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法规是建设绿色辽河油田的重要路径

时间:2022-10-01 02:33:50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法规是建设绿色辽河油田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辽河油田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路途,逐渐达到国际通认的标准。绿色辽河油田即创建“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辽河油田。打造绿色辽河油田最重要的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企业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建设绿色辽河油田最重要的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绿色辽河油田的制度性保障就是企业内部形成绿色制度,企业外部构筑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企业内部与外部协调管理。

一、辽河油田已经顺利推行绿色制度管理

绿色制度管理是指围绕减少或者消除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安全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通过对绿色制度因素进行新的组合和配置,使之能创造更多的产出、具有更高的效率。绿色制度创新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重构,通过建立绿色企业组织,实现包括企业与客户集成、部门集成、信息集成与共享的绿色企业组织的整体集成模式,保证企业的预期纯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组织或个人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企业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现生态化目标。企业要实现绿色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在此基础上,辽河油田不遗余力地狠抓HSE体系建设,构建公司、厂(处)、大队、班组四级环保管理网络,推进责任落实、HSE监督、风险排查、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将安全环保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固化和常态化。“谁组织谁负责”、“要求员工做的,领导必须率先垂范”、“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等理念已得到干部员工的一致认同和自觉遵循。针对洪涝灾害,辽河油田在所有低洼易涝地区设立了监测点,一旦出现污染苗头,油田可通过过程监控和在线管理,第一时间按照之前预案,组织清污队伍对事发地进行地毯式清理,确保不留一滴油污。

二、我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已建立起初步的法制框架

在法律的规制下,辽河油田内部法治环境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做法即是首先制定统一的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法律或法规,有效引导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在石油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其次是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关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的联合执法组对事件予以最终处理,既保证程序公正性,又提高执法效率;第三制订石油行业领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职能的联动机制,切实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救助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后果。

三、协调政府法制外部控制与辽河油田内部管理

环境保护的管理应从企业的部门行为转化为大众化的民众行为,使保护环境成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方式是建立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这种体系的建立过程强化企业和全体职工的环境意识,使建立的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社会和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环境形象,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企业实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树立形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辽河油田必须转变观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标准体系,加强认证力度,将有利于克服进入国际市场遇到的贸易壁垒;有利于环境技术和绿色产品;有利于建立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市场结构,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进行ISO14000认证,企业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环境行为,通过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使企业和社会更加融合,同时企业环境的改善将为企业员工创造环境安全的工作条件。

辽河油田在绿色环保方面以国家利益为重,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倡导和引领清洁能源和技术努力成为低碳型、负责任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展望未来,辽河油田将进一步认真贯彻国家和集团公司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各项要求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新局面。绿色辽河油田的构建必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作者:许莺歌 法学硕士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辽宁省盘锦市法学会学术委员 曾被评聘为“辽宁省盘锦市学科带头人” “辽宁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 “辽宁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理事”。

上一篇:试析个案看保险近因原则的适用 下一篇:浅谈游牧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特征