且,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其学习提高的幅度对未来学习的积极影响也在笔试量化的结果中被忽略和磨灭了。

2. 学生被动参与终结性评价。既然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采取的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部分同学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动参与的境地。而在任何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中,只有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才能实现学习的事半功倍。被动参与只能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终结性评价一刀切的考核方式,会使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积极因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评价结果的问题

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只能是以一考定乾坤,无法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进步,这样的结果科学性和可利用性值得商榷。

1. 以点概面,结果代表一切,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以点概面地采用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不太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内容,对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更是很少涉及。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的结果多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考试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达到70%--80%,平时的考核项目只是象征性的占20%--30%的比例。这种格局之下,学生们会以考试为中心,不惜打探考试信息,违纪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以考试通过为基本目标,而完全失去了考试评价的真正目的。

2.评价结果的使用有失偏颇。鉴于终结性评价存在的缺陷,在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方面也存在有失偏颇的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找到改善学习的方法,然而不准确、不全面的评价结果只能导致不能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难题,因此也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生在学习中一味地追求考试通过,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片面的评价结果也只能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长远来看,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很难彻底根除,非智力因素的缺失,认知能力的障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同学逐渐丧失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焦虑,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会逐渐磨灭外语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金艳,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评价与教学[J],中国外语教育,2008(3).

[3]丁朝蓬,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问题与设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

[1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初中政治课中的“快乐”教学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