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群”互动加快浙中崛起

时间:2022-10-01 03:24: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中地区形成了“城市群+产业群+市场群”的独特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浙中地区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金华要“打造城市群,发展产业带,持续惠民生。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和文化名市”,以及“加快形成浙江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新要求。如何深化“三群”互动,加快浙中崛起,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群”互动是加快浙中

崛起的重要“引擎”

浙中地区“三群”发展模式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互动发展和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专业市场发育、成长并发挥重要推动作用阶段。标志性事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在这一阶段,各种专业市场与小商品市场的迅猛发展,成为浙中地区跨越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量。第二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是贸工联动、块状经济加快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重要讲话。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全面推行股份制改革,产业与市场联动更加紧密,块状经济进入有序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05年前后,是城镇化提速发展、“三化”并进阶段。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的重大决策,金华城市化进入了加速推进时期,城市、产业、市场的融合更加紧密,工业转向集群化,市场迈向国际化。城市转向宜居化,“三群”互动初具雏形。第四阶段,2005年前后至今。是“三群”互动推进阶段。标志性事件是:2005年中共金华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金华进入城市组团向组群扩展阶段,“城市群+产业群+市场群”加速融合,浙中崛起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浙中地区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这与“城市群+产业群+市场群”的兴起和融合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市场群是浙中地区发展的首要力量。专业市场的规模交易,可以产生庞大的商品流、信息流以及货币流,对促进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的商品交易市场不仅仅是商品的集散地,更是商品的情报中心。市场群带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形成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了城镇功能的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经营模式的国际化。

产业群是浙中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性、柔性专业化、社会网络化、本地根植性、持续创新性,决定了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金华抓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发展专业市场、推进企业改革、工业园区建设等发展机遇,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聚、小资本大集群”为特征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汽车、小商品、五金机械、医药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新兴高附加值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

城市群是浙中地区发展的潜力所在。城市群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支点。浙中城市群是浙江中西部和浙皖赣闽四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群体,也是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2005年金华提出了“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加快了城市群发展,通过推进“规划共绘、产业共树、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和“构建大框架、培育大产业、实施大开放、优化大环境”,为产业群和市场群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区域发展明显加快。

从浙中地区的发展可以看出。市场群、产业群、城市群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市场群的繁荣为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产业集群通过供给的集聚效应,使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分工不断深化,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也为城市群的要素集聚奠定基础,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式,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作用下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具有要素集聚、辐射带动、整体竞争、区域创新、提高城市能级的重要作用,深刻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市场群、产业群、城市群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共同推动着浙中地区发展。

“三群”互动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三群”互动经历了多年演变,成为浙中地区独特的发展模式。但长期以来。“三群”互动主要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在一些领域存在无序和“失灵”现象,影响了“三群”互动战略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三群”互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耦合机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要科学把握形势,加强对“三群”互动的引导。当前,“三群”互动面临以下几个重大变化:

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一是“再平衡”趋势。过度消费的国家,储蓄率趋于上升。对“外供”的依赖趋于下降。过低消费的我国,未来的政策取向是转变需求结构、鼓励扩大内需,转变生产结构、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二是“再工业化”趋势。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强化制造业中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保持重要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三是“低碳经济”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催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理念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四是“创业产业”趋势。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支柱。五是“产业融合”趋势。传统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信息技术将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服务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浴火重生阶段。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升到历史性的高度,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总体来看,浙中地区产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今后如继续走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路子,有限的资源难以支撑,环境容量难以容纳,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必由之路,别无选择。

专业市场处在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电子商务的崛起,给流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国内外专业市场迅猛崛起、大企业自建营销网络、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快速发展等,都给专业市场带来了挑战。对此,专业市场如不清醒地认清形势,迎接挑战,实现发展业态调整和发展阶段转换,就有可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被动,甚至

逐步衰退。

城市群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浙中城市群战略构筑了金华发展的新平台,孕育了发展新动力。但在行政分割体制下,城市群内部引导有效竞争合作的利益机制尚不健全,造成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调控、集聚能力较弱,行政推动力不强,影响了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各城市之间竞争的本能仍远大于合作的动机,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足。由于缺乏利益补偿机制,一些跨区域公益性基础设施难以落实。

要素供求矛盾仍是一个重要瓶颈。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在产业群、城市群、市场群转型升级中,对土地、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和技术、信息、人才等高级要素,呈现出“双重饥渴”的状况,能腾出的“笼”有限,而需要“笼”的“鸟”非常多,亟需进行更加有效的配置。

提升“三群”互动发展

水平的对策措施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不断提高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发展水平”:《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推动浙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带动浙西南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这些都为浙中地区的下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升“三群”互动发展水平,要坚持系统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宽广的全球意识、开放的战略思维、清醒的实情把握,按照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时期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把浙中城市群培育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以信息化缔结“三群”互动的新纽带。当前“三群”正面临着信息化的短板,“三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单个“群”内部也是分散建设、重复开发、相互分割,亟待通过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思想观念的“同城化”、要素配置“一体化”、资源要素“共享化”。一要推进区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空间信息系统的共享机制,打破“数字鸿沟”。建立“浙中城市群”网站,将城市群各县(市、区)政府网站和重要商业网站进行整合,增强浙中城市群的认同感。二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利用浙中信息枢纽优势、商务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培育壮大以IT企业的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三要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通过信息化加快城市知识积累,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利用信息化推进城管、交通、电网、物管、物流、政府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不断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以现代产业培育强化“三群”发展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三群”互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要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要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培育浙中工业经济新优势。通过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重点培育汽车、小商品、五金机械等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的“微笑曲线”延伸。二要推进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集中精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浙中现代物流中心、浙中区域性金融中心、浙中旅游中心、浙中信息中心、浙中国际服务外包中心、浙中文化创意中心、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等一批区域业中心,通过若干年努力,将金华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区域性中心城市。三要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以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农业主导和优势产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绿色无公害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

以市场转型升级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市场发展与产业提升相结合,以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带动市场转型升级,以市场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一要推进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电子商务与有形市场联动发展,可以使有形市场发生革命性发展。加强对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制定专项规划。出台配套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传统专业市场信息化、网络化改造。加强对有形市场布局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协调,提高商务信息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健全和完善网络结算体系、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为新型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二要推进专业市场国际化。积极吸收现代商业形态的各种先进元素,进一步完善专业市场设施,优化贸易环境。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加强各类涉外服务机构建设。为专业市场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和监管。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构建“大通关”体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进口市场、转口市场,促进市场交易主体、商品结构、交易规则等的国际化。三要积极打造市场形象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专业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培育行业或区域强势市场品牌。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的标准,做大做强义博会、永康五金博览会等一批知名会展。加强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市场良好声誉。

以大平台和中心镇建设拓展“三群”互动空间。当前,要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要优化城市群总体框架布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方向,深入推进浙中城市群发展,加快推进金华一义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各副中心和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认真落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区域发展格局。二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这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要按照建设“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区”的要求,突出“转型升级”主题和“优、新、高、特”的产业导向,推进金华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城乡互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加大产业对接力度,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低碳经济、绿色产业,努力将集聚区建设成为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浙中城市群中心城区。三要大力培育中心镇。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镇规划,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创新中心镇发展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功能区建设,提高中心镇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的节点和“三群”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以要素创新配置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和管理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促进“三群”互动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生产要素的有效合理配置这个关键环节。一要深化资源要素市

场化配置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完善经营性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健全土地征用制度、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健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完善江河源头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二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示范工程,促进资源集约利用。认真推进造地保障工程,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和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向现代服务业用地转换。三要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管理、创新方面转变。要研究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人才战略实施,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这一高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三群”发展动力。当前,推动“三群”互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面临许多体制机制性矛盾,只有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才能使“三群”在科学发展中发挥最大效能。一要建立“三网”融合联动机制。通过统筹建设交通网、物流网、物联网,促进信息沟通、要素交换、资源共享,为“三群”互动发展提供一体化平台。在交通网建设方面,要深入开展浙中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研究,前瞻性地做好城际快速路网发展规划,重点落实跨境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协调及城市群城际轻轨建设、铁路、航运等重大设施的专项研究工作,构建外通内联的交通主框架。在物流网发展方面,提升物流市场设施环境,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型物流、产业基地型物流、枢纽转运型物流、都市配送型物流。在物联网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二要构建新型分工合作机制。适应“三群”演变的阶段特点,按照“市场推动+行政主导”的分工合作模式,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要提升行政协调的层级和效能,争取促进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把浙中城市群从理论和规划层面,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制度、工作和项目层面。探索建立制度化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重视发挥市场主体在推动区域分工合作的作用,推动区域分工合作不断深化。三要优化互动发展的外部环境。成立互动发展相关研究机构,加强对“三群”互动规律、支撑条件、政策措施的研究,及时协调解决互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加强政策整合和创新,为互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一篇:东塍:努力打造现代化小城市 下一篇:完善规范国资监管与发展壮大地方国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