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检测实验室内审

时间:2022-10-01 02:57:21

论工程检测实验室内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那么如何保证实验室检测的质量高效准确的运作,是我们要考虑的,而内部质量审核就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内部质量审核的概念、步骤以及所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并论述了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

一、内部审核概念

内部质量审核简称内审,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由具备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桉部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为验证实验室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如果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未有效实施,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的不全面。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体系和技术动作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内部审核的原因和重点

符合国际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实验室管理者自身的一种管理手段;实验室履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法规和其他要求;实验室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不断改进的一种途径。

内审的实施重点是验证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三、内部审核的原则和方法

1.内部审核的原则:内部审核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正规活动,有程序可循,为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2.审核的客观性:即内部审核所获得的审核证据必须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审核应对收集到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可以是符合项,也可以是不符合项,它包括审核证据、审核准则和比较评价三个要素;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应通过文件形式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3.审核的独立性:内部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授权可来自管理者的决策、实验室的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内审员应具有开展相应内审工作的能力,且是与受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在整个内审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审核组成员应遵守职业规范,如办事准则、保密意识、其他素养等,坚持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对被审核部门进行客观评价,在不能证明受审方有错或是在提不出反审核证据时,应认为其是对的,应判为符合。

4.审核的系统方法:主要表现在审核的系统性是在一定的“审核范围”内实现的,在审核前,首先应确定审核范围,并进行策划,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一致性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审核应按计划和检查表进行,要强调对领导层的审核;审核是利用已建立的方法和技巧,保证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的可信性和充分性,因此不同的内审员对同一对象的审核应得出类似的结论;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在文件审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现场审核。

四、建立规范的内部审核程序

实验室一定要按照标准和准则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指定内审程序,明确规定内审的目的、范围、实验室方式、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并要求实验室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周期地对实验室的活动进行全面的内审,以验证实验室的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标准的要求。

1.建立内部审核实验室

当已明确内部审核时,应选择审核组并指定审核组长,在选择审核组时,应考虑实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能力。如识别为达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审核组成员以使审核组具备所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若审核组中的审核员没有完全具备审核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可通过技术专家予以满足。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应承担起实验室与管理内审的职责,负责执行审核的落实纠正措施时必要的实验室和资源方面的协调。

2.实验室审核人员

内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审核的实验室者、审核组长和审核人员。在选择审核组长时,如识别为达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审核组长是审核活动的领导者,应选择经过系统培训、具有丰富审核经验且具备较强实验室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同时,审核组成员应思路开阔、成熟,具有很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能够客观地观察情况,全面地理解复杂的形势及各部门在整个实验室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其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及工作经验、道德修养、心理素质、 人际关系、判断能力,应选择熟悉本实验室业务、了解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检验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交流表达能力、为人正直诚实的人员。必要时也可外聘专家参与内部审核。同时,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应承担起实验室与管理内审的职责,负责执行审核的落实纠正措施时必要的实验室和资源方面的协调。

3.审核表的制作

审核表的制作要明确有效。在设计检查表时,要合理策划样本,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保证审核结果的有效性。在策划编制检查表时,既要注意依据审核准则策划查什么,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策划更方便、更有效的检查方法以及合理的样本量。否则,到现场审核时由于工作紧张和时间有限,审核方法和样本量策划不周,容易导致审核的不充分,影响审核结果的有效性。

五、制定有效的内审计划

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定并实施内审年度计划和专项活动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应对所有过程和部门进行,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覆盖100%;过程审核应对所有关键过程(工序)和因素进行审核,确保关键过程(工序)和因素进入受控状态;产品质量审核应从适用性角度对最终产品按抽样标准进行定期审核,以期客观反映出产品质量水平及波动规律;服务质量审核应以顾客要求、投诉为主线,主要进行外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审核,不断适应、满足顾客要求,减少顾客投诉率。

内审计划要求涉及质量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和部门,它包括年度内审计划和附加审核计划、内审实施计划等。年度内审计划是实验室对年度内审进行的总体计划和安排,由质量负责人制定,最高管理者批准,以文件形式颁布。该计划应确定年度内审的覆盖范围、要求、重点、内容和类型等内容。内审实施计划是对本次审核活动的具体安排,也应形成文件,由审核组长制定,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该计划应明确规定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的构成及分工情况,各次审核会议的安排等。跟踪审核计划和附加审核计划的制定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必要的。跟踪审核计划是针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制定的;附加审核计划是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中,当发生的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与标准的符合性产生怀疑,对相关活动或区域启动附加审核时制定的。各种计划一定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 并得到内审组成员和被审核部门的充分了解,使内审能够按计划方案有效地进行。

六、进行现场审核要实事求是

现场审核是审核员通过问、听、看、查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也是整个审核过程中组重要的阶段,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审核中要注意的问题有: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全过程,包括牢牢掌握审核计划,掌握审核过程,掌审核气氛(使之在宽松和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掌握客观性、公正性。一切要用数据、事实说话,切忌主观臆断,要求审核员严格遵守纪律,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都可能使审核结果失去公正性、客观性。组长要控制审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适宜性。要相信样本,质量审核就是全面收集客观证据, 绝非只去发现不合格, 因此, 客观证意代表性。要依靠检查表,要从问题的多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客观证据,调查研究到必要的深度。要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共同确认事实。审核员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和有礼貌的态度。审核记录要完整、准确、具体、翔实、清晰,便于查阅和追溯。对审核证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在此基础上形成审核发现,及时将审核发现,特别是不符合项与受审核方沟通、反馈,并得到理解和对事实证据的确认,以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七、制定和认可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在内部审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内审的重点是推进实验室的内部改进,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并实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内部审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气体质量是否有问题存在,并对症进行纠正,使所生产的气体质量得到不断的改进。因此,内部审核在现场审核完成以后,关键的是要认真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案。

八、纠正措施的跟踪检查

审核报告的提交和分发并不意味着审核的结束,在受审核方制定了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后, 内审员应帮助受审核部门分析造成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避免下次重犯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责任部门在实施及完成纠正措施时均应主动通知内审员。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是内审员的职责,特别是对纠正措施有效性的验证或确认最关键。如果纠正措施无效则应重新启动“纠正措施程序”,直到有效为止。

纠正措施的跟踪检查是内部审核的重要阶段,无论是重要不符合项还是次要不符合项,都必须由受审核方切实采取纠正措施,由内审小组进行跟踪验证,形成闭环,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此时内审方可告终。

结语:

内部审核是保证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深人 、系统 、规范的内部审核工作,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作出准确 评价,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使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检验技术不断提高,产生质量效益,才能长期保持建立和运行 质量体系的动力。作为实验室的人员应对内部审核这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保证质量管论文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王建辉.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Z].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6).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北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07).

[3]赵秀珍.漫谈实验室内审.2010.(09).

[4]王咏梅,赵淑君,魏超. 质量监督员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J].计测技术.2009.

[5]黄建绒,殷振华.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公路工程试验室管理工作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