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到“现实”的解析式

时间:2022-10-01 02:52:27

生活就像天空中的云朵,不停地变换,没有人知道等一下会变成什么样子。正如我从没想过我会成为一名老师,而且是在一所军校里教书育人。然而,既然选择了,我就要去努力做到最好。

理想原来不简单

1994年,大学刚毕业的我走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部队,看着雨后的“沼泽路”,涂满“花斑”的营房,我有些后悔自己的选择,“丰满”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竟然是如此的“骨感美”。

当年8月,我和一起从地方入伍的毕业生们在山西忻州的总参大学生训练基地,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军政训练。

每天在那像经过炮火洗礼的操场上进行枯燥的队列训练,太阳毒晒着我的脸,仿佛要烧毁我的灵魂和意志。在每天汗水与泪水交织的训练中,我感觉到了“理想”的军营生活离我渐渐远去,现实中“残酷”的训练每天都在拍打着我的斗志。

最后,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层层考核,我的各项成绩都达到了合格,我这名“内务标兵”成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工作不是想当然

经过3个月的军政训练,我回到了学校。那时学校成立还不到两年,条件比较艰苦,教室都是简易的改造工棚。虽然没有计算机,没有实验室,但是面对教学,我却是信心十足。

为了搞好教学,我开动脑筋想办法,我把主讲的《电机奥秘》这一课,挖空心思设计成一个小模型,并花了十几天的时间专门到地方请木工制作。当我拿着这个得意之作到课堂讲课时,学员们都听得十分认真。第一次上课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然而,接下来,当学员们提出模型与实际装备结合不紧的问题时,我有些蒙了。如何才能不脱离实际,紧贴装备现状,不搞想当然?这成了我整日思考的问题。

一次在家看电视时,看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放关于介绍电子线路的短片,一想不正好和我讲的课程中的观点相同吗?于是,我又查看什么时候重播,半夜起来把这个节目录下来,拿到课堂中对照装备进行实际教学。如此形象生动直观地把这一课展现在学员们眼前,赢得了学员们的好评。

这让我收获了第一次成功教学的喜悦,也让我懂得了教学要紧贴装备,紧贴学员知识水平结构,紧贴部队需求,不想当然,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把课讲好。

教学员就是教自己

虽然这次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为了把课讲得更好,我经常让学员给我提意见。

大家都说我讲的“湖北普通话”让他们听得“一知半解”。为此,我每天回家看新闻联播时,就跟着播音员学普通话。我爱人说我“中邪”了,没什么事学什么播音员“念经”,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学讲普通话。经过我半年的努力,终于不再有人说我是“湖北普通话”了,不再有人听课时因听不懂我说话而抓耳挠腮了。

“说的话听懂了,但肢体语言还显得笨拙,讲课的条理略显混乱。”老教授又对我提出了意见。

我每天起床就和爱人争着照镜子,对着镜子给自己先上一课,把课堂中要做的肢体语言在镜子前一遍一遍练习。爱人又说我怎么爱起美来了,但我依然坚持着。当我在课堂上,动作优雅自然了,大家也随之改变了对我的看法。

面对讲课条理比较混乱,我主动征求学员们的意见。根据大家的建议,我把重点要点制作成一个个小卡片,有序地编号。课后,我把下一节课的“温馨提示卡”发给大家。这样既加深了学员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醒我理清了思路。

知识在不断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我积极向身边的领导、老教授和学员学习,认真对待着每一件事。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既然要做就要尽心去把它做好,做到问心无愧,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这就是我的成长经验。

上一篇:成为自己的光,照亮别人 下一篇:勇敢的尝试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