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体系

时间:2022-10-01 03:07:34

浅析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体系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本文简述了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内容,结合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分析了城市区域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区域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各地宜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城市特点,在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有关规则扩展普查内容和细化指标。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普查内容;分类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地理国情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信息,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和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立足底线思维、进行宏观思考、更好把握大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意义重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快速变化的时期。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国力信息,是制定和实施重大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一.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为普查范围内地表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地、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和地理单元等。

二.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原则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地理国情内容广泛,既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覆盖、自然灾害等基本地理环境要素,也包括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地理单元、地缘格局情势等地理复合特征要素。总之,我国地理国情信息庞大复杂,为便于科学管理和决策应用,必须要有标准化的分类体系。

任何一个分类体系都是与某种应用结合的,需要综合考虑分类对象的各种特征,地理信息也不例外。基于地理国情信息本身的特殊性及其为持续长期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的要求,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应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2.1科学性

是指信息分类的客观依据,要选用普查分类对象最稳定的本质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如空间性、时间性和属性特征,方便计算机处理、管理及应用,保证其在一定学科范围内的完整和统一。

2.2系统性

分类应包含地理国情普查对象所牵涉的所有信息,使所类别之间层次清晰、合理,充分反映地理国情信息之间内在的纵、横向逻辑关系,形成完整、协调一致的分类体系。

2.3综合实用性

以需求为导向,按系统工程原理围绕国情普查与监测目标进行,在满足总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内容、时空特征和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或专题信息分类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分类体系兼容性,提高数据采集、整合、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等业务流的可操作性,实现系统最优。

2.4可扩充性

地理国情内容多种多样、覆盖面广、动态性强,需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需求及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要求,考虑到事物或概念的发展和变化,并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别的内容扩展留出空间,使分类体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三.城市宜扩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内容

3.1 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党的“十”明确将城镇化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城镇建成区客观反映了城镇化发展,其范围是开展各类统计及综合分析评价的重要依据。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城市区域实施地理国情普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普查成果应具有分析评价基于生态文明、城镇发展、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基于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维度测量地理国情综合状况的统计分析报告;能及时通过共享平台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作为政府重大行动的评估依据,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地理支撑;与民生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和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最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与空间优化、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等多个领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分析评估地理国情时空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形成权威、标准、连续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国计民生等。

虽然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城市区域普查的内容涉及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和地理单元等5个一级类,但普查要素的内容远满足不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满足城镇化体系发展趋势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分析、生态建设格局分析、交通服务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匹配分析、路网建设与小汽车增长情况对比分析、基础设施分布与人口分布比较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人口增长趋势、分异与城市发展比较分析、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分析、城市建设、发展重点方向分析以及城市绿化分析等,需要增加和拓展普查内容。

3.2 城市地理国情普查宜扩展的内容

城市区域实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应在确保完成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充分利用数字(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城市特点,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有关规则扩展普查内容和细化指标,并满足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相关城市宜在经济基础许可的条件下,增加(扩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普查和监测内容。

如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易受气候异常带来的洪涝灾害的影响,部分地区为软土层,随着各种高层建筑及重大工程的不断推进,地面沉降已造成防汛和抗洪能力下降,城市排污、泄洪能力降低、市政基础设施破坏等影响,一定程度制约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宜增加城市防汛、抗洪排涝、应急指挥、避难场所、低洼地段、道路易积水和地表垂直位移变化监测等内容;又如填海造陆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但是过度的填海造陆就会破坏海洋生态,使得海港收窄,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对填海造陆情况的普查和监测,能够为科学合理的利用海域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海岸格局提供技术支撑。沿海地区城市宜增加海岸线、沿海滩涂资源、海岛(礁)、填海造陆普查的内容。国家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宜增加经济地理要素的普查,如增加经济总量、人口增长趋势、开发区(园区)和企业分布等要素的普查内容。

结论: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含量高、涉及行业部门多、内容庞杂、质量要求高,且在全国范围属于第一次进行,可借鉴经验缺乏,甚至不少单位和人员对国情普查内容分类体系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采用的三级分类编码法,并与已有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对该分类体系的一些理解,并给出了用于一级类的决策树判译方法,可为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地理国情普查分类体系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洪亮,张凯,车风,黄国清.浅析湖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J].地理空间信息,2013(5).

[2]陈镭,丛越君.浅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J].西部资源,2013(6).

[3]冷海芹.浅析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体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6).

上一篇:浅析城市隧道渗漏水养护处理方法 下一篇:浅谈液压缸活塞杆窄环形槽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